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扬军 《科学通报》1994,39(23):2207-2207
Wennerstrom和Puterbaugh于1984年推出了三维激波损失模型.跨音压气机转子叶片排中的实测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从S_1流面看,通道激波几乎垂直于来流方向.沿展向方向,由于转子叶片的后掠,激波面是倾斜的.但在叶尖区域,激波和机匣附面层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Wennerstrom和Puterbaugh的按无粘流动考虑所形成的三维激波曲面沿展向方向倾斜进入机匣表面的假设不成立.  相似文献   

2.
虽然跨声速颤振、抖振和嗡鸣等问题不是新的研究课题,但这些跨声速气动弹性问题时常困扰着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研制,这与其复杂性密切相关.跨声速气动弹性的复杂性源于流动的非线性和非定常特性,但其中的物理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跨声速单自由度颤振、抖振锁频以及机翼弹性特征降低抖振边界等现象为例,阐述了这些复杂流固耦合现象的诱发机理,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指出,跨声速状态下的结构大幅振动大多与气动弹性稳定性相关,线化模型也能够很好地预报一些复杂动力学现象的发生边界.跨声速气动弹性的复杂性主要源于跨声速状态下流动的稳定性降低,与经典气动弹性问题相比,多出了一个流动模态,流动模态和结构模态之间的耦合常导致跨声速状态下发生特殊的气动弹性现象.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流体模型研究柴油高压喷嘴内部的空化流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汪翔  苏万华 《科学通报》2008,53(15):1864-1870
利用双流体模型对一单孔柴油喷嘴内部复杂的空化流动进行数值模拟, 并分别考察进口压力恒定和进口压力瞬变这两种不同的边界条件所对应的空化过程及流动特征. 模型预测的结果与文献中已有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通过数值分析发现, 超空化的出现引起了流场结构及出流条件的显著改变, 超空流状态下的液相湍动能分布特征和喷孔出口速度类型有利于柴油射流的一次雾化过程. 此外, 喷孔上游的压力波动对空化过程有着重大的影响, 无论是部分空化还是超空化都会随着上游压力的急剧升高或降低而表现出不稳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是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前沿,它随着现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需求而发展.未来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趋势可大致概括为:重视物理建模、预测的精细化;重视实用的高性能计算、海量信息的提取和理解;重视飞行器与流动的非定常、非线性的耦合运动及控制研究;重视多目标/多学科优化设计、发展新的交缘学科.建议学科重点发展方向为:高温气体、化学非平衡效应与材料耦合响应的物理建模;临近空间飞行器跨流域复杂非平衡绕流问题的数值模拟;高速飞行器动稳定性与控制;实用高性能计算方法与海量信息的提取;气动数据不确定度与多目标优化;多物理场耦合、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5.
天堂鸟翼凤蝶平板模型绕流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烨  王晋军  张攀峰  张草 《科学通报》2009,54(4):420-424
蝴蝶的扑翼飞行因其相对翼展较大、扑翼频率低等特点引起广泛关注, 尤其是具有越 洋迁徙特性的蝴蝶更是备受瞩目. 本文以天堂鸟翼凤蝶这种长距离迁徙蝴蝶作为研究对象, 设计了简化模型, 应用氢气泡流动显示的方法研究该蝴蝶翼面绕流结构, 包括前缘涡、翼尖涡、翼身相交处的分离泡和马蹄形尾迹等流动结构, 并进一步讨论了各绕流结构随迎角的变化规律. 特别是在本实验条件下观测到的倒八字形前缘涡结构, 是一种新的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现代园林的修建多是利用自然的山水、景观、林木等,在其基础上修筑亭榭楼台,以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完美景观效果。园林的围墙主要是用于围合及分隔园内空间,以进一步实现园林整体布局的合理化、美观化。现代园林围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两种。园林中的园路是指铺设于园林内部、供游园者行走的道路。园路的作用不仅是联系着园内外交通,同时,园路也是园林内部景观的一部分。本文仅就现代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中,围墙、园路的设计与施工作以简要的分析,力争有效的推动和促进我国园林设计与施工工作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现代园林的修建多是利用自然的山水、景观、林木等,在其基础上修筑亭榭楼台,以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完美景观效果.园林的围墙主要是用于围合及分隔园内空间,以进一步实现园林整体布局的合理化、美观化.现代园林围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两种.园林中的园路是指铺设于园林内部、供游园者行走的道路.园路的作用不仅是联系着园内外交通,同时,园路也是园林内部景现的一部分.本文仅就现代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中,围墙、园路的设计与施工作以简要的分析,力争有效的推动和促进我国园林设计与施工工作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重要影响,分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系统相比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部分措施.  相似文献   

9.
车身内部是客车与人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新颖的内部装饰能够为乘客提供舒适优雅的乘坐环境.文章从内饰设计总体原则、颜色的搭配、内饰材料选用、关键部位的设计处理4个方面对SXK6710客车内部装饰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李水清  姚强  陈冰  张宣  Ding Y.D 《科学通报》2006,51(19):2319-2326
在考虑颗粒非弹性接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基础上发展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算法, 实现了中高速(Fr = 0.1~0.2)回转筒内颗粒流的离散模拟. 回转筒内颗粒流由表面活性层和下部柱塞流区组成, 颗粒在活性层的停留时间约为柱塞流区的1/3~1/2, 对称线上活性层和柱塞流区的厚度比为0.57~0.61, 因而推断颗粒流动处于Rolling-Cascading过渡模式. 对称线上MD模拟的速度分布与正电子放射性测量实验结果十分吻合. 在模拟和实验结果基础上发展了连续理论: 柱塞流区内颗粒运动并非完全随着筒壁刚体转动, 而是存在着塑性蠕变, 这种速度变化过程符合指数函数规律; 而活性层内颗粒流动则符合简单的Couette切变流动分布. 最后探讨了颗粒温度和颗粒相对浓度分布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钱保功 《科学通报》1957,2(20):624-624
高分子化合物的本体流动方式有两种:粘流及塑流,在给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变。例如我们曾发现,天然橡胶在中温时的流动方式系非牛顿粘流,于中等应力下且服从 Eisenschitz 公式;而当温度降低时即转变为塑流,且系非宾哈塑流。此外,对于这种从粘流转变为塑流的原因则迄未探明。例如李泰圭及 Eyring 在重新处理 Saunder 及 Treloar 对天然橡胶的流动数据时,曾认为这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二级转变”。  相似文献   

12.
鄂学全 《科学通报》1983,28(22):1359-1359
在低速水流中进行流谱显示能够提供流体力学的流动图案和在透明介质中难以看到的复杂的流动现象。水中试验通常比在空气中更精细,对于应用,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此水流中的显示方法已成为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余志华 《科学通报》1965,10(9):845-845
本书是一本孢子花粉学基本理论参考书,着重介绍和讨论了孢粉分析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方法、孢子花粉形态和各地质时期的孢粉组合。在原理和分析部分,编著者较详细地介绍了孢粉分析的用途和简史、野外工作方法、室内工作方法、孢粉的鉴定和统计方法、孢粉在空间的传播,以及植被及孢粉组合的研究等问题。在孢粉形态部分,作者用了相当的篇幅介绍了孢粉的形成过程及孢粉的形状、大小、内部和外部构造,同时系统地描述了117科、254属、376种现代植物的孢子花粉形态。在各地质时代孢粉组合部分,编著者较详尽地阐述了化石孢粉的分类与命名方法,并收集了我国、苏  相似文献   

14.
离心泵的“二相流”理论及其设计原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蔡保元 《科学通报》1983,28(8):498-498
离心泵的设计是按清水的“一相流”理论进行的,事实上经常在固液“二相流”的情况下工作,杂质泵以及黄河上的泵站均属“二相流”。因为设想和使用条件不同,所以泵的水力效率低、浸蚀性能差,使用寿命很短。长期以来,对于水力机械的磨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献[1]对此作过系统的介绍,但是其研究方法是以“一相流”的理论为基础的,有时也进行二相介质试验,但是拿“二相流”的宏观速度进行分析研究,并不反映“二相流”的力学特性,在“二相流”的条件下,因为惯性  相似文献   

15.
透平叶栅中三维湍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乃兴 《科学通报》1990,35(1):69-69
先进叶轮机械中的流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高速大容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促进了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这将非常有利于叶轮机械流动的设计与分析,与无粘流场解法相比,N.S.方程解法提供了诸如粘性损失和传热等粘性效应的信息,但是,N.S.方程解法的计算和程序的编制比较复杂,因此要求应用有效的方法使得计算费用不至于太昂贵,目前人们正致力于使粘流的计算方法能付之于工程实际中应用,本文在应用非正交曲线坐标系表示的基本方  相似文献   

16.
文[1]指出,在物质流的能量方程中,pv这一项不是物质所携有的一种能量——流动能,而是物质流克服压力所作的流动功.但是现有的稳定物质流的(?)和(?)的定义(例如文[2])中,仍然将pv这一项视为物质流所携有的一种能量.文[3]得到了一个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的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遇到的流动绝大部分是湍流问题.湍流流动中包含了不同尺度的旋涡,如何准确地定义湍流仍十分困难,湍流动力学的理论体系仍尚未完成.颗粒流是固相颗粒以气相或液相为载体的流动,缺乏普适的本构方程,处理颗粒运动时无法将微观的颗粒尺度与宏观的流场尺度分开.本文介绍了湍流和颗粒流的基本特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湍流和颗粒流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电视机在正常工作时,机内带有高压的元件对尘埃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它们截获了在其附近流动的尘埃,这些尘埃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形成了灰团。同时,有的电视机顶部也开有通气孔,室内的灰尘也会通过这些气孔落到电视机内部的电路板上。随着时间的增长,灰尘越积越厚,它对电视机的破坏作用也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它在高、低压元件之间搭桥,使其绝缘距离缩短,直至形成短路电流,即常说的打火现象,造成元件过流、超载。另一方面,灰  相似文献   

19.
党超  贾力  杞卓琳  彭启 《科学通报》2019,64(23):2450-2462
开展了R134a/R245fa非共沸混合工质及其纯组分工质在不同通道结构的平行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的探索性工作.提出了具有内部连通区域的分隔型微通道结构,重点探讨了通道结构对流动沸腾传热特性与压降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连续型微通道相比,纯组分工质在分隔型微通道中的流动沸腾传热效果略有增强,但非共沸混合工质却略有减弱.无论纯组分工质还是非共沸混合工质,分隔型微通道内部连通区域的存在对于延迟传热恶化的出现、提高流动沸腾CHF均有所帮助.此外,分隔型微通道可以显著降低非共沸混合工质及其纯组分工质流动沸腾过程中的压降,且工质的液-气密度比越小,内部连通区域对压降的改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振东 《科学》2008,60(3):46-48
现代的交通流动理论萌芽于1930年代,起初是应用概率论分析交通流量和车速的关系.从1940年代起,在运筹学和计算技术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又获得新进展.1959年12月,在美国底特律召开了第一次国际交通流理论会议,有美、英、澳、西德等国的代表参加.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交通流动理论形成的标志.之后,平均每三年召开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