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区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盆地为例,从海相层系的后期叠加样式、埋藏历史、构造变形演化出发,阐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海相烃源岩埋藏史可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指出不同埋藏类型油气生成、成藏与现今烃类相态有差异.海相层系构造带演化可分为早正断-晚断褶型、早隆起.晚断褶型、早隆起.晚平缓型、早拗陷.晚冲断型等4种类型.提出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指出中西部地区“退火”地温场演化与构造沉降耦合以及高.过成熟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晚期成气,是海相油气晚期成藏的关键因素.总结提出深层海相优质储层形成的地质条件,即早期烃类充注、风化壳储层、深部溶蚀作用以及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总结提出三大类海相油气富集区带,即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古断裂带、高能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相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海相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主要经历了两大构造期和5个构造演化阶段.两大构造期是指早古生代板块离散-漂移控制下的海相盆地形成和晚古生代以来板块聚敛-碰撞控制下的盆地叠加改造这两大构造期.5个演化阶段如下:①元古界-中石炭世,小陆壳板块在大洋中的漂移和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海相盆地的形成;②晚石炭世-中三叠世,陆壳板块向北的拼合聚敛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的发育;③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板块拼贴以后的构造稳定阶段和陆内沉降控制的湖相沉积盆地的叠加;④晚白垩世-古近纪,受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海相沉积盆地经受陆内变形,发生埋藏、隆升剥蚀或破碎;⑤新近纪以来,受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及其远距离效应的影响,海相沉积盆地边缘发生前陆挤压和盆山耦合作用.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了中国海相沉积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的形成奠定了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中新生代的构造叠加与改造决定了油气成藏与保存的关键条件.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漂移在大洋中的古板块上沉积的深水相泥页岩和陆缘海碳酸盐岩层序中,发育了优质的海相烃源岩和礁滩相储集层.晚古生代,陆壳板块聚敛并上升成陆,克拉通盆地内部的古隆起成为油气运移、聚集和储集的良好空间,同时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煤系地层形成了区域性的封盖层.中新生代的构造稳定性决定了古生代海相盆地的保存条件.具有前寒武系结晶基底,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盆地改造程度低的海相沉积盆地和其中古油气藏容易保存,例如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都是有利于海相油气勘探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研究与含柯石英榴辉岩成岩深度测算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基地“构造影响静水压力”研究指出,地壳中应力场可以看成由静水压力P和差应力σ的复合,静水压力是由重力引起的静水压力和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两者叠合而成,而不仅仅是来自上覆岩石的总重量。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油气充注与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油气运移、聚集为主线,通过油气(藏)地球化学与综合地质的技术与方法,探讨了普光大型气田油气充注历史;结合该区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分析了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普光气田天然气主要是煤成气和原油裂解气,主力烃源岩为上二叠统富含有机质的炭质泥岩和下志留统泥页岩.普光气田的形成经历了3次充注与调整过程;普光构造处于有利的古构造位置、发育优质的疏导体及有效保存条件是形成普光大型气田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区域应力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惠珍 《科学通报》1987,32(6):450-450
本文仅讨论区域应力场,在区域应力场研究中,其它手段为有限单元计算提供应力边界条件,而数值计算对区域应力场提供新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近年来,裂变径迹分析被广泛用于解决古地温演化历史重塑的难题,同时,热释光也被用于构造热演化研究. 本文采用裂变径迹结合热释光的综合实验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与油气生成.1 裂变径迹分析表1是29个有关样品的铀含量、自发裂变径迹的数量N_s与面密度ρ_s,诱发裂变径迹数量N_i与面密度ρ_i;,表观年龄AFTA数据表.  相似文献   

7.
构造演化对煤层气富集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今煤层气藏的富集程度是聚煤盆地回返抬升和后期演化对煤层气保持和破坏的综合叠加结果.从构造演化的角落来看,煤层气藏形成的关键时刻是煤层停止生气之后上覆“有效厚度”在地史上埋藏最小的时刻.中国除变质程度较低的含煤盆地外,绝大多数盆地都经历了回返抬升演化阶段,聚煤盆地回返抬升的时间早晚和长短及抬升的强度直接控制着煤层气藏的富集程度.聚煤盆地回返抬升后的构造演化对煤层气的富集程度也有重要影响.一直处于隆起剥蚀的地区,煤层气将不断散失;后期发生沉降的地区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但易造成煤层气饱和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武年 《科学通报》1991,36(12):931-931
构造应力场的地质研究,长期以来,主要是在野外收集构造变形及岩石破裂等大量实际资料基础上,通过统计整理,用极射赤平投影等方法求主应力轴方位或其它参数,重建变形时期的应力状态。构造节理的统计测量,是最常用的方法,工作中十分强调所测节理的代表性和野外观察、分期配套的准确性以及测线、测点布置的合理性。但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受野  相似文献   

9.
构造物理化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古贤 《科学通报》2003,48(2):101-109
构造物理化学是研究地壳物质受构造作用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相互关联的领域. 构造力可以分解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均应力, 指各向相等的应力, 它叠加在原有压力之上, 并且影响着各种化学反应的平衡, 也是成岩、成矿和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另一部分是差应力, 受外力作用固体中普遍产生差应力, 它引起地壳物质变形, 产生各种构造形迹. 构造物理化学特别关注构造作用产生或引起的压力、温度及其他的物理化学条件, 研究这些构造附加参量对各种化学平衡的影响, 所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18年南澳大地震(M=7.5)震中区的地震地质考察和记录史料比较研究分析,该地震震中位于北东东向滨海断裂带与北西向黄岗水断裂带的交汇处,地震所产生的北东东向逆冲断层和北西向张性断裂反映了地震的震源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北东-南西向拉张;烈度X度极震区为-呈北东东向和北西向延伸的“X”型面状分布,发震构造属北东东向与北西向相交切的断裂构造型式,以北东东向的滨海断裂带为主,北西向的黄岗水断裂为辅.根据穿越震中区的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的最新研究成果,滨海断裂带为一个上下连续倾向南东的低速破碎带,断裂带西北侧为正常型陆壳,厚30km;断裂带东南侧为减薄型陆壳,厚25~28km.滨海断裂带为华南亚板块与南海亚板块的分界断裂,是南海东北部的重要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滨海断裂带与上地壳下部的低速层的交接构造部位形成南海东北部的重要应力集中带和应变能积聚带,是地震孕育、发生的深部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地应力在石油工业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全过程都与地壳岩石的应力状态及其变化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地应力的力学分析、检测方法以及在石油工业中各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石油资源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抗 《自然杂志》2008,30(3):164-166
中国是石油生产大国,石油工业有光明的发展前途,但按国土平均的资源赋存,中国较贫。1980年以后石油生产进入平稳发展的壮年期,以稳定东部、发展西北和海上的方针实现了产区战略接替,保障了相对的稳定。今年来以石油的大量进口保障了需求,使国民经济(GDP)和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预计2020年以需求量4.8亿吨计,进口量达2.9亿吨,进口依存度60.4%,同时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把节能放在首位,实施能源构成多元化,发展可再生的石油替代品是石油工业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永佩  陈会鑫 《大自然探索》1998,17(1):43-46,61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诞生及发展给石油科学的方法研究注入了新生力量。该方法能应用于同气勘探及开发的各个阶段,在储层横向预测及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神经网络方法在石油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物系统中的非线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仿生结构及其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克松  江雷 《科学通报》2009,54(18):2667-2681
种类繁多的生物界经过45亿年长期的进化其结构与功能已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 实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和统一. 仿生设计原理为创造新型结构及功能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向自然学习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源泉. 近年来, 仿生结构及其功能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相关工作, 就光子晶体材料、仿生空心结构材料、仿生离子通道、仿蜘蛛丝超韧纤维、仿生特殊浸润性表面、仿生高强超韧层状复合材料、仿生高黏附材料及其他仿生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综述, 并概要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崩塌滚石灾害的力学机理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崩塌滚石灾害是中国西部山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是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难点和薄弱环节。针对中国崩塌滚石灾害基础研究薄弱,减灾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了崩塌滚石灾害形成条件与形成力学机理的研究,研发了系列耗能减震崩塌滚石灾害防治的新技术。结合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崩塌滚石灾害防治难题,建设了崩塌滚石灾害防治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区,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护效果,为地震灾后重建和崩塌滚石灾害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具有无污染、资源丰富的特点,它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通过数字技术应用以及管道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提高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水平,实现对天然气的动态管理。文章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天然气管道施工的管理系统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章首先明确了施工管理系统的目的及意义,对我国天然气施工管理系统构建的目标进行了阐述,并对天然气施工管理信息业务分析状况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施工管理信息的功能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sm of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to understand and find out effective measures of preventing and educing windblown sand.This also deals with some general features and hot spots in the scientific forelands, suc  相似文献   

19.
湍流作用下水力空化气泡内温度演变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军  淮秀兰  闫润生  李勋锋 《科学通报》2011,56(12):947-955
以水为工作介质, 在综合考虑液体可压缩性、液体表面张力、液体黏性、气泡内外热交换及气泡内部存在水蒸气的情况下, 采用动力学方法对湍流压力场驱动下水力空化气泡内的温度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液体中空化热效应产生的原因及空化泡平衡半径、孔板水力空化反应器运行与结构参数等对空化泡溃灭温度的影响规律, 拟合得到了各影响参数与空化泡溃灭温度之间的显著函数关系式. 研究结果可为水力空化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及水力空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近壁圆柱绕流是许多工程问题分析简化的物理模型。圆柱尾流与壁面边界层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复杂而丰富的多尺度湍流结构。文章对工程中由这种湍流结构引起的圆柱涡脱落频率、圆柱所受阻力和升力的变化,以及这种湍流结构的产生和演化的规律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