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国家的富强,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该文就农村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城乡发展方面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发达,农村落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公共物品城乡统筹供给不平衡,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不足,这既是农村经济落后的外在表现,又是其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这种不平衡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抑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更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也由此不断扩大。公共物品城乡统筹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因此,有必要协调城乡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本文从其必要性出发,从制度层面分析公共物品城乡统筹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城乡有别的"二元"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资源配置过度向城市倾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扩大等系列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转移支付资金缺乏有效管理。为了制定和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财政政策,必须合理界定县乡财政的事权和财权;积极推进税制改革,统一城乡税制;加强农村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优化转移支付方式;制定和完善农业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是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新型城镇化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持,乡村振兴能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内核驱动力。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农村人口加速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农村产业基础薄弱等。应从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建设,消除城乡融合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障碍,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产业现代化、生态环境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生活现代化五位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经济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农村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条件、教育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方面与乡村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农业农村农民健康稳定的发展是国家能够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战略的实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滞后性,还有一系列必须面临的难题。分析和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乡村的空间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已进入城市化高速成长期,随着乡村城市转型步伐加快,城乡空间格局出现大幅度变动与调整.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空间转型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差距扩大、乡村工业化引致分散城市化、村庄空废化趋向、村庄建设分散无序、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等结构和空间问题.当前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非农产业已成为塑造乡村经济空间的主导力量、乡村工业集聚区逐渐成为乡村工业布局的主要形式、乡村城市化全方位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是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方向等.重构乡村空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手段是:规划建设"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三级农村城市化平台;以村镇布点规划为抓手重构村庄生产与生活空间;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我国城乡发展及研究现状,构建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线性加权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2008—2020年城乡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发现:耦合协调度方面,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指数稳步提升,农村发展指数明显落后且稍有起伏;障碍因素方面,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是目前山东省乡村振兴的最大阻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小康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城乡差距、农村区域差距还比较大,农民增收还存在障碍和困难,农业、农村经营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因此,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发展要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落实科教兴农的发展政策,实行政府政策优惠扶持.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和乡村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城乡差距仍然存在,且有拉大的趋势,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短板问题日益凸显.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如在人均收入上,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9年达到了16020.7元,人均消...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时代发展之需,更是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6月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根据我们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因此,"乡村振兴"和"农村脱贫"是当前我们的重点任务,更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立足全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局,由于地域封闭、发展缓慢及观念落后等原因,西藏的农牧区经济整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急需我们脱贫攻坚。马克思基于生产力发展提出的城乡关系思想,是正确认识城乡关系发展的科学理论,更是助推西藏城乡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对西藏农牧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学春 《皖西学院学报》2013,29(3):65-67,109
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安徽农民外出务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外出务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但是,农民外出务工也带来不利影响,如导致人才流失,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留守问题",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大城市病"的困扰。因此,应协调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研究了1978年以来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一直在扩大,而相对差距呈现"V"与"M"复合状变化,2003年后虽有缩小迹象,但仍维持在高位;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空间格局上具有对称性,城乡收入差距在富裕地区较小,而在贫困地区的表现则不具有一致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是影响河南城乡收入差距的主因,其影响机制是通过城乡之间联系传递的,城乡之间联系又与地理地形、交通通讯条件紧密相关.基于此,不同的县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也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集中地表现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尤其是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成为阻碍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结构问题、分配关系问题、农民收入和就业等城乡关系失衡问题无不与“三农”问题相关。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由于长期的积弱积贫,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也在农村。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导致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切实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在校舍、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出现了偏差。对此,应对现行教育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时代特征不断改进农村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如果我国政府能彻底落实上述策略,定能缩小城乡中小学各方面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应用可以提升信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对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进程和现状着手,分析了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农村普及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法治乡村建设是深化农村社会改革的基本保障,是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目前,我国乡村治理的传统因素影响了法治乡村的建设速度,乡村治理水平的不均衡阻碍了法治乡村建设的发展进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法治国迫切需要解决农村依法治村这一社会性矛盾,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涉农领域立法,规范涉农行政执法;强化乡村司法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法律文化品质;积极推进城乡依法治理,加强农村“数字法治”网络智慧型司法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智慧农业是农业农村从数字化阶段向智能化阶段发展的更高级形式,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促进农业、农村数字经济转型,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借助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5.7.R5对2000~2021年期间我国智慧农业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定量分析,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以知识图谱的形式清晰直观展现给读者。分析表明,自2015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迅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旨,聚焦数字化驱动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本研究在新兴农业科技应用、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要素驱动智慧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智慧农业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果实,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但也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发展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所以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乡村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农业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腿。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乡村振兴,是坚持农村发展问题导向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