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一种新颖的井下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将它应用在井下状态监测装置中,能在油水井正常生产状态下长期连续监测井下生产状态及井下工具工作状态,并能随时获取测试数据,解决井下生产动态监测的长期性、实时性与陆上油田低成本应用之间的矛盾。其获得的长期监测数据与短期的传统不稳定试井所获取的数据相比,可获取更多的储层信息及井下工具状态变化情况,为油田开发措施制定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许颖 《科技信息》2012,(25):391-391
煤矿电网物联网技术适应我国煤炭企业生产供电的特点和管理模式,以计算机数字通讯技术为基础,集数字通讯、电网控制、计算机传输、自动化控制于一体,远程分布式监测、控制。支持局域网和井下工业以太网,可使煤矿井下高低压供电管理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煤矿供电智能化调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矿高碳行业低碳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深井热害现状,阐述了我国煤矿深井热害资源化利用潜力,进而提出了我国煤矿低碳生产技术工艺,并通过实例对HEMS低碳生产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深井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不仅可通过HEMS工艺技术实现热害变废为宝,也可有效改善井下热环境;同时通过利用矿井涌水提取井下热能代替井上燃煤锅炉供热,可最终解决深部矿区面临的热害和环境污染两个问题,促进矿区低碳环境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煤矿低碳生产.  相似文献   

4.
陈文红 《科技资讯》2014,12(22):77-7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满足现代化生产目的,强化皮带机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已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以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远程集中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为例,从皮带电控控制与视频监控两部分出发,深入探究皮带机集中控制系统的地面远程、井下远程、井下就地、井下检修、井下手动等集中控制功能,旨在提高矿井北八运输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促使整个运输系统控制、监测、管理实现一体化,从而降低成本,以达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辅助运输方式采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不转载连续运输的矿井,应用射频识别和总线技术,开发井下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以解决井下作业车辆定位、调度等难题。首先确定系统结构及传输机制,然后研究了RFID定位算法以及管理数据库软件。本系统为井上人员及时掌握井下作业车辆的动态分布,以及实现交通调度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煤矿井下生产状况实时监测分析是实现煤矿事故或其它突发状况的预测和及时处置的前提,而监测对象的状态数据,以及对象间关系数据的记录、描述和视觉表达是实现实时监测分析的基础。在分析煤矿井下安全生产过程以及井下生产人员、设备、环境三类时空对象的特点与三者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给出了一个通用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刻画了煤矿井下安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要素的状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基于该模型,开发了一个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时空信息系统原型,并以位置关系为例,实现了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时空对象的状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管理、数据可视化,从而表明该模型可满足煤矿井下生产过程的实时观测、数据获取、存储管理、数据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数字矿山与矿区资源绿色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矿山的地理实体与企业双重属性、我国矿山信息化与矿区资源开发现状等的分析,讨论了数字矿山的特点、构建切入点及数字矿山对实现矿区资源绿色开发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数字矿山战略的若干对策建议。数字矿山由数字地球、数字企业及矿山特有的数字化技术体系3部分组成,利用矿山安全生产监测与调度指挥系统的软硬件设施构建数字矿山是当前多快好省的选择。数字矿山的建立必须以实现矿区资源高效、安全、绿色开发开采为目标。建立数字矿山、实现矿区资源绿色开发开采是走矿产开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途径与两大关键。有必要将两者构成有机整体,协同攻关、互动式推进,实现研究目标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李强 《科技信息》2011,(11):344-344
本文针对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章村矿通过结合自身生产条件,提出一套新的井下矸石处理技术方法,成功研制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井下矸石筛选充填技术和工艺设备,减少了煤矿开采过程中矸石升井排放量。实现了最大程度保护矿区周边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宏观综合效益巨大。该技术在相似矿井条件下,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集中控制系统已经从地面设备控制走向了井下设备的控制,应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了井下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为煤矿生产、管理、安全等各方面水平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预防性灌浆技术中水的作用机制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燃料理论及现场试验研究,较深入地分析了煤矿预防性灌浆防火技术中水的作用机制,通过井下试验研究,提出了在缺乏粘土的矿区,采用大量灌注清水,以替代粘土制浆,同时样以实现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  相似文献   

11.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精确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目前矿井井下定位系统功能不完善及技术与实现复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井下人员精确定位方法:利用三边测距原理来确定井下工作人员的精确位置;详细介绍了定位原理与具体实现过程:将各个读头安置在井下不同位置,读头彼此之间都在另外2个相邻读头的可读写范围之内,应用三边定位原理,当一位井下人员走在某一巷道的某点时,附近的3个不同的读头将会同时采集到他的信息,这3个被采集到的信息同时被传送到井上计算机中,就可以很容易的确定一个关于此人员的精确的井下实时位置;可以快速采集到井下人员的位置,实现了对人员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对改善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EPON技术的煤矿信息网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井下各主要生产环节的信息能在地面进行监测、监视、监控,井下工作人员之间能友好地通信.将EPON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信息网络中.EPON技术与现有以太网技术兼容,具有高带宽、低成本、带宽分配灵活,服务有保证等特点,能较好地解决通信网络在井下使用时产生的层叠问题;在各网之间实现无缝连接而不需要任何格式转换,大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我国煤矿井下事故多发的现象,分析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和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得出现有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系统存在的诸多弊端;为了弥补现有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与IEEE802.15.4/ZigBee协议兼容的XBee-Pro模块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方案,采用井下无线监测子系统与有线传输系统的结合,利用低耦合的RS232通讯协议,使得ZigBee网络与监控中心系统完全耦合,为进行煤矿井下的预警预报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实现了矿井灾害的有效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边辉 《科技资讯》2012,(30):40-41
为了准确地了解和控制井下料仓(煤仓、水仓等)的贮料情况,实时、准确地监测煤仓的贮料情况,并有效控制煤炭运输、煤仓自动装卸载在高效生产及自动化管理。针对以往煤位检测方法的不足,桃园煤矿采用了超声物位仪对煤仓煤位进行实时的检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适应煤矿井下恶劣环境的实际条件,能实时对煤仓位置进行监测,从而避免煤位的堆积而影响生产,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自动化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OPC技术规范及其应用,阐述了如何利用基于OPC的软件系统实现对煤矿中所有关键设备的监测,包括井下变电所视窗化人机界面的实现及对于井下电流骤升与骤降的分析等。  相似文献   

16.
辰州矿业于2012年2月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由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及系统集成平台构成,可以实时展现井下安全生产状态,实现安全危害事前预警、安全事故事后自救和救援,进行安全资源调度管理,实现井下人员防灾、自救、逃生等整体避险功能,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提升矿山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煤矿井下安全监测的现状及技术背景,论述了无线自组网技术在井下安全监测中应用的优势及原理,指出将无线自组网技术应用于井下安全监测可降低监测系统的构建成本且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18.
昌福山煤矿区灰岩含水层是矿区未来井下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通过矿区勘探过程对地下灰岩含水层的控制和掌握情况的分析,了解矿区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为可能对未来矿坑产生影响的局部灰岩水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对未来矿山安全生产具有指导和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19.
煤矿斜巷运输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王建英 《科技信息》2010,(17):J0259-J0259,J0281
井下辅助运输安全管理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薄弱环节,为保障井下斜巷运输的安全性、高效性,满足矿井斜巷运输安全生产的要求,降低安全事故概率,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井下运输车辆运行自动化程度,开发研制煤矿斜巷智能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阐述了矿区矿井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分析了矿井水的主要来源及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根据煤矿井下排水的水质分类,提出了矿井排水的处理与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