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红壤中菌根对柑桔磷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取第四纪红壤,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citricolum)于枳(P(?)ncirus trif(?)liata)实生苗,以不接种为对照,各施用6种磷肥量,共12个处理.1987年和1988年两年重复的盆栽试验证明:(1)在红壤中枳的菌根发育良好,接种菌根真菌4个月后,检查枳实生苗的菌根感染率为30%左右,高的可达39.0%;(2)在红壤中每亩施25—125kg不同量的过磷酸钙对无菌粮枳实生苗的生长效应不明显,而接种菌根真菌后则能显著地促进枳实生苗的生长.4个月中,有菌根枳苗的株高比对照的增长1倍,主干粗度增40%-93%,植株鲜重增3—6倍;(3)菌根使枳苗地上部含磷量比对照多3—5倍;(4)土壤在不灭菌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证实冬种黑麦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同时,研究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增加了土壤酶的活性,使脲酶活性提高了2.75倍,转化酶活性提高了92.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13倍;改善了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细菌数量增加1.2倍,放线菌数量增加3.4倍,真菌数量下降了44%.这些生物性状的改善,对提高地力和后作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证实冬种黑麦草改变土壤理化性状的同时,研究了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增加了土壤酶的活性,使脲酶活性提高2.75倍,转化酶活性提高了92.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13倍;改善了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细菌数量增加1.2倍,放线菌数量增加3.4倍,真菌数量下降了44%。这些在生物性状的改善,对提高地力和后作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镉水平(0、7和28 mg/kg)土壤中单独或联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蚯蚓对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的生物量、镉吸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镉抑制了马缨丹的生长,降低了地上部磷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AMF能较好地侵染马缨丹根系,接种AMF提高了马缨丹地上部的干重、磷浓度、镉含量和吸收量以及SOD活性,降低了CAT活性和MDA含量. 添加蚯蚓增加了马缨丹地上部镉含量和吸收量,降低了CAT、POD和SOD活性,提高了MDA含量. 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接种AMF和蚯蚓的主效应比它们的交互作用对马缨丹镉吸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更重要. 相关性分析显示抗氧化酶活性与地上部镉和磷含量显著相关,这表明接种AMF和蚯蚓可能是通过对马缨丹吸收镉和磷的作用来影响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接种法,就畜粪、木屑混合物蚯蚓堆肥过程中影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生长的因素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蚯蚓接种密度为16~40mg/g范围时,相对有利于蚯蚓的存活、繁殖、生长及基质消耗,接种密度过高(64mg/g)会显著降低蚯蚓的繁殖率、个体平均增重和基质日消耗量;低湿度(60%)对蚯蚓的存活、繁殖、增重生长及基质消耗均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高湿度(80%)亦会抑制蚯蚓的繁殖和基质消耗,但对蚯蚓存活及增重生长无明显影响;低温(10℃)和高温(30℃)均会抑制蚯蚓繁殖,但低温和高温对基质的消耗减量却分别具有抑制和促进效应;木屑配比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蚯蚓个体增重,但高木屑配比则有利于基质的减量消耗和蚯蚓繁殖.  相似文献   

6.
土壤三种酶活性对温度升高和氮肥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对象,通过研究增温、施氮、增温+施氮、对照(CK)四个处理对土壤三种酶活性的影响表明:三种酶活性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0-10 cm>0-20 cm>20-30 cm(p<0.05).增温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明显提高土壤脲酶活性(p<0.05),对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施氮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提高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对过氧化氢活性的影响不明显(p<0.05);增温+施氮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脲酶酶活性,对蔗糖酶和过氧化氢的影响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7.
AM真菌与施N量对白术幼苗化学成分和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非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下接种丛枝根菌(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白术幼苗化学成分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对AM真菌的接种效果有显著影响,接种AM真菌提高了白术根系菌根侵染率、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增加了根系全N含量和植株总干重.土壤施N量为0.15~0.3 g/kg时AM真菌接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VA菌根对玉米、油葵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VA菌根对玉米、油葵苗期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一致表明,接种VA菌根使玉米、油葵的叶面积、株高和干物质重量均有明显增长,经方差分析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含有效磷低的土壤中接种VA菌根并施磷矿粉,能使玉米、油葵茎叶中P_2O_5的含量大大增加。本试验进一步证明VA菌根能显著的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能增进作物对磷素营养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和AM真菌对沙打旺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AM真菌对优良牧草和固沙植物沙打旺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70%,50%和30%等3个土壤相对含水量,比较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接种沙打旺根际土著AM真菌(优势菌种为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摩西球囊霉和瑞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rehmii)和未接种沙打旺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和植株干质量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显著下降,土著AM真菌定殖率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显著提高.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菌根定殖率、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总球囊霉素、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50%时,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N、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植株干质量,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和有效P含量,接种土著AM真菌的土壤总球囊霉素、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的根际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时,接种土著AM真菌显著提高了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植株干质量.土壤水分和AM真菌交互作用对植株干质量、菌根定殖率、土壤pH值、养分、易提取球囊霉素、土壤酶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接种AM真菌能够促进沙打旺植株生长,改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著AM真菌菌根效应优于摩西球囊霉.  相似文献   

10.
 按照生态系统组成特征,在流动沙地人工构建了集防风固沙、局部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3 大功能于一体的模块沙障。为掌握模块沙障对局部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程度,测定了土微生物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研究设置了5 年后的模块沙障内部及其对周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块沙障内部土壤3 大微生物总量比对照样地0~10 cm 土层高1.91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分别比对照样地高1.33 倍、1.76 倍和2.83 倍,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2.47 倍和67.64%;模块沙障覆盖下0~10 cm 土层土壤微生物总量比对照样地0~10 cm 土层高1.22 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分别增加0.83 倍、0.87 倍和2.14 倍,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2.01 倍和29.41%。此外,模块沙障及其内部填充基质能够通过降雨淋溶、填充基质扩散等作用有效的改善沙障迎风侧或背风侧70 cm 范围内土壤微生物含量和蔗糖酶、脲酶活性,实现了“肥岛作用“改善土壤的生物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了宁夏引黄灌区17个有代表性的温室,采集表层土壤样品(0~15cm)测定了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温室土壤2种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脲酶活性与其全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因素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效应上,但也有间接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其有机质、碱解氮、硝态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效应上,而土壤养分因素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黄麻秸秆及有机肥对滨海盐土生物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滨海盐土质量,通过黄麻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对盐土的改良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的秸秆与有机肥配施分别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 600 kg/hm2秸秆施用量分别与有机肥施用量为2 400、3 600 kg/hm2配施时对土壤生物性质改良效应较为明显,土壤脲酶分别比对照增加53%和98%、蔗糖酶增加700%和825%、过氧化氢酶增加49%和65%、磷酸酶增加99%和161%、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了5.8、9.5倍,其中,真菌增幅较大,两种方式下分别增加55.1、90.8倍。说明秸秆与有机肥配施能明显提高滨海盐土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生物学活性,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秋茄红树林土壤酶活性时空动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秋茄红树林土壤蛋白酶、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等6种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土壤样品风干和贮存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酶类活性以冬季最低,春季上升,夏季和秋季较高,垂直变化的基本趋势是随土壤深度加深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模式为:夏>春>冬>秋,垂直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多酚氧化酶活性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都没有规律.红树林土壤6种酶活性皆大于光滩土壤,在不同滩位中,则表现为内、中滩土壤6种酶活性大于外滩.土壤风干和贮存对红树林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风干土测得的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转化酶活性比自然湿土显著降低,风干土贮存1个月使转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冶炼厂对周围的农田土壤造成了重金属的污染,其中铜的污染最严重,20m处铜的全量和有效态分别是319.8mg/kg和218.5mg/kg,是对照的18倍和39倍.对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测定表明:三种酶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抑制,其中脲酶活性变化最显著,20m、200m、400m和800m的酶活性和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77.4%、54.8%、52.4%和33.9%,而且其活性和铜的污染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本文建议可用脲酶活性作为冶炼厂铜污染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当归连作种植地和轮作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几种常见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分析当归种植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当归连作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用比色法和滴定法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显示采样地土壤微生物总数当归-大豆轮作地最多,当归连作地次之,荒地最少;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和微生物总数量的变化一致;土壤中真菌数量当归连作地最多,其次为轮作地,荒地最少.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呈现降—增—降的变化趋势;中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季节的变化逐渐降低.表明当归连作使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多;当归不同种植方式会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土壤中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中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一致,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则与真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农村家畜粪便和有机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设计了6个不同组合的农村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混入土壤,同时引进日本“大平二号”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进行盆养试验.结果表明:蚯蚓对农村有机废弃物的减量效果为:3组>2组>1组>6组>5组>4组.蚯蚓分解处理未预处理有机生活垃圾的生物降解率最高,达到75.688%.蚯蚓的日增重倍数和日增值倍数在预处理的有机生活垃圾组合中最低,在未预处理的有机生活垃圾组合中最高,未预处理的有机生活垃圾组合中蚯蚓日增重倍数是0.139,日增值倍数0.177.不同基质的土壤中,有机碳、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增加,有机质、C/N比降低,未预处理的有机生活垃圾组合pH增加,其余各组合均有降低;本试验结束后各组合蚯蚓体内重金属Cu和Zn的含量超过其作为饲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提高百喜草抗旱性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充足和干旱胁迫下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对丛枝菌根(AM)真菌Glomus mosseae、G.versiforme及G.mosseae+G.versiforme侵染的生理反应.AM真菌尤其是G.mosseae+G.versiforme接种处理显著减轻了干旱对生长的抑制.干旱胁迫下,接种株地上部P、K、Ca、Mg及根部N、P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接种株,AM真菌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根围土壤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总球囊霉素含量.无论干旱胁迫与否,AM真菌接种处理增加了地上部POD活性,降低了地上部MDA含量,而地上部SOD活性并无显著性差异.干旱胁迫下,与未接种株相比,接种株可溶性糖与蛋白含量较高,而脯氨基酸含量却较低.可见,AM真菌尤其是G.mosseae+G.versiforme侵染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植株营养、渗透调节能力与抗氧化能力,进而促进了干旱胁迫下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典型草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轻、中、重三种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旨在为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降低(P<0.01);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脱氢酶和磷酸酶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密切相关, 放牧干扰条件下土壤中有效磷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粒脲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的柽柳-碱蓬(Tamarix-Suaeda)群落和柽柳-禾草(Tamarix-Gramineae)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这2种柽柳群落对土壤酶分布规律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柽柳-禾草群落脲酶活性随与根茎的距离增加以及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大值为0.376;柽柳-碱蓬群落脲酶活性随与根茎的距离增加先减小后增加,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为0.271.柽柳-禾草群落脲酶活性有极其显著的冠下与冠缘聚集特征,最大富集率分别为1.68和1.47;柽柳-碱蓬群落冠下和冠缘均无聚集特征.2)柽柳-禾草和柽柳-碱蓬群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352和1.602;它们随与根茎的距离增加所呈现的规律不同,最大值分别为1.200和1.300.这2种柽柳群落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无明显聚集性.3)2种柽柳群落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及pH值有显著正相关性,与土壤电导率有显著负相关性.柽柳灌丛群落对酶有一定的聚集性,这有利于群落的正向演替.  相似文献   

20.
室内模拟田间试验条件,研究了N、P肥对红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肥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下降;施P肥脲酶、脱氢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轻微上升;N、P肥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很小。施肥引起了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鉴于取土田块施肥以无机肥为主,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将更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