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地震记录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联系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桥梁,是构造解释和岩性储层地震解释的基础。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将地质层位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在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成地震记录的正演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对地震记录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地震波形的地质意义,确定含油砂层空间展布,预测圈闭的有效面积。  相似文献   

2.
测井资料与地震属性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是地震勘探中两种最重要的资料,由于地震波的频散,使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面地震记录不能完全匹配,因此使用之前必须对二者进行频率校正;地震资料在测井资料约束下可以进行反演,以求取地下波阻抗,主要有两种方法:基于褶积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和基于波动方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可以用多属性变换由地震资料预测测井信息。上述3种方法是目前研究测井资料与地震属性关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海量地震记录中自动提取初至P波中所蕴含的震源参数信息是地震预警震源参数估计方法研究的新趋势.丢头地震记录作为该方法研究中的不合格样本,如果不将其排除,将会对统计样本造成严重污染.目前,还没有丢头地震记录的自动识别方法.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丢头记录的产生机制,提出了丢头与未丢头地震记录的可分性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利...  相似文献   

4.
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市城西,是都江堰著名的旅游景区。二王庙在5·12汶川地震中受到严重的损毁。本文作者通过现场勘察,并结合原有勘察资料,从古滑坡体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场地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得出二王庙古滑坡在5·12地震后并没有复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理论研究了惠民凹陷西部近万公里的地震剖面,利用地震前积反射和地质资料分别研究和确定了该区沙三段下部沉积时期的古水流体系,包括研究区西部临盘长轴三角洲水流体系、南部夏口短轴三角洲水流体系和北部滋镇扇三角洲水流体系。其中西部临盘长轴三角洲水流体系是研究区沙三下沉积时期最重要的水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前积反射结构和地质资料分别确定的古水流体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文中指出,在少井或无井地区进行古水流体系分析时,利用地震前积反射结构确定古水流体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东营北部凸起带古冲沟储层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勘探与开发中,充分认识古冲沟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本文利用东营北部凸起带的地质、钻井、航磁和地震等资料,对古冲沟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和古冲沟储层预测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对深度域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时,用于层位标定的合成记录必须是深度域的。对深度域的地震资料合成记录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过程应包括:(1)利用声波、密度等测井曲线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多层介质反射系数的波动方程推导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2)对时间域的井旁道记录利用同态反褶积方法提取地震子波,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3)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作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再根据时深关系求出每个时域采样点对应的深度点,按照所要求的深度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该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资料的层位标定。  相似文献   

8.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与标定中的争论及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合成记录的概念、合成记录的制作方法入手,探讨了合成记录的制作及其作用,论证了合成记录在油气地震勘探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师之间和其他油气勘探工作者中经常发生的关于合成记录的争论,指出了在制作合成记录以及标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震反演是地震油藏描述中常用的也是较重要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采用地震反演技术在孤东采油厂勘探岩性油藏368×104t。完成一个反演工作,一般要完成三维地震资料的选取、速度分析及子波提取、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建立地质模型及地震反演。为解决反演的多解性和低分辨率的问题,要求反演地震资料达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保振幅处理、零相位。对地震剖面进行层位对比解释是反演处理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市城西,是都江堰著名的旅游景区。二王庙在5·12汶川地震中受到严重的损毁。本文作者通过现场勘察,并结合原有勘察资料,从古滑坡体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场地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得出二王庙古滑坡在5·12地震后并没有复活。  相似文献   

11.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巨厚黄土塬区地震勘探为例,针对黄土塬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特点,以中生界与古生界砂岩储层预测和古地貌刻画为目标,通过对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因素分析和不同去噪技术的研究,提出了适应黄土塬区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描述了现场观察到的某斜拉桥的破坏情况,并通过一个详细的非线性模型的模拟说明了该地区地震中附近的地面运动记录并没有很好地反映该桥的破坏原因。由于桥位置处没有仪器测量,所以根据附近强运动数据加上地震脉冲在桥位置处产生了一个虚构的记录,对于该桥运用虚构记录进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模拟状态下桥的结构变形与实际观察到的破坏情况很符合。  相似文献   

13.
垂直地震剖面横波分裂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岩石中普遍存在着由地应力诱导排列的垂直裂隙或裂缝,地震横波通过这样的介质传播时,会发生横波分裂。文中首先推导了含裂隙介质中零井源距垂直地震剖面记录的解析表达式,然后就不同方位裂隙组成的多层介质使用的伪谱法模拟了二分量横波全裂的VSP记录,最后利用VSP记录的解析式分析了VSP记录中的横波分裂。  相似文献   

14.
在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中,地震面波和高频噪音会对地震记录产生严重干扰.要压制面波和高频噪音对地震记录的影响,必须先了解面波和高频噪音的特征,而要准确了解面波和高频噪音的特征,需要采集三分量的地震信息.使用大型地震仪系统进行三分量地震信息采集费用昂贵,这对于小规模的理论研究是不经济的.文中介绍了一种用CS2902M型动态分析仪和加尔彼林式(54.74°对称正交坐标系)三分量检波器组成的一种简易三分量地震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配有坐标旋转软件,为了解地震波的性质,研究面波和高频噪音对地震记录的影响,提供了一种简易、有效的三分量地震信息采集工具.  相似文献   

15.
井间地震资料深度域合成记录的制作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深度域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时,用于层位标定的合成记录必须是深度域的。对深度域的地震资料合成记录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过程应包括:(1)利用声波、密度等测井曲线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多层介质反射系数的波动方程推导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2)对时间域的井旁道记录利用同态反褶积方法提取地震子波,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3)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作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再根据时-深关系求出每个时域采样点对应的深度点,按照所要求的深度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该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资料的层位标定。  相似文献   

16.
从合成记录的概念、合成记录的制作方法入手 ,探讨了合成记录的制作及其作用 ,论证了合成记录在油气地震勘探研究中的重要性 ,分析了在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师之间和其他油气勘探工作者中经常发生的关于合成记录的争论 ,指出了在制作合成记录以及标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以2009-2012甘肃地震台网的观测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华亭地震和平凉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估计了发震断层,并通过地震波形特征和频谱分析,展示了两个区域地震记录特征。研究结果对于这一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及发震机理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濮凹陷东南部下第三系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和地震反射波特征,将东濮凹陷东南部第三系划分成两个地震层序和九个亚层序,在近万里的地震剖面上,依据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识别出前积反射等地震相类型。在综合考虑盆地结构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利用地质、测井等地震相沉积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和垂向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地区缺少地震记录,因此模拟该地区的地震动是获得地震信息的有效途径。在充分利用有限的流动台余震记录基础上,用随机方法模拟了都江堰地区小震,将小震时程作为经验格林函数合成大地震时程,进而获得都江堰地区的卓越周期。模拟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地区的加速度峰值约400 cm/s2,基岩场地的卓越周期在0.2~0.3 s。这些数据为都江堰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武智平 《贵州科学》1990,8(3):19-25
深部地质构造决定着地震记录的面貌。区域地震测线方向与构造方向关系极为密切。弯测线区域地震反射波提供大致的构造输廓,因测线方向不垂直构造线;弯测线CDP是面元内若干道集的叠加;CDP分布在输出线的两侧,呈折线状,构成一近百米宽的CDP带等。黔南桑郎地区泥盆系(D)与寒武系(∈)为角度不整合,属华南加里东褶皱基底类型。地表构造与反射波之间的不协调(非不整合)现象可能引起之原因、区域和面积地震勘探测线的选定不可忽视已知构造特征。地震勘探是研究深部的地质构造的一种有效手段。做好地质构造解释必须掌握区域地质、钻井资料,还需掌握或了解地震勘探过程中采集、处理和反射波追踪对比的专业知识。这对深入研究地下地质构造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