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7):17-17
首次发现调节睡眠时间转录抑制因子睡眠影响人类的健康和行为。睡眠在很大程度上由两种机制调控,一是昼夜节律,二是体内状态平衡机制。二者相  相似文献   

2.
时间生物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体力节律、情绪节律、智力节律、星期节律、昼夜节律等人体生物节律,教练员了解掌握人体生物节律,并用于训练和比赛,使自己的运动员能够提高训练效率,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成绩。本文讨论人体生物节律中昼夜节律对成绩的影响,以及如何把它运用于组织中长跑训练。  相似文献   

3.
科学博览     
《科技信息》2015,(1):51-54
<正>想睡个好觉?那就别在睡前玩i Pad!国外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你希望得到充足及有质量睡眠的话,那就千万不要在睡前使用i Pad!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近日对外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内容指出人体周边的短波光会紊乱负责管理人体睡眠机制的生物钟,同时会抑制有助于睡眠黑色素的产生。其结果是,人们会在当时感到没有那么疲倦,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入睡眠,然后会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4.
笼养条件下甘肃鼢鼠夏秋季行为活动节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行为学方法对笼养条件下甘肃鼢鼠夏秋季的休息和睡眠、挖掘、探视、觅食、贮食、进食及筑巢等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鼢鼠虽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但其各种活动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甘肃鼢鼠是昼夜活动的动物,夜间活动时间多于白天。夏季白天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49%,夜间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51%;秋季白天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45.50%,夜间活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54.50%。鼢鼠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和睡眠状态,夏季休息和睡眠时间占总时间的73%,秋季为67%。夏季每日有2个活动高峰,秋季活动节律与夏季基本一致,但秋季白天活动时间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IEEE802.16e的移动站点接收到的数据是随机到达的,在到达率较小时,较小的Tmm(初始睡眠长度)和Tmax(最大睡眠长度)将使移动站点不断被唤醒.使平均侦听次数增大,导致移动站点的能耗过大;在到达率较大时,较大的Tmin、Tmax将使响应时间变长.为改进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节能机制,首先对Tmm以及与之对应的Tmax赋值,一个睡眠模式里Tmax持续的个数定义为J;当进入一个睡眠模式时,其实时Tmm定义为R(Tmm),由上一个睡眠模式的Tmax持续个数J决定,从而迭到动态调节Tmm减少平均侦听次数的目的,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对上述机制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节能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疲惫对工作学习的影响很大,下面介绍五种克服疲惫的方法,你不妨试试。 充足的睡眼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渡过。睡眠乃人体机能的一种周期性需要,是消除大脑和肌肉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的最好方法。一个睡眠时间和质量都得到保证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生物节律被打乱,眼睛的非视觉神经通路对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本实验着重研究在相同照度(2 000 lx)下,不同色温(2 700 K,4 500 K,9 000 K)的白光对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实验是通过分析唾液中褪黑素含量的变化,掌握不同色温白光对人体褪黑素的影响作用.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C场景(9 000 K)下对人体褪黑素的抑制最为显著,达到40.81%,同时褪黑素的相位延迟也最为明显,达到了44 min.与以往实验不同,本次实验全部采用LED光源.结果表明,人体昼夜节律对高色温的白光LED比较敏感.与国外文献对比分析,其中差异可能是实验条件以及人种不同造成.  相似文献   

8.
使用Choi-Williams分布对一段睡眠脑电图(EEG)信号进行时频变换,利用局部频谱的特征估计各个时间间隔里的波形,并得到局部频谱的特征曲线,整段EEG信号中所有时间咪上的频谱特征曲线组成一种时频特征图,使用该时频特征图分析睡眠EEG,不仅能够统计该段EEG信号中各种基本波形的出现情况,而且可以观察EEG信号中每个基本波形的变化方式,通过时频特征图对采集的实际睡眠EEG数据进行分阶实验,结果表明,时频特征图可以作为一种分析睡眠EFG有效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人体体能的昼夜变化与中长跑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体能与昼夜节律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昼夜节律的改变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中长跑运动是以体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在训练中要严格遵循体能节律的变化特点,以保证训练与体能节律同步;已形成的体能节律会因比赛时间、地点等因素而被打乱,导致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下降。  相似文献   

10.
生物节律是指生物在自然选择、长期进化过程中保存下来的适应性表象。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已经证实谷氨酸含量有近似昼夜节律现象,同时谷氨酸在调节人体生物节律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最近的研究发现,择时运动对谷氨酸的含量及近似昼夜节律会产生明显影响,对运动队异地训练和比赛时快速地调整时差、延缓疲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的目的是能否通过使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去重构人体上肢在水平面上做快速运动时的轨迹,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进而探讨人体上肢在水平面上做快速运动时的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人体上肢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生物力学模型,应用时间最优判据对 上肢在水平面上做点到点快速运动时的轨迹进行了重构,并通过实验对重构结果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时间最优判据能够重构人体上肢在水平面上做快速运动时的手的轨迹,可以认为此判据是人脑体对手臂在快速运动情况下的一种控制策略的模拟。  相似文献   

12.
A: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人体睡眠周期说起。人体每晚的睡眠是由两个时期——NREM睡眠(非快速眼动期)和REM睡眠(快速眼动期)交替组成。人从NREM期入睡,经历4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其中第3和第4阶段是整个睡眠过程中睡眠程度最深的时期,也被称作慢波睡眠(SWS),这是人体恢复能量和体力的时期,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的阶段。NREM睡眠期大概持续70~90分钟左右,接着进入REM睡眠期,在此期间,大脑对白天或者更早以前的事情进行整理和巩固,模拟白天的直觉体验,将角色、场景、情感以及语义信息等组合在一起,产生梦境中的情景片段。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生活方式下,人们受到轮班、光污染、睡眠不足和进餐时间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内部时钟和环境之间长期不同步,从而导致昼夜节律紊乱,当昼夜节律受到干扰或失调时,就会产生不利的健康后果,并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或代谢紊乱等患病风险。近年来,通过核心基因敲除、化学诱导、物理和饮食干预等方法,建立了广泛的昼夜节律紊乱动物模型,本文总结了常用的昼夜节律紊乱动物模型,并简要归纳了昼夜节律紊乱相关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针对气温准确预测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注意力机制的气温预测模型。该模型在气温站点组成的拓扑结构上使用了注意力机制,选择性地聚合周围区域的气温特征,再使用神经网络拟合复杂的气温变化规律,得到预测结果。实验使用了2000-2010年京津冀地区的气温数据,经大量实验验证,在极少依赖历史气温数据的情况下,模型能够得到更准确的预测值。模型能够为气候预测和气候灾害预防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经常听人说,耳朵发热是有人在念叨你了。这真的是耳朵发热的原因吗?这还要从人体的体温维持机制说起。人作为一种恒温动物,有着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当所处的环境温度改变时,灵敏的体温调节中枢便会通过控制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中,血液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两只耳朵凸出体表,内外都被皮肤包被,但皮下的毛细血管却密密麻麻,阡陌交错,  相似文献   

16.
<正>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质量的好坏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疾病逐渐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慢性疾病,是仅次于失眠症的第二大睡眠障碍性疾病,对患者早诊断、及时治疗及干预是迫切需要的。睡眠时打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老百姓误认为这是睡的香,殊不知睡眠中严重的不规则的打鼾,甚至伴有憋醒其实是一种对人体有着严重危害的全  相似文献   

17.
人体静态操作姿势与血流特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仪器测量了不同静态操作姿势角度下人体的血流特性,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人体在不同姿势角度下血流特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评分曲线.实验结果表明,人体在自然姿势角度时血流量最大,但当人体偏离自然姿势时,血流量则会越来越小,并由此引起人体舒适性的变化.此结果可作为人机工效的评价依据,使得人们不仅能够判断出人体的舒适区域,而且能够得到人体的最舒适姿势,同时也可对仪器设备的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室注射6-羟多巴胺(200ug)引起达乌尔黄鼠总睡眠时增加,占总记录时的87.4%,对照为82.2%慢波睡眠与总睡眠时比值显著增加,占总睡眠时的92.4%对照为79.6%。异相睡眠与总睡眠时比值显著减少,占总睡眠时的7.7%,对照为20.4%。这一现象和前人所发现的在自然入眠期冬眠动物睡眠—觉醒周期改变相似无疑,脑室注射6-羟多巴胺后这种睡眠—觉醒周期改变,尤其是慢波睡眠时间增加有利于动物进入冬眠状态,同时也间接说明在自然情况下冬眠动物入眠可能存在着一种“自我去交感”机制。  相似文献   

19.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实效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就是利用科技手段。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和动物产品卫生质量。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健全动物防疫工作机制是搞好防疫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生物节律主要指有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蜜蜂生物节律受到其社会性的影响,从而参与许多复杂行为的调控。与果蝇相比,蜜蜂的生物节律与哺乳动物更相似。工蜂和蜂王的生物节律表现出高度的可塑性。例如,工蜂的昼夜节律受其劳动分工形式的调控,并通过与幼蜂的直接接触来调节,哺育蜂昼夜照料幼虫,在行为或时钟基因表达方面没有昼夜节律变化。从蜜蜂的社会性、蜜蜂生物节律产生的分子机制、神经基础、研究方法、可塑性、蜜蜂的睡眠等方面综述了蜜蜂生物节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