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联吡啶钌配合物和DNA相互作用已有大量报道,但基于类三联吡啶配体,如双吡啶吡咯,稳定的金属配合物和DNA作用却鲜见报道.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4个已知的双吡啶吡咯钌配合物与DNA结合性质: [(PDP)Ru(COD)X],其中HPDP=2,5-bis(2’-pyridyl)pyrrolide,COD=1,5-环辛二烯,X=Cl- (1), NO3(-) (2);[(PDP)Ru(COD)(H2O)](BF4) (3) ; [(PDPCl)Ru(COD)Cl] (HPDPCl=2,5-bis(2’-pyridyl)-3,4-dichloropyrrolide(4).发现化合物1以经典嵌插方式和DNA结合,2和3可能为部分或非经典嵌插结合DNA,4主要以静电相互作用结合DNA.此外,通过MTT法考察了配合物1~4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1种单核双吡啶吡咯Cu(Ⅱ)配合物[Cu(PDPH)2] (1),其中配体HPDPH为2,5-二(2′-吡啶基)吡咯.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39.1242(16) ?,b=8.6574(5) ?,c=33.7687(14) ?,β=123.0305(16)°,中心离子Cu2+处于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等方法,分别研究了单核配合物[Cu(PDPH)2] (1)、双核配合物[Cu2(PDPH)2(NO3)2] (2)和多聚配合物{[Cu2(PDPH)2(N3)2]}n(3)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个Cu(Ⅱ)配合物均以沟面键合方式与CT-DNA结合,其结合强弱顺序为3 > 2 > 1.此外,采用凝胶电泳法研究了3种Cu(Ⅱ)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能将pBR322 DNA切割为开口缺刻型或者线型DNA,表现出良好的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和提高聚吡咯的溶解性和导电性能,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设计实验,制备聚吡咯。采用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对甲苯磺酸三种掺杂剂,通过改变掺杂剂的种类、掺杂剂的掺杂量、氧化剂的掺杂量、氧化反应时间、氧化温度等反应参数来优化聚吡咯的制备工艺。采用XRD、FTIR、SEM和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等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种掺杂剂均可以成功制备聚吡咯,有效地改善聚吡咯的水溶性能,其中木质素磺酸钠掺杂的聚吡咯性能最佳,当木质素磺酸钠取0.002 mol、n(Py)∶n(Fe Cl3·6H2O)=1∶1.2、反应在0℃下进行16 h时,电导率最高能达到0.818 S/cm。  相似文献   

4.
八种稀土金属配合物和铂配合物抗HIV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治疗艾滋病的新药,研究了8种稀土金属(镧、铒、镝、钆、镨、镱、钐、钕)配合物和铂配合物的抗HIV活性。我们以C8166细胞系为指示细胞,测定样品对HIV-1IIIB诱导的细胞合胞体形成的抑制作用,并以MTT方法测定它们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研究稀土和铂配合物对细胞的毒性。根据公式,计算出其CC50和EC50值,并进一步计算出其TI值。结果表明,镧配合物、钐配合物和铂配合物的EC50值分别为0.006μg/ml、74.28μg/ml和21.54μg/ml,它们的治疗指数分别为63、21和45,具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其它的配合物具有很低或者不具有抗HIV-1活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CNDO/2方法研究了二氯二聚吡咯合铁配合物(DCBPF)的结构和H2在该配合物上的吸附行为,确定了配合物的稳定结构,讨论了被吸附分子相对于配合物的不同吸附取向的影响,优化了各个体系相对于能量的分子间距,探究了吸附的微观机制,得到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三种新的钯(Ⅰ)—邻二氮菲—氨基酸配合物〔Pd(phen)AA〕C1, AA为L-赖氨酸,L-脯氨酸,L-精氨酸.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用细胞染料排斥法、动物实验考察了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以上三种配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癌活性,且较顺铂优越之处在于毒性很低,L-脯氨酸和L-精氨酸配合物的溶解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用二碘二氨合铂与甘氨酸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甘氨酸铂配合物.通过薄层色谱、差动热分析、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甘氨酸铂配合物进行了初步表征.初步体外抗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甘氨酸铂配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成两种含吡咯亚胺铁(Ⅱ)配合物Fe[(2-C4H3N(CH=NR]2(1)和Fe[(2-t-Bu-5-C4H3N(CH=NR]2(2)(R=2-MeOPh),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这两种配合物都含有两个吡咯亚胺配体,但位阻效应对配位形式的影响明显,其中配合物1中的金属铁离子与4个氮原子以及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变形平面锥体构型,而配合物2则是由金属铁离子与4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室温条件下,以金(I) 配合物为催化剂,在乙醇溶剂中通过“一锅法”有效地催化取代β-硝基苯乙烯、芳香伯胺和1,3-二羰基化合物以63% ~ 82%收率合成多取代吡咯衍生物。产物的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确证,其中化合物1-(1-(4-溴苯基)-2-甲基-4-苯基-1H-吡咯-3-基)乙酮的结构经X 射线单晶衍射进一步确认。该方法具有合成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高选择性等优点,是一种合成多取代吡咯衍生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几个弱键合的NH_3配合物的微波波谱研究的结果.这些结果,有些是用分子束电共振光谱仪装置得到的,有些是用脉冲喷嘴付立叶变换微波光谱仪装置得到的.(NH_3)_2和Ar-NH_3配合物的微波谱表明,这两个体系是非刚性的.对各种同位素的NH_3二聚物的J=0,K=0跃迁和Ar-NH_3的△J=1,K=0跃迁进行了归属,并给出了它们的光谱常数.在讨论中实验与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聚吡咯H^ 选择电极.利用红外光谱探讨了掺杂不同阴离子聚吡咯膜的结构特征;探讨了聚吡咯电极在pH缓冲溶液中的阻抗谱特征及pH响应机理.比较了各种电极的能斯特斜率、转换系数和温度效应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未掺杂的聚吡咯(Pt/PPy)对H^ 响应的能斯特斜率、转换系数较掺杂T5O^-离子[Pt/PPy(T5O^-)]和HCO3^-离子[Pt/PPy(HCO3^-)]的要大.  相似文献   

12.
在室温条件下,以金(Ⅰ)配合物为催化剂,在乙醇溶剂中通过"一锅法"有效地催化取代β-硝基苯乙烯、芳香伯胺和1,3-二羰基化合物以63%~82%收率合成多取代吡咯衍生物。产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其中化合物1-(1-(4-溴苯基)-2-甲基-4-苯基-1H-吡咯-3-基)乙酮的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进一步确认。该方法具有合成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高选择性等优点,是一种合成多取代吡咯衍生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5,5′-双(2-硝基苯基)偶氮二吡咯甲烷化合物及其镍配合物,采用X光衍射分析其晶体结构.由于分子内氢键的存在,配体分子的2个偶氮吡咯部分分别采取的是偶氮式异构体和腙式异构体.核磁共振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配体分子在溶液中也存在腙式-偶氮式异构化.TGA研究表明配体化合物及其镍配合物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从二吡咯甲烷出发,合成2种对称5,5′-二亚胺苯基二吡咯甲烷化合物配体(H2L1,H2L2),利用该配体与NiCl2·6H2O反应,分别得到2种新的配合物(NiL1,NiL2).X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镍配合物NiL1和NiL2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NiL1的晶胞参数为a=0.865 61(18)nm,b=1.050 70(2)nm,c=2.758 2(5)nm,α=γ=90°,β=94.799(4)°,V=2.499 7(9)nm3,Z=4;NiL2的晶胞参数为a=1.615 43(5)nm,b=1.182 23(4)nm,c=1.407 15(5)nm,α=γ=90°,β=112.319 0(10)°,V=2.486 06(14)nm3,Z=4.在晶体结构中,Ni(II)离子分别与配体中的2个吡咯N以及2个亚胺N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边形构型模式,其通过π…π及C—H…π作用形成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硝酸铅、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与D—青霉胺形成混合配合物的适宜条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混合配合物的组成及重配常数。这方面的工作文献上尚未见报导。我们所得结果,在室温、pH=5.50时,测得混合配合物组成为铅:edta:D—青霉胺=1:1/2:1/2,重配常数Kr=0.581。  相似文献   

16.
用氰化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导电性能的自掺杂可溶性聚3-丁酸基吡咯,并对它进行了红外光谱、掺杂性能及表面形貌的测试和表征。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个新的锂双核配合物[Li(Hdpma)(THF)]2(H2dpma=N,N-二(吡咯-α-甲基)-N-甲胺)并测定了晶体结构.晶系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1485(2)nm,b=1.2345(2)nm,C=1.2704(2)nm,V=1.6147(5)nm^3,Z=2,Mt=532.58,对于l〉2σ(l)的衍射点的最终R=0.0595,wR=0.1242.锂原子与一分子配体中的桥联氮原子以及该配体中的吡咯氮原子,一个四氢呋喃中的氧原子,以及另一分子配体中的吡咯氮原子配位,形成了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用 Zr Cl4、Zr( CCl3CO2 ) 4、Zr( OEt) 2 Cl2 分别与 Et2 Al Cl组成 Ziegler-Natta型催化剂催化1 -丁烯二聚 .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 1 -丁烯二聚的影响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这三种催化剂对 1 -丁烯二聚的转化率顺序为 Zr( CCl3CO2 ) 4>Zr Cl4>Zr( OEt) 2 Cl2 .在最佳条件下 ,Zr( CCl3CO2 ) 4-Et2 Al Cl-Ph3P催化 1 -丁烯二聚的转化率为 95.1 % ,二聚物的选择性为 85.4 % .产物中有 C6 烯烃生成 ,证明锆配合物催化 1 -丁烯齐聚的金属锆碳键机理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为寻找低毒高效的抗癌金属配合物,本文合成了多种由生物大分子配位的金属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吸收等方法对配合物的中间体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配合物的形成,用MTT法考察了他们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所试化合物优于或相当于顺铂和MTX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用二苯并—18—冠—6与氯化钻(或镍)、硫氰酸铵反应制备固体配合物的条件。讨论配合物红外光谱图,确定了配合物中存在的组份。采用测定回—液相平衡时离子的浓度和Lewis—Skoog 法确定了分子中组份的摩尔比。由此计算分子中元素百分含量与元素分析实验结果一致。配合物组成确定为[NH_4(DB18C6)]_2[Co(NCS)_4]和[NH_4(DB18C6)]_2[Ni(NCS)_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