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在历年的海滨动物采集中,整理出洞头岛潮间带贝类108种。不同底质条件下,以岩礁相的种类、生物量、栖息密度最高;砾石块石相次之;泥滩中生物较贫乏,沙滩中最少。本文还就贝类在潮间带的生活类型、在不同潮区的分布及数量分布作了描述,对几种经济贝类的利用、资源保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1984——1985年对尖刀蛏Cullellum scalprum(Gould)的分布及生活习性研究的初步结果。尖刀蛏在亚热带的福建沿海12个县市和浙江沿海广泛分布,以霞浦县福宁湾产量较大。这一结果与张玺、黄修明(1964)报导的“其分市北界在我国汕头附近”不一致。尖刀蛏在泥和泥沙底质内营穴居生活,主要栖息潮区为中潮区至潮下带,属广温、广盐性贝类。食物以硅藻为主,胃含量较大,在2——6月,随水温的升高、海区浮孵生物的曾加,其摄食强度增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增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3.
2005年夏季舟山群岛潮间带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2005年夏季对舟山群岛12个岛屿30个断面潮间带群落生态学调查的结果。初步鉴定,物种共有97种,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占优势,同时,生态类群以我国沿海广温广布性种和亚热带种占绝对优势。舟山群岛夏季潮间带生物种类数量的平面分布与盐度、海岸开敞程度有关,垂直分布与潮汐有关;群落数量的分布与底质、海岸开敞程度有关。舟山潮间带生物在不同底质类型的潮间带有着明显地分带现象,同时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节蝾螺Turbo articulatus Reeve、泥螺Bullacta exarata(Philippi)、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为舟山群岛潮间带腹足类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六横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经鉴定,六横岛泥沙滩潮间带共有底栖生物27种,其中软体动物占40.8%,多毛类和甲壳类各占29.6%。泥沙滩底栖生物密度(除沙滩节肢动物外)均以高潮区→低潮区逐渐降低,不同潮区生物量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不同生境潮间带决定着不同底栖生物种类组成,泥滩以多毛类占优势,沙滩则以软体动物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岛屿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804.48 g/m2,生物密度为698.89 d/m2.生物量以甲壳动物居首位,软体动物次之;生物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次为甲壳动物.生物数量的分布与种类多样性分布的规律基本上一致.生物数量海区的分布是浙南海区>浙北>浙中 ;不同类型底质的生物量分布是岩礁>砂泥滩>沙滩;不同生境的生物分布是开敞海岸>屏蔽海岸>河口.不同潮区的生物量分布是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生物密度是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季节分布是春季>秋季.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 Ⅱ.数量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江省岛屿与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804.48g/m^2,生物密度为698.89d/m^2。生物量以甲壳动物居首位,软体动物次之;生物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次为甲壳支物。生物数量的分布与种类多样性分布的规律基本上一致。生物数量海区的分布是浙南海区>浙北>浙中;不同类型底质的生物量分布是岩礁>砂泥滩>沙滩;不同生境的生物分布是开敞海岸>屏蔽海岸>河口。不同潮区的生物量分布是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生物密度是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季节分布是春季>秋季。  相似文献   

7.
厦门及其附近潮间带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内港具有岩岸、沙岸及泥沙岸等不同类型的潮间带,前者生物的垂直分布交替基本上符合瓦揚对潮间带的分区原则,后两者生物的垂直分布则和底质成份有密切的联系。 按生物量的周年平均值大小,这三种海岸排列如下:岩岸(511.5克/米~2)>泥沙岸(40.6克/米~2)>沙岸(39.7克/米~2),岩相中以(?)牡(?)、白绞藤(?)、藻类和苔(?)虫等固着生物为主,泥沙岸及沙岸以腹足类、短尾类及环虫类为主。 在初步鑑定的401种生物中,植物占29种,无脊椎动物占361种,鱼类占11种,这些大多是热带及亚热带种属。 综合利用潮间带,应全理利用野生资源(如铁钉菜、星虫等)同;时应利用潮间带各个潮区,大力发展海塗养殖事业,本文对这两方面提出了初步意见。 潮间带生物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水生生物对陆生生活不同程度的适应,岩相生物的分(?)现象,以及泥沙岸生物的镶嵌分布现象反映了生物本性与无机环境及有机环境有着错什的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1997年4月至1999年9月,进行了北麂山列岛岩礁相潮间带贝类的生态调查研究,经整理、鉴定,共得出相潮间带贝类86种,其中多板类8种,双壳类27种,腹足类51种,主要经济种类21种。本文对其种类组成、定量样本的出现频率、采样断面的种数分布、各断面不同季节不同潮区(站点)的贝类种类、生态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以定量样本中的出现频率来作为群落生物优势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经2004年2~6月调查,笔架山有两栖类4科、5属、9种,全为无尾目。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1种。东洋界种类7种,约占种数的78%。广泛分布的种类2种,约占种数的22%。爬行类动物23种,隶属3目、10科、1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1种。18种是东洋界的种类,约占种数的78%。5种是广布种,约占种数22%。笔架山地处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在整体上是华南区与华中区成分的共有,这是本亚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的普遍现象,也是笔架山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重要特征。分析了两栖爬行类的种群分布,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共记述了福建沿海蟹类169种,分隶于15科86属。其中4种系国内首次报道。福建沿海蟹类以热带、亚热带种类占绝对优势,一些典型的热带性种类,通常以平潭岛及其附近海区为分布北界。文章还对蟹类的区系组成及其生态特点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乐清湾潮间带贝类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乐清湾潮间带贝类73种,隶属于39科59属,与邻近海区比较,按温度性质分3组:46种为我国沿海广温广布种;24种为分布于东海、南海的亚热带种;3种分布于渤、黄、东海北部的暖温带种;经分析其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区的中国─—日本亚区.  相似文献   

12.
对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种类的水平分布主要受海岸开敞度的影响;垂直分布主要受潮汐和浪击度的影响,不同潮区的种类数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季节变化与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舟山沿海马蹄螺科种类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及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其中单齿螺、锈凹螺的分布最为广泛,是潮间带生物群落组成的优势种类。本文另还就环境因子与生物分布、季节变化与生物适应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浙江沿海定生海藻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沿海海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认为该海区到目前为止发现定生海藻种类205种,生物分类为6纲、23目、56科、96属,可以归入4个门,其中红藻门117种,绿藻门39种,褐藻门45种,蓝藻门4种;它们在潮间带和浅海区的分布系特征为广温广布种80种、优势种40种、常见种50种、少见种13种、稀有种10种、局限种12种,并通过对该区定生海藻种类组成和分布区系的分析,阐述了浙江沿海定生海藻资源特征及其研究意义,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海区的定生海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物调查,共获潮间带生物769种,以软件动物(231种)居首,次为甲壳动物(139种)。生态类群以广温广布性种和亚热带性种为主,种类多种样的分布是浙南海区>浙中海区>浙北海区;不同类型底持的分布是岩礁>沙泥滩>沙滩;不同生境的分布是开敝海岸>屏敝海岸>河口,不同潮区的分布是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季节分布是春季>秋季。  相似文献   

16.
舟山群岛定生海藻种类组成、生态分布及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舟山群岛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区定生海藻的研究历史,种类组成,共163种,分隶6纲,21目,39科,55属,归入4个门,其中绿藻门31种,褐藻门32种,红藻门96种,蓝藻门4种,它们在潮间带和浅海区的分布区系特征指标,呈以低潮带为主(122种),逐渐向中高潮带和浅海区扩散之趋势,而出现在高潮带附近,中潮带附近和浅海区的分别为34种,67种和40种,这一中,低潮带种类出现率高而高潮带和浅海区出现率低的分布特点也与本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的垂直分布特点相吻合,并通过与周边地区定生海藻资源的比较,提出了对舟山群岛定生海藻资源开展生态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开发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7.
江苏沿海蟹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981—1984年江苏省沿海蟹类调查,计45种,其中7种为江苏省新记录,综合迄今所有江苏沿海蟹类的研究共有70种,隶属14个科。潮间带的蟹类中以沙蟹科和方蟹科占优势,潮下带的蟹类中以蝤蛑科为主。  相似文献   

18.
经2004年2~6月调查,笔架山有两栖类4科、5属、9种,全为无尾目.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1种.东洋界种类7种,约占种数的78%.广泛分布的种类2种,约占种数的22%.爬行类动物23种,隶属3目、10科、1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1种.18种是东洋界的种类,约占种数的78%.5种是广布种,约占种数22%.笔架山地处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在整体上是华南区与华中区成分的共有,这是本亚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的普遍现象,也是笔架山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重要特征.分析了两栖爬行类的种群分布,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有关我国的扁蝇虎属,文献中只记有五种,但栖息于海滨潮间带的种类,迄今国内从未有报道。本文记述的海滨扁蝇虎,系我国的新纪录种,这对进一步研究我国沿海蜘蛛区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的养殖模式已从早期的单一潮间带养殖发展到如今的潮间带与潮下带养殖并举.通过测定潮间带与潮下带不同养殖模式下福建牡蛎的生长指标及其一般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游离氨基酸与呈味核苷酸的含量,比较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对牡蛎生长、营养与呈味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养殖周期中,潮下带牡蛎的软体湿质量比潮间带牡蛎的高26.44%,且糖原含量(3.77%)也显著高于潮间带牡蛎(3.15%);所测的10种矿物元素在潮间带牡蛎中的含量均高于潮下带牡蛎,其中Ca、Fe、Mn、Pb含量差异显著;潮间带牡蛎鲜样的味精当量比潮下带牡蛎的高1.49%.综上可见,潮下带养殖模式较利于牡蛎生长和累积糖原,而潮间带养殖模式下牡蛎的矿物元素更丰富且鲜味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