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学汤 《科学通报》1985,30(22):1753-1753
冬凌草甲素(Rubescensine A;oridonin;本文简称Rub A)为冬凌草所含二萜类成分之一,抑制动物肿瘤生长,临床治疗食管癌有效;人食管鳞癌CaEs-17细胞是对Rub A敏感的细胞系之一。本文在该细胞系,就Rub A细胞毒作用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以及对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影响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林晨 《科学通报》1984,29(17):1077-1077
冬淩草甲素(Rubescensine A)是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对体外培养的食管癌和肝癌细胞系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如S180、ECA及腹水型肝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临床研究表明,冬淩草甲素对食管癌、肝癌和胰腺癌有一定的疗效,用放射自显影方法发现冬淩草甲素使ECA、L_(1210)细胞周期中S→G_2→M的运行受阻,以G_2期的延缓最为显著,为了进一步确定冬淩草甲素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影响,我们采用了流式细胞光度术和显微定格摄影术来研究冬淩草甲素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覃沐 《科学通报》1980,25(22):1051-1051
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 Hemsl)的抗癌有效成分之一冬凌草甲素(Rubescensine A)我们已作了报道。在我们对冬凌草其它二萜成分继续深入研究中,又分得了另一含量较高的、具苦味的二萜成分——冬凌草乙素(Rubescensine B),经结构鉴定与Fujitae从延命草(Isodon japonica Hara)中得到的微量成分Ponicidin为同一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冬凌草乙素亦具抗肿瘤活性,是冬凌草的另一抗癌有效成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覃沐 《科学通报》1986,31(10):786-786
乙双吗啉(AT-1727)系任云峰等合成的一种抗肿瘤新药。实验证明它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放疗增效及选择性免疫抑制等作用,毒性较小。临床证明它对恶性淋巴瘤等有一定疗效。我组用放射自显影法研究表明乙双吗啉对S_(180)细胞的S、G_2、M期细胞均有一定作用,对G_0期细胞则无影响。用显微分光光度术研究发现它可引起L_(1210)的G_2期细胞堆积。  相似文献   

5.
郑桂玲  李长友  李国勋  Wang Ping 《科学通报》2005,50(20):2226-2230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抗细胞凋亡p35基因导入黏虫细胞系Ms7311, 经Zeocin抗性筛选和细胞克隆, 获得了转基因细胞株TMs7311. PCR检测证明, 转基因细胞株基因组DNA中含有p35基因特异扩增谱带. 该转基因细胞株形态与原始细胞系不同, 生长速度快, 群体倍增时间为25.4 h, 对磷酸缓冲液(PBS)有较强的营养抗性, 能抑制放线菌素D诱导的细胞凋亡; 病毒产量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以及碱性磷酸酶(secreted alkaline phosphatase, SEA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始细胞系Ms7311, 是一株高表达重组蛋白和高产杆状病毒的优良细胞株.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组织H-ras基因的分离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少宏 《科学通报》1987,32(24):1899-1899
在我国,食管癌是高发的癌症之一。通过从食管癌中分离转化基因,搞清其结构上的变化及活化机制,从分子水平探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探索防治食管癌的有效途经。基于这一目的,我们以从人膀胱癌细胞系中分离出的转化基因(H-ras)为探针,对构建的一例食管癌组织的基因文库进行筛选,筛选出了H-ras基因,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细胞杂交与抗癌基因60年代初,在细胞生物学领域里,出现了一项新技术,就是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技术。最早观察到细胞杂交现象的是巴斯基(Barski)等。他们证明当高度恶性与低度恶性的细胞株在体外混杂时,能自发产生具有每一方亲代性质的杂种细胞(hybridcell)。  相似文献   

8.
朱晓云 《科学通报》1989,34(22):1738-1738
肿瘤细胞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生长不受机体控制,进入无限增殖状态。这可能与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发生障碍有关。利用单抗(单克隆抗体)寻找具有生长调控作用的基因产物,并用于细胞生长调控及细胞恶变规律等的研究很有意义。本文报道的一株人肿瘤单抗D5对人肝癌细胞株在体外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系D5阻断P67对细胞的生长调控作用所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洪基 《科学通报》1987,32(3):239-239
人Ec109细胞株是在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应用较广的一个食管癌细胞系。我们继从食管癌实体肿瘤的基因文库HEC—S—1成功地克隆了人c-Ha-ras1原癌基因之后,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以来,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戈洛(Gallo)等人,从一例蕈样真菌病病人(C.R.)和一例皮肤型T细胞白血病(Sezary综合征)病人(M.B.)的淋巴结和外周血液中分离出淋巴细胞,在体外建立了HUT102、CTCL-3和CTCL-2等细胞株,经形态学和免疫学等方法证明为成熟的T  相似文献   

11.
刘连瑞 《科学通报》1983,28(17):1065-1065
L615细胞株中存在着一种染色体外细胞核实体,称双微体(DM)。它们往往成双存在,没有着丝点。具有双微体的细胞对氨甲喋呤(MTX)有较高的抗性,证明双微体是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扩增产物。双微体在显微镜下观察是一种环状形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是短螺旋管结构,是由一条DNA组成的染色质丝超螺旋而成。  相似文献   

12.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83,28(15):941-941
我们的工作曾证明,镧离子(La~(3 ))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其性质与电针和吗啡的镇痛作用相似。离体实验证实,镧系元素错(Pr~(3 ))的作用与La~(3 )很相似,但前者对神经肌肉突触的递质释放有双重作用。本文观察了Pr~(3 )与Ca~(2 )的相互作用及它们对电针镇痛的影响,同时对10种镧系元素的镇痛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对棉酚抗生育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证明,棉酚对动物及人生精细胞线粒体有特异的亲和性及损伤作用,同时使位于精子线粒体中的乳酸脱氢酶-C_4(LDH-C_4)活性下降。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棉酚与LDH-C_4特异性地结合  相似文献   

14.
草地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 对于草地产草量和牧草品质的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发展畜牧业, 但目前国内大尺度上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本文通过对中国草地131个采样点共计177个样地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进行分析, 研究了中国草地不同区域和不同植被类型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 分析了牧草品质与产草量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气候和土壤因子对牧草品质格局的作用. 研究显示: (1) 在研究区域总体上, 青藏高原草地的产草量较内蒙古草地高, 主要是由于高寒草甸有较高的产草量. 相比于内蒙古地区的草地, 青藏高原草地的牧草具有高粗蛋白、高无氮浸出物、低粗纤维、低粗脂肪的特点, 营养价值更高. (2) 从植被型上来看, 高寒草甸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都最高; 从植被群系上来看, 产草量最高的是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草甸和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草原, 牧草品质最好的则是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和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 (3) 大尺度上, 气候和土壤因子首先通过改变植被类型而影响到牧草品质的格局, 对于植物具体的生理过程虽然也有影响但并非造成大尺度牧草品质格局的主要原因; 消除植被类型差异后, 气候因子中仅年均温(MAT)对粗纤维有显著作用, 而土壤因子对所有营养指标均有显著影响, 反映土壤因子对牧草品质有着更直接的作用. (4) 牧草的营养价值和产草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随着产草量的升高, 牧草表现出粗纤维含量增加、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下降的趋势, 这反映产草量较大时对营养元素的“稀释”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王心伟 《科学通报》1984,29(8):505-505
喜树碱(Camptothecin,CPT)、石蒜碱铵(Lycobetaine,LBT)及氧代赖氨酸(Oxalysine,OLS)是不同类型的抗癌物质。CPT临床应用对多种恶性肿瘤有疗效,能抑制DNA的合成,影响S期,并阻止细胞核分裂。LBT对动物肿瘤的疗效明显,临床试用也证明对卵巢癌和胃癌有一定治疗作用,它对细胞的G_2期能产生明显阻断,并使肿瘤细胞表面微绒毛脱落,细胞膜结构受到严重的影响。OLS经动物实验证明对多种实体瘤有效。它能抑制赖氨酸代谢,并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从已有资料来看,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三种物质对癌细胞的作用机理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张卫和 《科学通报》1986,31(19):1509-1509
我们研究室以往的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蓝斑(LC)、中缝背核(DR)在痛觉调制及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量资料证明,LC和DR不仅分别为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胞体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胞体主要的集中部位,而且与ARC区有密切的解剖和功能上的联系。免疫组化研究证明,从ARC发出的。β-内啡肽  相似文献   

17.
陈均 《科学通报》1984,29(23):1458-1458
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the hypothalamus,PVH)具有广泛的传入和传出联系。Ricardo等用放射自显影、辣根过氧化物酶方法证明孤束核(Solitary tract nucleus,SOL)的上行纤维不仅经旁臂核接替与PVH发生突触联系,而且还有向PVH的直接投射。Ross等证实PVH有下行纤维直接到达SOL.Berk等发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du ctal gray,PAG)也有上行纤维直接投射至PVH.Saper等报道从PVH有下行纤维直接至PAG及SOL.本文拟对PVH与SOL、PAG间的交互联系及其在内脏感觉、痛觉生理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做一些电生理学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夏邦颖 《科学通报》1984,29(20):1266-1266
用磷光方法研究核酸的工作文献报道甚少,迄今仅见Steele等将核酸溶于水-甘油、水-葡萄糖中在77°K冻柱研究了DNA的磷光寿命,Isenberg等证明Cu~(2 )、Ni~(2 )、Co~(2 )及Mn~(2 )等顺磁性阳离子对鲑鱼精子DNA磷光的猝灭作用,Douzou等研究了胸腺DNA的发射光谱,Stauff等曾观察枯草杆菌DNA的室温磷光.由于磷光方法要在低温(77°K)条件下和在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剧黄土高原退耕区蒸散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显著影响着区域植被生长及水文循环过程,对陆地蒸散发(ET)年际变化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基于全球通量估算和模型模拟蒸散发产品、格点气候数据及遥感植被特征参量数据,利用趋势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广义线性模型等方法,研究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前后黄土高原退耕区ET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与退耕前相比较,退耕区在退耕还林(草)后ET的升高趋势明显,但其变率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其中,以年降水量在400~600mm区域内变化趋势最大;(2)相较于生长季平均温度和生长季总降水量,退耕区土壤含水量及植被NDVI是ET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3)退耕后ET变化趋势增大更多地归因于退耕区植被生长的加速,并且退耕后土壤含水量对ET贡献较退耕前降低,而NDVI的贡献度增加.本研究针对黄土高原退耕区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前后ET的变化趋势进行的探究,为工程实施对该区域水文过程的影响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邱鹏新 《科学通报》1995,40(15):1420-1420
自70年代后期在大鼠脑发现了BZ受体(BZ-R),并发现BZs在中枢神经的作用强度与BZ-R的亲和力相关,有大量证据表明ZB-R和γ-氨基丁酸_A受体(GABA_A)、Cl~-通道构成超分子复合物,并证明这类药物和巴比妥类、致(或抗)惊厥药物均是通过此超分子复合物发挥它的毒性或药理作用的.这些结果对神经分子药理学中受体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我国学者颜光美等(1990)首先合成了新的BZ-R亲和配基与该受体蛋白解吸附剂,成功地分离纯化出BZ-R蛋白,并证明它有5个不同分子量的亚基,使我国BZs分子药理学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