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8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在环球网上公布了一份《中情局在飞碟研究中的作用:1947~1990》的报告,这份报告承认,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发现的不明飞行物中,有很多并非天外来客,而是美国军方的U-2和SR-71间谍飞机。由于冰结晶和气温逆增等天气现象作怪,人们把这两种飞机误认为是天外来客——飞碟。 美国中央情报局有意混淆视听,把“间谍”说成飞碟,就是为了掩盖间谍飞机的真相。  相似文献   

2.
间谍战历来是军事斗争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是名副其实的第二战场。 间谍的历史几乎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久远。可以说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间谍。 间谍们的作战方式不像野战部队那样整团、整师共同参战,他们往往是单枪匹马,但是,他们有一个十分庞大的组织,一个间谍的背后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支持他,所以说间谍也有自己的部队。“间谍部队”是一支隐形的部队。在这支部队里还有那些出没于黛色波涛中的间谍舰船、在蓝天上飞行的间谍飞机、在太空中邀游的间谍卫星,所有这些成员,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间谍部队。  相似文献   

3.
一位名叫普里托的篮球运动员正在照镜子,他眼睛看着自己的脸,脑子里想的却是SR—71“黑鸟”间谍飞机。这种飞机与普里托的脸之间有一点联系——飞机机身是用钛制造的,而他的脸部也有一片钛——那是在他打球摔伤造成颧骨骨折后,医生给他打上了一片钛制的夹板。现在,这块钛夹板与他的颧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搜集苏联的可靠情报,不惜血本制造了一架装备一流、飞得极高、能够超越苏联防空火力的飞机--U-2间谍飞机.但不久,这架性能先进的飞机却被苏联方面秘密击落.对此,美苏两国各执一词,其他国家一时间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坠机事件就成了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5.
测谎仪之谜     
“今天是星期一吗?”“是。” “你今天服过药吗?”“没有。” “你是俄国间谍吗?”“不是。” 上述谈话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例行的测谎检查情景。据美国有关研究表明,美国政府的一次安全检查行动,可能从1000名雇员中查出1名“罪犯”。在著名的美国埃姆斯间谍案件中,双重间谍埃姆斯就是通过测谎被测出来的,可见测谎仪及测谎技术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美国间谍飞机发现里海有一种特异的飞行物:它速度极快,高度很低,任何雷达都测不到它。西方情报专家称它为"里海怪兽"。从卫星或侦察飞机拍摄到的照片上看,它确实是世界上从未出现过的非常奇怪的庞然大物。这引起了许多科学家以及飞碟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最近证实,此宠然大物,并  相似文献   

7.
8月5日,《中国青年报》驻华盛顿记者翁翔以《UFO:美编科幻故事》披露了来自美国 UFO 的报道与美国神秘的间谍飞机有关。文章说,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份刊物最近披露,在五六十年代,美国人经常发现许多"不明飞行物",其实是当时美国最先进的间谍侦察机。但为了防止美国头等军事机密被泄露,同时又能减轻"不明飞行物"给民众带来的恐惧,美国政府授意美国空军对外公开编造"不明飞行物"出现的种种原因,结果使"不明飞行物"更多了一层神秘。  相似文献   

8.
新潮科技     
《科学之友》2008,(2):14-15
无人飞机附在输电线上"充电"当你看到高压电线上有东西在风中摆动时,最好多看几眼,因为它可能不是塑料袋或破气球,而是一架微型间谍飞机,它正停在电线上给自己的电池充电呢。  相似文献   

9.
寻找“008”     
王致诚 《科学之友》2006,(11):26-27
科技和社会的巨大变化让“007”不再是现代间谍的理想人选,情报部门正寻找的是那些外表上不会太引人注意却具有高素质并精通多种语言的新型间谍——21世纪的“008”。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地效飞机,知道的人恐怕寥寥无几。然而,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前苏联黑海中的海军部队服役了。它的模样、行踪神秘莫测,长期以来,成为一个令人难以猜透的谜。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立即打出地效飞机这张王牌,公布了6幅绰号为“黑海怪物”的地效军用飞机的照片,随即引起了轰动。近年来,俄罗斯又推出了“母鹞”大型地效飞机和小型地效飞机,使地效飞机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1.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成功地拦截了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首创了导弹打导弹的战例,因而誉满全球,身价倍增。 在世人眼目中,“爱国者”已堪称是防空导弹中的极品了。然而,在前苏联的“萨姆”导弹家族中还有几款性能更优于“爱国者”的防空导弹,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罢了。它们就是“萨姆——10”、“萨姆——11”和“萨姆——12”防空导弹。 防空枭将萨姆-10 萨姆-10防空导弹是原苏联于70年代初为拦截美国超高速作战飞机和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  相似文献   

12.
魏岳江 《科学之友》2007,(10A):20-21
随着冷战期间“007”式的间谍渗透与反渗透,以及新世纪以来反恐战争的烽烟四起,测谎仪在美国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不仅是敌人或者嫌犯要“请君入仪”,就连申请安全部门工作岗位的“良民”都要接受这冷冰冰仪器的考验,甚至安全部门内部的人也要定期跟着测谎专家的问题“潇洒走一回”。  相似文献   

13.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搜集苏联的可靠情报,不惜血本制造了一架装备一流、飞得极高、能够超越苏联防空火力的飞机——U—2间谍飞机。但不久,这架性能先进的飞机却被苏联方面秘密击落。对此,美苏两国各执一词,其他国家一时间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坠机事件就成了  相似文献   

14.
英国科学家最近称,他们正在研究蜜蜂的飞行方式,探讨能否打造出具有可拍动机翼的微型无人飞机,供军事或产业刺探情报使用。研究人员对于他们能解决空气动力学问题相当有信心,并称小到能安置在昆虫身上的微型间谍照相机和计算机早已力所能及。无人机体积仅为昆虫大小,可“供侦测生物武器之用,但不太可能直接充当武器”,因为体型太小不足以携带炸弹。但能“降落在敌方载具上留下标记,充当未来攻击的指引。”民间当局可利用它们来从事“交通监视、边界侦察、消防救难作业、野生动植物调查以及在诸如发生核事故时侦测特定物质等”,它们还能奉派…  相似文献   

15.
莫萨德是以色列的著名间谍组织,以行动诡秘果敢著称于间谍世界。我们这里介绍的是莫萨德的两次出名的大“偷窃”。 “神鼠”偷走“电子眼” 1969年冬季的一天,在以色列的埃德鲁空军基地内,一群身穿迷彩服、手持自动武器的小伙子们,围坐在一部雷达前,正在听电子技术专家介绍雷达的结构和特点。随后,他们3人一组,在雷达阵地四周卧倒隐蔽。随着一声哨响,他们迅速跃  相似文献   

16.
魏庆 《科学24小时》2004,(11):34-35
世界上第一起造成人员死亡的鸟撞飞机事故发生于1912年美国北部。到1974年,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的因鸟撞而坠毁的军用飞机达65架、民用飞机9架,共死亡130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鸟撞飞机事故大幅度增加。为此,一些国家就根据飞鸟与高速飞机相撞会使飞机坠毁的道理,发展了“飞鸟防空兵”,在敌军可能空袭的重要军事目标的上空及其附近空域,放养大量飞鸟,利用这些“鸟兵”来阻击敌机。一些军事专家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鸟兵”所起的作用,比派机群迎击敌机更为有利。一、空中防空炸弹:天鹅据研究发现,一只0.45千克的鸟,撞在速度为每小…  相似文献   

17.
以往,人们通常把细菌描绘成可怕的魔鬼。一提起它,大家往往会联想到它是传播疾病、危害健康的元凶。其实,在细菌大家族里,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在危害人类,亦有许多像“硫磺细菌”一样造益于人类的细菌。“环保卫士”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空军最新喷气式飞机的燃料系统接二连三地发生故障,维修人员经过仔细检查,在燃料箱中发现不明之“锈”物。这是一种附着在箱体的沉淀物,所谓“锈”,实际是一种细菌。此细菌混在燃料中,以吞食硫磺维持生命,它们排出的硫酸足以腐蚀金属,这就是所谓的“硫磺细菌”。硫磺细菌虽然对飞机有害,但这启…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第一起造成人员死亡的鸟撞飞机事件发生于1912年美国北部。到1974年,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的因鸟撞而坠毁的军用飞机已达65架、民用飞机9架,共死亡130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鸟撞机事件大幅度增加。为此,一些国家根据飞鸟与飞机相撞会使飞机坠毁的事实,发展了“飞鸟防空兵”,在敌军  相似文献   

19.
在战争史乃至今天的政治、经济、商业活动中,要获取情报,使用间谍是一个必然的手段。按间谍获取情报的手段分,迄今为止的一切间谍分为两类:人力间谍和技侦间谍。人力间谍通过人自身的智慧及技能来窃取情报,技侦间谍则依靠科技手段来获取情报信息。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谍海世界里,还有鲜为人知的另类间谍——动物间谍。  相似文献   

20.
海豚间谍--20世纪60年代"古巴危机"时,美国海军为了摸清前苏联舰船的机密情报,派出一头代号为"间谍"的海豚,将窃听器成功地吸附在前苏联舰船的船底上,事后又派海豚把窃听器取了回来.就这样,在前苏联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舰船上的机密糊里糊涂地被美国窃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