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HiRes(High Resolution Fly's Eye)高能宇宙线实验。根据探测器的特点,发展了一套新的宇宙线事例到达方向的重建方法,即HiRes2时间-HiRes1中心矢量法。该方法利用了HiRes2的时间信息以及HiRes1的中心矢量,使得探测器的角分辨整体上达到0.43°。文中还研究了探测器的角分辨随着能量的变化关系,对于能量大于1018.4eV的事例,探测器的分辨率好于0.4°。  相似文献   

2.
重建原初宇宙线粒子的能量是基于地面宇宙线观测实验的关键工作.这一工作体现了高海拔和全覆盖两大突出的地面实验特点,利用广延大气簇射(EAS)和蒙特卡罗模拟程序,以及设置在高海拔的地面全覆盖探测器阵列,记录膝区宇宙线粒子质子和铁核成分产生的次级粒子信息,给出了对事例初能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宇宙线物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线发现已经有80年了,它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各种高能射线。宇宙线研究是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的交叉学科,在没有加速器的时代,粒子物理实验就用宇审线作为高能粒子源。有了加速器之后,在高于加速器达到能区的实验还得在宇宙线中进行。由于我国长期没有高能加速器,因而当时在国内只能进行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实验。不过,  相似文献   

4.
伽玛天文是中意合作的ARGO-YBJ宇宙线实验的主要物理目标,其中,宇宙线质子背景的排除对于该目标的实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蒙特卡罗模拟产生的伽玛光子和宇宙线质子数据,利用ARGO合作组开发的Medea++重建程序,分析不同的重建方法下伽玛和质子事例各种分布的区别,提出利用伽玛与质子在重建中不同物理特性进行分析的重建稳健度(Reconstruction Robustness)与噪声容忍度(Noise Tolerance)方法。通过分析模拟产生的分别投点在探测器中心与整个探测器上的伽玛和质子事例,显示了该方法的一些特点,表明该方法对于宇宙线质子背景具有较好的排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科学装置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系统中具有支撑作用的框架结构,对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和宇宙线物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来说也是一样的.在其一百年发展史中,传统的宇宙线研究并非完全以大科学装置为依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探索宇宙中微子和极高能宇宙线粒子,那必不可少的巨大中微子灵敏体积和至少上千平方公里的极高能宇宙线探测面积才给这个古老的学科设定了新的标准,而随之提出的几个大科学装置相继建成并在近几十年的宇宙线研究的辉煌成就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尤其在甚高能伽马射线天文学.在过去的20年内,中国为发展巡天普查伽马射线源的广延空气簇射技术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功地运行了ASγ和ARGO-YBJ两个高海拔国际宇宙线实验.现在,我们提出独具特色的高海拔空气簇射测量装置LHAASO的建设计划,建设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的复合探测器阵列,以多种探测手段的有机组合寻求发现高能宇宙线起源,挑战新世纪里未解之科学难题.凭借其30 TeV以上最高的探测灵敏度,LHAASO将成为整个宇宙线研究领域的支柱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2年2月5~7日在葡萄牙Algarve大学召开了“第四次天体粒子物理新世界国际会议”,这次国际会议的每个分会都对当前各领域状况做了一个综述,会上讨论的内容包括宇宙学参数、中微子物理和天体物理、引力波、宇宙线起源、传播和交互作用、极端状态下的物质、超新星和暗物质等。各领域的专家介绍了疏远超新星和宇宙学背景辐射近期成果,引力波探测新计划,国际空间站极高能宇宙线检测情况,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型宇宙线探测器Pierre Auger,Telescope Array等的观测,极高能宇宙线(能量大于1018 e V的宇宙线)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探测到高能能谱变陡,与河外天体源的可能相关性,以及化学成分组成等.然而这些宇宙线的起源天体仍未知.本文将评述河外极高能宇宙线起源的候选天体,包括伽玛射线暴,活动星系核,巨超新星等.同时我们从多信使角度(包括高能中微子,伽玛光子的观测),探讨这些天体是河外极高能宇宙线起源天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介绍了中意合作西藏羊八井ARGO-YBJ宇宙线观测实验的物理目标和探测原理,重点概述了ARGO-YBJ阵列自2007年稳定运行以来在宇宙线实验观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如甚高能γ点源、大尺度各向异性、宇宙线月亮阴影效应和全粒子谱等。  相似文献   

9.
簇射芯位重建是基于地面的宇宙线观测实验的关键工作之一.利用广延大气簇射(EAS)和探测器蒙特卡洛模拟程序,模拟超高能原初宇宙线粒子质子和铁核成分产生的簇射前沿在探测器阵列的分布行为,根据模拟数据,分析了击中数最大探测器灵敏单元与簇射芯位的关系,以及重心法重建簇射芯位的精度,结合二者的特点,提出简单重心法重建簇射芯位,初步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快速重建EAS芯位,并使芯位重建精度提高到1 m.  相似文献   

10.
西藏宇宙线实验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我国宇宙线物理研究的历史,重点介绍了在西藏开展宇宙线实验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如中日合作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中日合作羊八井ASγ实验及中意合作羊八井AR-GO-YBJ实验,并对在西藏开展高海拔宇宙线实验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中意合作项目RPC地毯实验正处于安装和调试阶段,对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研究,为全覆盖式阵列宇宙线观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之更能全面地了解RPC宇宙线研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孟宪茹,女,汉族,1950年12月生,辽宁阜新人。西藏大学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西藏物理学会理事长,西藏大学宇宙线研究所所长;西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藏大学科协副主席、教育部西部高校物理与天文物理组委会委员。1978年至1982年元月就读于西藏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物理教育和宇宙线研究工作。孟宪茹副教授在教学工作中曾多次获西藏大学优秀教师和教学经验成果二等奖。曾在有关刊物上发表《牛顿定律的综合分析》、《经典力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等理论文章10多篇。她在长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尤…  相似文献   

13.
宇宙线从源产生后传播到地球要和星际介质、磁场和辐射场等发生相互作用,它把天体物理源、星际空间环境等因素都联系起来,是获取天体物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GALPROP是一个数值求解宇宙线传播的程序包,包含了宇宙线传播中的各种物理过程,它能在统一的模型框架下模拟宇宙线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利用真实的天体物理信息,达到模拟银河系宇宙线相互作用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宇宙线的全粒子能谱在能量约为4PeV附近有明显的拐折,幂指数由γ≈-2.7变为γ≈-3.1,形成所谓的膝结构,该能区称为膝区。理论学家综合得到了各种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模型涉及到宇宙线的起源、传播、加速等基本问题,但AS-gamma和KASCADE两大国际试验站对膝区成因持完全相反意见。膝区物理至今没有定论。中意ARGO实验以其独有优势,为膝区物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宇宙线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取得了许多划时代的发现性成果。但是人类对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等问题仍存在诸多疑惑。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独具高海拔和大规模优势,计划利用多种探测手段开展联合观测,大幅提升对伽马和宇宙线粒子的鉴别能力。LHAASO有望获得史上最高的伽玛探测灵敏度,并在很宽的能量范围内精确测量宇宙线能谱,为宇宙线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宇宙学和新物理学规律研究做出贡献。介绍了LHAASO的探测器结构、性能优势和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利用羊八井ASγ阵列实验数据分析宇宙线的较长周期变化.收集整理Tibet ASγ阵列1994~2003年间记录的宇宙线触发率数据和气象数据,发现这段时间的宇宙线触发率存在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气压、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与宇宙线触发率有着相似的年变化,存在较强关联;对宇宙线触发率进行多元气象参量修正,修正后的宇宙线触发率不再有...  相似文献   

17.
利用羊八井ASγ阵列实验数据分析宇宙线的较长周期变化.收集整理Tibet ASγ阵列1994~2003年间记录的宇宙线触发率数据和气象数据,发现这段时间的宇宙线触发率存在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气压、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与宇宙线触发率有着相似的年变化,存在较强关联;对宇宙线触发率进行多元气象参量修正,修正后的宇宙线触发率不再有明显的年变化;利用小波分析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气象修正后的宇宙线触发率,没有发现确定的几日周期.统计结果显示:宇宙线周期变化中4日周期和6日周期较多,其次是5日7、日和8日周期.  相似文献   

18.
全国第二届甘巴拉山乳胶室工作会议于9月27日至30日在济南山东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郑州大学、重庆建工学院和云南大学的专家、学者共29名。山东大学副校长王忠烈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山东大学王承瑞教授、高能物理所霍安律教授分别作了“第20届国际宇宙线会议情况汇报”和“90年代宇宙线物理研究的主要趋势”两个专题报告;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和工作报告22篇,内容包括:超高能大族事例分析、环状事例、远距离雨芯事例和晕状事例的产生特  相似文献   

19.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位于四川稻城海子山,海拔约4400 m,该实验采用多种手段,对进入大气层的宇宙线粒子进行精确的复合测量.高海拔区域,雷暴天气频繁,广延大气簇射中宇宙线次级粒子的数目、方向和能量都会受到雷暴电场的影响.本文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宇宙线原初粒子进入大气层后的广延大气簇射过程,研究了次级粒子中光子、电子、μ子的纵向分布、横向分布和能量分布.结果表明,在LHAASO探测面,电子的数目比μ子多2~3倍、μ子横向分布范围比电子宽广、μ子的能量比电子大.若在雷暴期间,大气电场对电子(质量小、数目多)的影响将会更加明显.本工作对研究雷暴电场加速宇宙线次级带电粒子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理解地面实验的观测现象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略地概述了近来所提出的层子层次的火球模型的基本思想,这一模型将能很好地解释有关超高能宇宙线实验中的一些新现象,如次级粒子平均多重数,随S~(1/2)上升,平均横动量随S~(1/4)上升,强子空间分布的“多心”结构……等。这一模型还能给出有关次级粒子的纵动量P_N和横动量P_以及大小火球的次级粒子多重数,粒子动量分布等,能和实验做进一步比较的预言。这表明在超高能宇宙线实验中将能探测到是否有亚层子存在的信息,同时还表明现有超高能宇宙线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些新现象有可能提供这类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