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发展的关键所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理论探究和实践研究。《区域视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研究》是基于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成果。该书提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应从重视外部环境的顶部外求式初级形式向注重学校内涵的底线内生式均衡转变,走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级形式。作者汲取国内部分区域和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养分,以江苏省淮安市五区四县情况为分析样本,勾画出区域视角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图景,对教育均衡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的均衡发展体现了公平和协调发展的理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针对省级财政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的特点,以均衡性为视角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者投入总量不均衡、增长速度不均衡、各自占GDP的比例不均衡。促进均衡发展,应树立科技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理念,强化中央政府对科技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责任,给予欠发达地区更大的政策倾斜力度。  相似文献   

3.
对重庆市1990年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和现有结构进行分析,认为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但仍然存在着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发展质量跟不上发展速度、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等问题。对此,提出逐步调整高校学科结构、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对于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分析,认为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要求,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实现了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将仍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主导态势。  相似文献   

5.
西部高等教育在全国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政府对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是均衡西部高等教育的区域发展的责任;承担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财政的责任;优化西部高校结构的责任和创造良好环境,鼓励人才西流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等教育,其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学技术等都是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展开的,因此,发展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完善的一种必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使然。文章就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智库区域特质是在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例,探讨高校智库的价值与定位,分析在非均衡发展理论下地方高校智库区域特质的形成机理。通过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在地方区位优势基础上培育地方高校智库的优势,促进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倡导跨学科协同研究等途径有效发展地方高校智库的区域特质。  相似文献   

8.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确保教育公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达州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措施积极、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办学条件不均衡、师资配置不均衡、管理水平不均衡、教育质量不均衡等问题。要进一步推进达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件均衡是基础,教师配置均衡是关键,质量均衡是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差异是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间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阐述了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并论述了我国区域经济出现差异的现状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区域经济大国,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不均衡区域发展政策,加速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界定了经济区域,概括了影响区域经济运行的因素,通过大量数据论证了区域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鏁欒偛鐨勫潎琛″彂灞?鏄鍚堟椂浠g壒寰佺殑涓€绉嶅叏鏂扮殑鏁欒偛鐞嗗康鍜屾暀鑲插彂灞曡.涔夊姟鏁欒偛鐨勫潎琛″彂灞曞浜庝繚闅滄暀鑲插叕骞冲拰鎻愰珮鏁欒偛璐ㄩ噺閮芥湁閲嶈鎰忎箟.涓烘,鍥藉鍙婄渷甯傚繀椤诲缓绔嬬郴缁熺殑涔夊姟鏁欒偛璐ㄩ噺鐩戞祴浣撶郴,瀵瑰啘鏉戝強鍚勭骇瀛︽牎杩涜妫€娴?淇冭繘鏁欒偛鍧囪 鍙戝睍.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契合时代特征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于保障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都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及省市必须建立系统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对农村及各级学校进行检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教育社会学的经典课题之一,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则。高考是目前被认为较为公平和科学的基本选拔方式之一,然而在这种方式的实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高考分数线的地区差异是否有悖于教育公平原则。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旨在更好地理解与解决新时期的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历史原因以及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限制和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和失衡的状态.推动区域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发展,从宏观层面要实施倾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中观层面,构建区域联盟,实现内生增长;微观层面,完善师资培训,加强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作为公平正义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涵体现一定意识形态的伦理价值判断。文章从大力加强教育政策的建设、坚决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破教育垄断建立科学的教育决策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教育公平所体现出的伦理价值对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终身学习不仅是学习者追求心灵充实并体现快乐原则的个性诉求,也包含着政府的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并推进社会公平的社会价值。终身学习思想对基础语文教育发展具有某种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终身学习视野下语文教育改革的主要路径选择包括促进语文教育均衡发展、引导儿童快乐学习、成人的学习榜样示范和社会语文教育的辅助与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化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江苏省在推动区域内高职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江苏省高职教育的经验与做法为基点,可以探索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有效补给,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农村教师补给政策供给不足、配套性不够;现有农村教师补给政策实施中执行力不强;各项农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宣传也不到位。完善农村教师补给政策应做到:要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补给的编制政策;要加强对各农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宣传;要在农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要推进农村教师补给的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追求。基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分担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对影响我国高校教育公平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社会阶层差异、政府财政投入体系、国家的大学生资助政策是影响高校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这一现状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问题事关每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正确界定弱势群体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一步。南非社会进入后种族隔离时期后,在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变革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界定逻辑经历了从种族到阶层的转变,这在南非政府、高校颁布的相关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中有明显体现。尽管以种族为基础的倾斜性招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偿弱势群体的作用,但随着去种族隔离改革的深入,这些补偿性政策逐渐演变成特权性政策,诸如黑人学生参与率仍旧低下、专业选择倾向人文学科、阶层分化与恶性循环、污名化与逆向歧视等新问题随之出现。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种族团结,近年来,南非政府和高校采取了以阶层为基础的招生政策,这是南非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动教育公平的重大突破。相比之下,我国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应当坚持“能力本位”与“综合评价”的正确方向,推动“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