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亚宇 《科技信息》2009,(15):78-78,68
通过对汽车车内空间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噪声主动控制研究,在某些位置布放次级声源来对模型进行降噪模拟,发现在单个次级声源或两个次级声源共同作用下,都能取得比较好的降噪量,而且两个次级声源共同作用可以抵消单个次级声源不能抵消的声模态。  相似文献   

2.
基于噪声主动控制技术中的频率选择性最小均方算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自适应噪声有源控制系统,对被试车辆发动机工作在800 r/min、2 200 r/min、3 000 r/min时进行了低频段噪声选择性抵消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噪声有源控制系统对稳态工况下发动机发火频率及四阶谐波频率有良好的抵消效果;并在副驾驶员左耳旁位置分别取得了8.2 dB(Lin)、6.6 dB(Lin)和9.7 dB(Lin)的降噪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车内道路噪声主动控制(RNC)系统收敛速度慢、降噪量小的问题,在考虑噪声计权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次级通路离线重构的归一化参考信号计权滤波最小均方误差(NFWXLMS)车内道路噪声主动控制算法。在不增加控制系统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升车内道路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收敛速度和降噪量。基于Simulink离线仿真,进行了NFWXLMS算法和归一化参考信号滤波最小均方误差(NFXLMS)算法的收敛性和降噪量对比,结果表明新算法可以有效改善道路噪声主动控制系统收敛性、提升系统降噪量。最后,开展基于2种算法的道路噪声主动控制实车道路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降噪量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冰箱压缩机室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冰箱压缩机室噪声与振动特性之后,对其声场规范化后的辐射噪声实施了主动控制技术措施,使平均噪声级降低了6.60dB,其中峰值频率噪声降低15dB,这一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误差通道半在线识别方法及特点定加速度振动作为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参考信号的方法是可行的,实验表明,基于AANC系统收敛后的FIR滤波器系数而进行的开环控制技术策略,对于冰箱压缩机室噪声的主动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提升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效果,研究次级声源设备布置对降噪效果的影响。运用ANSYS软件对驾驶室模型进行声学仿真分析,得出其各阶声模态图以及声频率为230 Hz时驾驶室内的声压云图;搭建了以滤波x最小均方(filtered x Least mean square, FxLMS)算法为基础的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试验平台,将仿真结果与实车环境结合,对比分析了不同设备布置下的降噪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设备布置对噪声降低值、效果稳定性等有着显著影响,并得出了4种布置方式中降噪效果最佳的方案,实现最大15 dB的降噪幅值。研究结论可为实车主动降噪系统中次级声源的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达到改善某款SUV匀速工况下车内声品质的目的,以驾驶员右耳旁的稳态噪声为研究对象,建立GA-BP声品质预测模型,对声品质客观参量和主观烦恼度进行一元线性回归,选取与主观烦恼度显著相关的响度和粗糙度作为控制目标,利用Zwicker计算模型对响度进行分析,利用小波变换对粗糙度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最优控制频带,并设计基于FELMS算法的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对样本噪声进行主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后噪声的响度、粗糙度分别降低了33.5%、23.1%,烦恼度等级下降了2.76个等级,车内声品质得到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7.
厢式汽车车内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控制汽车车内噪声,减少其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危害,首先必须找出车内的主要噪声源,本文论述了用声压法识别汽车车内主要噪声源的过程,利用声场分析技术和谱分析技术 内的主要噪声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认为发动机是导致该车车内噪声较大的主要原因,是降噪工作的重点,要进行车内噪声的控制,应首先考虑抑制发动机的辐射噪声,其次要加强车身门窗的密封性,并根据试验样车的实际结构特点,提出一系列改善车内噪  相似文献   

8.
针对道路噪声主动控制系统中,冲击噪声引起的鲁棒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冲击噪声的主动控制方法。首先,进行了道路噪声采集试验,选取了4个最佳参考信号位置,并采集了道路冲击噪声的数据。然后,基于多通道自适应滤波算法,提出了归一化多通道自适应滤波算法和符号算法相结合的冲击噪声主动控制算法。其次,基于提出的冲击噪声主动控制算法,搭建了道路噪声主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使用采集到的冲击噪声信号和加速度信号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使用选取的4个加速度信号和1个扬声器,控制驾驶员处的道路噪声,进行了道路冲击噪声主动控制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原有算法相比,该算法的稳定性和降噪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车内噪声主要构成之一发动机透过声的特点,研究了对其控制指标透过损失的评价方法。在阐述其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方法在汽车车内低噪声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猛 《科技信息》2007,(22):26-26,32
我国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及技术,并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我国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从噪声测量技术、无源噪声控制技术、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声学材料的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这将对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轿车车内低频噪声预测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型开发中的轿车,首先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通过与模态试验结果的对比进行模型修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门窗的整车模型和车身-声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使用虚拟样机技术提取对车身的激励载荷,然后在SYSNOISE软件中进行车内低频(20~200Hz)噪声预测,最后通过板件贡献分析找出对车内噪声主要峰值贡献较大的板件并进行结构改进,计算表明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该文的研究内容为新车型开发中的降噪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理论,选择FELMS自适应控制算法建立了某中型客车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发动机悬置处振动信号获取参考信号频率.最后根据建立的控制系统模型,选用合适的硬件搭建试验系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消声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内噪声问题,基于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利用LMS/TPA软件,以驾驶员耳旁为目标点,以动力总成为激励源建立了整车TPA模型,并进行了车内噪声分析。结果表明,车内噪声主要是由结构传播引起的;左悬置z方向和后悬置x方向的贡献量最大,为车内噪声的主要传递路径。路径激励力分析结果表明,左悬置z方向和右悬置x方向的激励力最大。综合分析表明,车内噪声主要是悬置的激励力引起的,为悬置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高速列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其车身结构和车室空腔模型,并建立车室声固耦合模型,计算出考虑声固耦合时车身模态与相应的结构模态,经分析得出:车室声腔对车身的作用不能忽略。为了了解高速列车的车内噪声情况,在高速列车上进行了现场噪声测试,得出车体振动主要引发车内中低频段噪声。另外,在考虑车身内饰和座椅吸声性能情况下,对车内噪声进行仿真和计算,获得了车内噪声的声场分布情况,从而可以指导高速列车车体结构的低噪声设计,节约产品研发时间及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商用车在怠速工况车内噪声进行分析,建立该工况下该车空气传递噪声和结构传递噪声的传递路径模型,阐述该分析模型的试验方法,基于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模型中各路径的声压贡献量进行合成,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分析关键的贡献路径,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优化方案并验证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在抵消封闭空间中发动机噪声这一应用,在对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实现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难题进行探讨,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消除声反馈过程、准确获得参考信号和声学路径的估计等几个关键难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车内噪声是汽车NVH 性能的一个主要内容,快速预测结构修改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对汽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的子结构方法,提出了一种波形基函数子结构方法,其利用选定的基函数来描述不同子结构接合面之间的耦合行为.由于基函数的数目远小于接合面的自由度数目,因此快速预测所用的仿真模型的尺寸将大大缩减,从而可实现快速修改预测.通过某型汽车车内噪声快速修改预测的算例,阐述和验证了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将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与噪声声品质评价相结合,利用车内噪声声品质客观参量的计算结果和主观评价的试验数据,运用模糊数学知识分析了车内噪声各客观参量对其声品质的影响,并计算出了不同客观参量的影响权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主动噪声控制系统的原理,以舰艇动力装置为例,说明了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在设计与安装上的应用特点,给出了综合型主动噪声控制系统的应用方法及优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轨道不平顺引起地铁车辆车体壁板振动产生的车内低频结构噪声问题,建立了铝合金地铁车辆车体结构有限元模型、车内声场边界元模型和车辆轨道耦合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下,车体所受激励载荷并施加于车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在ANSYS软件中进行了车体结构谐响应分析,得到车体振动响应.将得到的车体振动响应作为边界条件传递给车内声场边界元模型,在SYSNOISE软件中计算了频率0~200 Hz范围内车内不同位置的低频结构噪声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车内最大声压级超过75 dB;车体结构特点以及激励载荷情况直接影响车内结构噪声特性;减少轮轨激励载荷或优化车体结构,均可降低车内结构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