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鸣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80-82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方法,并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的结果.方法:选择80例胃肠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比较观察.结果:两组病例中各项理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肠外营养支持病例,术前与术后比较体重下降明显(P<0.05),总胆红素水平高于肠内营养支持组.结论:两种支持方式对胃肠术后病例都能改善营养状况,对降低蛋白质分解均有一定作用,但肠内优于肠外,营养支持对肝功能影响小,具有符合生理状态、完全有效、价廉等优点,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杨礼德 《湘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7-29
目的探讨序贯化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人根据营养支持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组31例及序贯化营养支持(序贯化)组32例,比较并分析两组的并发症。结果序贯化组总并发症、导管并发症、二重感染、肝功能损害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5);序贯化组恢复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PN组(P〈0.05)。结论序贯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状况,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病人救治中的作用。通过对24例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原发病、并发症的对比,结果显示营养支持后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均明显提高,原发病得以控制,并发症减少。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病人救治中有十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2例行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病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循证小组,对循证组根据循证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寻找循证支持,制定及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循证组通过循证护理的应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往往出现食欲不振,由于食物及水摄人量明显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如日久则容易导致全身衰竭,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更趋严重,甚至死亡.鉴于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试用肠外营养方法(perenteral nutrition P N)支持治疗此类患者30例,因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而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选择经过一段时间(≥5天)的常规输液、抗炎等治疗而疗效不满意的患者30例,均伴有食欲不振,因营养不良病情迁延全身情况趋于恶化.其中慢支急发9例,慢支急发伴肺气肿15例,老年性肺气肿伴感染6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6岁~76岁,平均67.6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肠道外营养 (TPN)在新生儿破伤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7例新生儿破伤风患者 ,在综合治疗 (镇静止痉、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应用等 )的基础上给予TPN支持 (TPN组 ) ;TPN主要成分有葡萄糖、电解质、氨基酸、维生素混合液及脂肪乳剂 ,从周围静脉输入。另有32例新生儿破伤风给予综合治疗和部分静脉营养 (对照组 )。结果 :在TPN组中 ,体重增加 33例 ,对照组中 ,体重增加 18例 ,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 =5 6 80 7,P <0 0 2 5 )。TPN组治愈 35例 ,死亡 2例 ,对照组治愈 2 5例 ,死亡 7例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 =4 10 37,P <0 0 5 )。TPN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合并症。结论 :TPN应用于新生儿破伤风患儿 ,安全方便 ,能够提供足够和平衡的营养 ,辅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检测醒脑净冻干粉中龙脑和麝香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气相色谱外标法分析醒脑净冻干粉中龙脑、麝香酮的含量。用INNOWAX(30 m×0.53 mm,1μm)色谱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分析检测。在INNOWAX色谱柱上,龙脑与麝香酮能与其它组分很好的分离,分离度>2.0;龙脑浓度在2.03~0.000 230 mg/mL范围内,r=0.999 9;麝香酮浓度在1.09~0.000 109 mg/mL范围内,r=0.999 9;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对龙脑、麝香酮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1%~99.6%和93.3%~98.4%。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对同一样品的5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0%,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我院2002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35例脊柱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均累计2个或2个以上椎体,合并椎旁脓肿32例。患者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20例,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10例,D级6例,血沉尽可能控制40mm/h以下后手术,手术方式均采用I期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术,随诊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愈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0.6)h,平均出血量(600±120)ml。术中4例发生胸膜撕裂,行术中缝合,放置引流,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例手术侧大腿前内侧放射痛麻木,经治疗后逐渐消失,1例术后1月余出现复发,伤口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17.6月),骨融合时间平均6.5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1—2月后血沉均恢复至正常,末次随访无1例出现明显矫正度丢失。结论脊柱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能同时解决病灶清除、减压、稳定、融合等问题,疗效确切,操作易掌握,对前方结构干扰小,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对下肢运动损伤进行康复治疗的优势,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康复组(A组)和快速康复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以及满意度、正性负性情绪评分,其他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围手术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血糖、电解质的变化。方法:对158例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0、20、40、60、80 m in观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并观察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钾(K )、血钠(Na )、血氯(C l-)、血钙(Ca2 )和血糖(G lu)等参数变化。结果:在整个手术中过程中,MAP、HR、血糖和CVP等参数在手术开始40 m in后与术前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Hct、Na 和C l-在手术开始40 m in后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时间越长,出现过度水化综合征的机会越大,因此密切监测生命指标及血糖、血清Na 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和双氯芬酸钠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宫外孕治疗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宫外孕病灶清除术患者120例,ASAI级,年龄19~36岁,随机分为布托啡诺(B)组、双氯芬酸钠(D)组和布托啡诺复合双氯芬酸钠(BD)组,各40例。B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给予布托啡诺0.02mg/kg;D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取50mg双氯芬酸钠栓塞入肛门;BD组患者于气管插管后取50mg双氯芬酸钠栓塞人肛门,并于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给予布托啡诺0.02mg/kg。术毕拔管及术后2、4、8、12、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镇痛评分。结果B组和BD组患者术毕拔管后、术后2hVAS评分低于D组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术后4、8、12、24hVAtS评分明显低于B和D组患者(P〈0.05)。结论防御性应用布托啡诺复合双氯芬酸钠栓可显著缓解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样品中铂、钯和金经火试金法富集后,所得贵金属合粒用硝酸(1+1)和盐酸溶解,直接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上测定试样中微量铂、钯和金的含量.对火试金法的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方法用于分析国家标准物质,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N1923萃取,抗坏血酸处理,可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Os,Pt和Pd的放射化学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抗坏血酸可有效地控制OsO_4的挥发丢失,N1923可将Os,Pt和Pd同时萃取收集,回收率达90%以上,并用Allende陨石标准参考物(SRM)进行检验,Os的测得值(448~738×10~9g/g),与文献值(0.4~0.77×10~6g/g)一致.此外,用该方法补充了Allende陨石和Fish Clay标准参考物中缺少的相应元素丰度. 相似文献
18.
政策性地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西省丰城市退耕还林农户问卷调查的一个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政策性地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影响的概念模型和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退耕还林”为例,选择了一组解释变量,运用“退耕还林”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了农户“退耕还林”决策模型.采用未加权模型、面积加权模型和农户收入加权模型,通过3种模型的运行结果,在农户尺度上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中土地产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模型运行结果的分析表明,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非农就业水平、政策性土地产权安排都对农户退耕决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退耕还林”的政策性土地产权安排中,不同的土地产权要素及其内容对农户退耕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直接影响土地收益的政策性土地产权对于退耕有重要影响,同时政府对土地使用的管制也有显影响;影响农户退耕决策因素存在区域差异,根据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把研究区域内的3个乡镇的农户退耕决策划分为3种类型:土地资源配置型、利益诱制型和权利诱制型.最后,结合分析结论,就如何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中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促进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提出了建议:完善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提高农户土地产权意识和适当运用政府规制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