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丹 《科技信息》2008,(22):37-38
将实验草鱼随机分配在18个水族箱(98cm×48cm×42cm)中,每箱放鱼20尾,在实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卵磷脂,饲养初始平均体重为12.12±0.06g的草鱼,经过8周的生长试验,观察卵磷脂对草鱼生长情况和内脏器官相对重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卵磷脂对草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促进鱼体增重,也明显减轻了草鱼内脏的相对重量和肠脂重量。  相似文献   

2.
2003年8月10到10月10日,在上海水产大学南汇养殖场室内水泥池内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别以0.05%、0.10%、0.15%剂量的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养尼罗罗非鱼(32.65±4.16 g),60 d后测定鱼体的生长性能指标、蛋白质消化率和鱼体背肌的基本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随着木聚糖酶添加浓度的增加,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先上升后略有下降,0.1%时达到最大值;(2)随着复合酶制剂PS添加浓度的增加,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呈上升趋势,但当添加量达0.15%时上升缓慢.(3)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对鱼体肌肉营养成分没有影响.因此,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和复合酶制剂PS能显著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利用,但并未改变鱼体肌肉的营养组成.木聚糖酶或复合酶制剂PS在尼罗罗非鱼饲料中的的适宜添加量是0.1%或0.15%.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重为(31.84±0.05)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子设计,制作9种叶酸(0.15%、0.30%、0.45%)和VB_(12)(0.05%、0.10%、0.15%)不同配比的饲料,以不添加叶酸和VB_(12)的饲料为对照组,探讨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_(12)对黄颡鱼生长、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_(12)对黄颡鱼的生长和饵料系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各试验组黄颡鱼生长性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叶酸/VB_(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终末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_(12)对黄颡鱼背部皮肤L*、a*、b*值,腹部皮肤a*、b*值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对腹部皮肤L*值变化影响显著(P0.05)。当饲料中叶酸/VB_(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腹部L*值最高。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在叶酸/VB_(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生长性能最佳,饵料系数最低,且在此水平下,黄颡鱼腹部皮肤的亮度值最高,说明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_(12)对黄颡鱼体表色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不同含量的小球藻对黄颡鱼生长、肉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2.15±0.12)g的健康黄颡鱼63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对照组)、0.20%、0.40%、0.60%、0.80%、1.60%、3.20%小球藻的试验饲料,分别标记为Diet 1~Diet 7。在试验中期和试验结束后测定黄颡鱼生长指标、肉质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肌肉保水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小球藻含量的增加,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呈增加趋势,饵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并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变化幅度加大,在小球藻含量3.20%时,生长最佳,饵料系数最低,且在此水平下,黄颡鱼肌肉的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最低,提示小球藻的添加可以改善黄颡鱼肌肉的系水力。在抗氧化能力方面,添加小球藻可显著提高黄颡鱼肝脏和血清中的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以添加3.20%水平的小球藻时,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小球藻不仅可以促进黄颡鱼生长、提高黄颡鱼肌肉的系水力,还可以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最佳添加量3.20%。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以不同药物处理棉籽饼中棉酚的效果,并用棉籽饼作主要蛋白源配制鱼用颗粒饲料,分别在电厂温流水池、普通流水池和坑塘中进行喂养罗非鱼、鲤鱼等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棉籽饼配合饲料喂养的鱼,其生长、存活、繁殖及饲料效率等方面情况良好,鱼体也无棉酚积存。显示了棉籽饼作为鱼甩饲料蛋白源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在鲤鱼配合饲料中添加无机盐的实际效果,在水库网箱中进行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无机盐对鲤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鳞有稳定的积极作用,为必须添加的营养元素;而实验中添加的锌,镁和铜等成分则有负作用,故额外添加和水中含量较高会对鲤鱼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另外,还发生多种元素混合使用时,有相互拮抗作用,减少了磷的正作用及锌,铜的负作用。所此认为,在鲤鱼配合饲料中添加混合无机盐定型产品不一定能达  相似文献   

7.
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0,0.1 %,0.2 %,0.4 %,0.8 %,1.6 %)的芽孢杆菌粉剂,通过养殖生长实验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芽孢杆菌不同添加量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及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芽孢杆菌对幼鱼的日摄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添加0.2 %的饲料组的相对增重率(F5,12=8.003 4,P=0.003 7)和特定增长率(F5,12=6.441 8,P=0.007 9)均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组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该组的饵料系数也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F5,12=5.69,P=0.006 4);同时该组幼鱼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达到最大值.说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并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及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对于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系数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的使用日趋广泛。本文试图就其中的食欲增进剂、促生长剂、增色剂、抗氧化剂和粘结剂在国内外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现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选择体质量(10.92±0.42)g 的健康乌鳢Channa argus为试验鱼。试验一设计3 个蛋白质水平和三个能量水平的9种试验饲料;试验二设计3个蛋白质水平和3个维生素B6水平的9种试验饲料,探讨饲料能量和维生素B6分别与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对乌鳢生长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1:在相同饲料能量水平下,鱼体增重随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各器官蛋白酶比活力亦显著提高(P<0.05)。在相同饲料蛋白质水平下,鱼体增重先随饲料能量水平从14.5 MJ/kg上升到16 MJ/kg而升高,随能量水平再升高而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水平都极显著地影响肝脏中GPT的活力(P<0.01),饲料能量水平显著影响肝脏中LDH的活力以及肌肉中LDH和GPT的活力(P<0.05)。蛋能比极显著影响肝脏中GPT的活力(P<0.01)。试验2:乌鳢的生长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胃、肠和肝脏蛋白酶比活力和肝脏和肌肉中GPT的活力都受到显著地影响(P<0.05),肝脏和肌肉中LDH的活力受到极显著地影响(P<0.01)。随着维生素B6的添加,生长显著增加(P<0.05),胃和肝脏蛋白酶比活力极显著增加(P<0.01)。在同一维生素B6水平下,各器官蛋白酶比活力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肝脏和肌肉中GPT和肌肉中LDH的活力亦受到极显著地影响 (P<0.01),肝脏LDH的活力亦受到显著地影响 (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适宜蛋能比(23.3 g/MJ)能够提高乌鳢对蛋白代谢酶活力,促进蛋白质代谢,进而促进生长;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适量添加维生素B6(18~30 mg/kg)可促进乌鳢对饲料的利用率,增强蛋白代谢酶的活力,促进蛋白质代谢,进而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0.
2个脂肪水平下添加肉碱对军曹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一个2×2双因子试验,经过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肉碱对初始重(9.67±0.14)g的军曹鱼幼鱼的生长和FCR值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肉碱处理对全鱼的体脂肪含量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P>0.05),在2个脂肪水平下添加1 500 mg/kg肉碱既不能促进军曹鱼的生长,也不能改善饲料利用状况;在14%脂肪组,添加肉碱影响了组织的脂肪代谢,改变了肝脏中总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显著降低了体脂肪和肝脂肪含量,但这种作用在6%脂肪组是不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三种Vc产品对草鱼鱼种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稳西(包膜维C)、三宝维生素C(LAPP)和普通维C晶体为试验材料,在草鱼精制饲料中添加不同的相应商品含量进行对比试验.其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C比末添加的对照组鱼类生长快、鱼体增重率高、饲料系数低;在三种维生素中,以高稳西为最优,其次为三宝Vc,普通Vc为最差.  相似文献   

12.
王羽 《海峡科学》2012,(5):5-8,11
利用不同剂量的微生态制剂(EM-1号原液)添加在饲料中饲养金鲫鱼5周,测定金鲫鱼外部生长指标以及与鱼生长有密切相关的淀粉酶活性、活力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淀粉酶活性、活力等生长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随着EM-1号原液添加剂量的增加而提高,表明EM-1号原液能改善金鲫鱼生长指标,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河道疏浚泥浆排放对养殖鱼类生长、饲料转化率和池塘鱼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当水中泥浆达到一定浓度后,鱼的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均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但鱼的种类不同,对泥浆水的耐受能力也不相同,其中白鲢鱼种(平均体重0.8079)生长受影响的浓度最低,为0.144g/l,鲫鱼种(平均9.889g)次之(0.256g/l),草鱼种(平均1.373g)最高(0.448g/l),这除与鱼种的规格有关外,还与不同种类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有关。同一浓度条件下,小规格鱼苗的成活率较同种较大规格鱼苗为低。当泥浆浓度较低时,泥浆的添加频率不会明显降低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但当泥浆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则添加频率越高,对鱼的影响越大。参考室内的试验结果,通过池塘对比饲养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泥浆添加量条件下各试验组鱼的群体生长率和鱼产量的差异,提出了施工期间指导养殖生产的科学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牙鲆幼鱼饲料中锰、钴适宜添加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锰和钴是鱼类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以鱼粉为基础的牙鲆幼鱼实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锰或钴,投喂初始平均重量为10.03~10.87 g的牙鲆幼鱼一个月.结果表明,所有各组鱼的成活率相近.饲料添加锰0~50 mg/kg,添加量为10 mg/kg时牙鲆幼鱼生长最快,增重率达到159.4 %,比不添加组高出近一倍,添加量大于30 mg/kg则鱼的增重率明显下降.肌肉和骨骼中的锰含量随着饲料中锰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上升.而饲料中添加钴0~0.8 mg/kg,鱼的增重率、肌肉和骨骼中钴的含量虽有所上升,但并不显著.根据生长和元素在组织中的含量,初步确定了以鱼粉为基础的牙鲆幼鱼实用饲料中锰和钴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锰10~20 mg/kg,钴0.8 mg/kg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从植酸酶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磷及其它矿物质生物利用、水产动物饲料营养消化率、水产动物体成分、水产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和降低磷酸二氢钙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综述了新型饲料添加剂植酸酶的作用。探讨了水产饵料中添加植酸酶的最适添加量问题和植酸酶的活性问题。从提高水产动物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阐述了植酸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麦饭石、麦饭石稀土作为鲤鱼、皱纹盘饱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剂,与无机盐添加剂进行了对比喂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麦饭石能显著地促进鲤鱼和皱纹盘鲍幼鲍的生长;方差分析表明,在鲤鱼饲料中添加麦饭石的三个试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与无机盐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未添加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基础组差异极显著(P<0.01)。皱纹盘鲍饲料中添加1%麦饭石的试验组鲍体平均增重率与无机盐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与未添加微量元素的基础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廉价的贻贝制品废弃液和植物油脂下脚液含有较多量的类固醇、磷脂等虾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替代结晶胆固醇在虾类饲料中作蜕壳剂使用,对虾类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在罗氏沼虾饲料中各添加1%,可使饲料系数达到1.9左右,虾苗到成虾的成活率达到44.58%,亩产虾221kg。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制剂对大口鲇和鲫鱼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不同剂量的微生态制剂(EM)添加在饲料中饲养肉食性鱼类大口鲇和杂食性鱼类鲫鱼40d,测定其与鱼体生长和健康相关的血液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等血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随EM添加剂量的增加而提高,表明EM能改善大口鲇和鲫鱼的血液指标,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在三峡库区水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库区长寿,万州,巫山等江段的水体,底泥和鱼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微量元素Hg,Cr,Pb,Cd,Cu,Zn等在水体,底泥和鱼体中的含量变化,从而确定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其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底泥>鱼体(生物体)>水体,在鱼体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是鱼内脏>鱼肌肉>鱼骨。水体,鱼体和底泥三者之间两两的分配因子,浓集系数和吸收系数在整个库区基本保持恒定,说明微量元素的吸收,转化与迁移有它的固化规律。Hg在鱼体(生物体)中易累积,易在食物链中对人体形成危害。同时笔者还对微量元素在食物链中转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饲料中添加雄烯二酮和睾酮对阿里雌鱼生长及体色的影响,将810尾初始体质量为5.78±1.05 g的阿里雌鱼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含100,200,300,400 mg/kg雄烯二酮(A100,A200,A300,A400组)和100,200,300,400 mg/kg睾酮(T100,T200,T300,T400组)8个浓度梯度的饲料.观察8周增色时间和4周停药期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雄烯二酮和睾酮对阿里雌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均为100%.A200组的阿里雌鱼特定生长率(SGR)最高,为0.39,显著高于T100,T200,T400组和对照组(p<0.05). 8周增色后,A300组的阿里雌鱼体色总色差值(△E~*ab)、黄蓝度值(b~*)与A400,T3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其他各组(p<0.05);在后4周停药期中,体色呈现先增艳后又缓慢减弱的现象,仍维持在体色较艳的程度.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雄烯二酮比睾酮更有效地促进了阿里雌鱼的生长和增色,A300,A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