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0年11月,拜登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胜券在握后,迅速提名约翰?克里为其核心外交幕僚之一。作为奥巴马任内的国务卿,克里促成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此番出任拜登政府的总统气候特使实至名归、使命重大。政坛老手克里拥有丰富的外交经验,是坚定的“奥巴马遗产”捍卫者,但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2.
外刊要论     
新一代全球挑战的兴起Mitt Romney(美国共和党总统提名候选人)9.11事件到现在还不到六年,美国内部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分歧就超过了过去50年的任何时刻。正如当初击败法西斯和赢得冷战的"伟大的一代"所做的那样,我们必须超越党派,重建外交政策及外交战略,团结一致共建更强大的美国和更安全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外交思维·“冷战思维”·“帝国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想活动。在诸多的思维中,外交思维可能归属最关紧要的一类。外交思维滋生外交战略、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正确的外交思维,治国利天下,而谬误的外交思想,则误国祸天下。对此,外交家怎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代,其外交思维甚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我们研究美国外交,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应是研究美国和外交思维。笔者曾在美国工作过几年,深感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我们大不一样,他们最不讲辩证法,同美国人奢谈辩证法是要闹笑话的。由此想起上个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外交思维。这就是人们通常说…  相似文献   

4.
2021年12月16日,美国参议院以75票对18票的表决结果通过对尼古拉斯·伯恩斯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提名案,这一空缺了近14个月的重要外交职位终于尘埃落定。拥有职业外交官和学者履历的伯恩斯,究竟是给中美关系带来一阵清风,还是再添一丝凉意?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当今世界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发达国家,具有悠久的宗教传统和众多的宗教信徒,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影响美国内政外交的不容忽视的力量。基督教新教依然是美国的主流宗教,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政治立场密切相关。美国外交的两大指导思想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都有其宗教源头,分别对应基督教孤立主义和普世主义。宗教对美国外交实践的影响体现在战争、法律、组织建设等方面。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宗教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外交意图,把握美国外交走向,丰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美国基于强大实力地位的霸权战略和安全目标,是其军事外交发展的动力,决定了其军事外交的规模和收益;美国军事外交充分体现了其价值观和利益观以及特有的安全理念;冷战后美国军事外交的展开,既出于美国推行霸权战略的需要,又受霸权战略本身的制约;美国军事外交深受世界军事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3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现任商务部长骆家辉接替将于4月底离职的洪博培,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任命现任内阁官员出任驻华大使在中美建交以来尚属首次,其华裔身份让人尤为关注。《华盛顿邮报》的评论认为,对骆家辉的提名足见奥巴马对中美关系的重视。对于这一任命,美国媒体一边倒地给予了赞扬之声,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术界从未间断对影响美国高层外交决策理论的研究。美国新世纪计划作为全美最具影响力智库之一长期以来对美国外交决策有着深远、广泛、直接的影响。威廉·贝内特是美国新世纪计划的创始人和主要学者之一,其外交思想反映了他所在智库在美国外交政策研究领域的主要理论成果,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高层外交决策的倾向性。本文从贝内特眼中的美国的国际地位、战略目标、战略原则、国际热点问题上的立场等多方面全面解析贝内特的外交思想,从侧面呈现了美国外交决策的理论依据,试图为我国学者认识和了解美国外交理论提供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9.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0,(20):78-79
<正>特朗普提名艾米·巴雷特担任美最高法院大法官美国总统特朗普9月26日宣布,提名艾米·科尼·巴雷特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接替已故大法官金斯伯格留下的空缺。在参议院掌握多数的共和党希望在11月前快速完成新任大法官的提名确认程序;而民主党认为应待大选后由新一任总统提名。  相似文献   

10.
范晓娜 《科技信息》2010,(3):168-169
我国学术界从未间断对影响美国高层外交决策理论的研究。“美国新世纪计划”作为全美最具影响力智库之一长期以来对美国外交决策有着深远、广泛、直接的影响。威廉·贝内特是美国新世纪计划的创始人和主要学者之一.其外交思想反映了他所在智库在美国外交政策研究领域的主要理论成果,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高层外交决策的倾向性。本文从贝内特眼中的美国的国际地位、战略目标、战略原则、国际热点问题上的立场等多方面全面解析贝内特的外交思想.从侧面呈现了美国外交决策的理论依据,试图为我国学者认识和了解美国外交理论提供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1.
龚婷 《世界知识》2013,(11):69-69
也许是源于国人对美国是中国外交“重中之重”的认知,“美国研究”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一直占据突出的位置。“美国研究”,简言之是专门将美国当作对象的研究,视角和内容涉及美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著名美国 问题争家王缉思教授曾将“美国研究”与内容涉及美国的“美国问题研究”区分开来,并担心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学者“似乎在减少”,“美国研究日益成为美国问题研究”,成了谁都能说上几句的显学。  相似文献   

12.
卡特的人权外交在其初期,对拉美各国民主制的推行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与拉美各国的紧张关系,但由于人权外交只不过是美国决策者在不得己的情况下所实行的一种策略,其实质是利用“人权”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维护美国在西半球的盟主地位,因此,遭到拉美各国的反对,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3.
吴琳 《世界知识》2014,(2):48-49
不久前,印度驻纽约副总领事科布拉加德当街被美国警方逮捕,并遭脱衣搜查。这名女外交官的遭遇令印度举国愤怒,并引发印美外交风波。历经数天后,印度政府的态度趋于软化,并向联合国申请对科布拉加德的调职,这场外交风波才逐渐得以平息。此次事件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印度先是反应强硬,最终却对美国示弱,不仅折射出印度复杂的外交心态和对即将到来的大选年的政治考虑,更反映出印度对印美关系认识的转变。鉴于中印美三边关系的复杂性,此次印美外交风波对我国开展对印外交也颇具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业亮 《世界知识》2023,(23):45-47
2024年1月,美国2024年总统提名人选举将正式拉开帷幕。与前几次选举不同的是,民主党对2024年总统提名选举日程做了大幅修改。2023年初,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批准了该党规则委员会通过的新日程建议。这是民主党自2006年以来第一次对总统提名投票日程进行重大修改。在两党选民力量大致平衡、两党围绕投票权之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新日程将对2024年及今后的美国大选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3月5日,在俄亥俄、得克萨斯等州举行预选的“次级星期二”中大获全胜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累计取得1260张党代表票。超过获得共和党提名所需的1191票,获得本党提名。麦凯恩在党内的主要对手迈克尔·赫卡比宣布退出竞选,转而支持麦凯恩。至此。可以说麦凯恩进军白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他若想成功当选美国总统,至少还要过三关。  相似文献   

16.
于向东 《世界知识》2022,(11):27-29
<正>近期,越南外交颇显活跃。4月30日迎来了到访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月12日越南总理范明政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同日越南还开始高调举办第31届东南亚运动会。2021年2月召开的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越南外交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此后,越南通过研究制订至2035年的外交战略规划、对外交部门进行人事调整、加强外交干部队伍建设、召开全国外事与外交工作会议以及经济外交、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17.
人权概念被引进美国外交领域始于二战后,美国人戴维·D·纽瑟姆在其1966年出版的著作<人权外交>中首次使用这一概念,1977年,卡特总统上台后明确提出"人权外交"的口号,向世界公开宣示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原则.到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外交与里根主义的推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里根主义的目的是在全世界建立"自由"、"民主"的政体,而这也正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拜登政府重归类似奥巴马时代的"伸手外交"路线,身为美国国务卿的安东尼·布林肯频频出现在各类外交场合,忙于修复同盟关系,发出"美国回归"的强烈信号。这位出身外交家庭的建制派外交精英,俨然成为忠实执行拜登"价值观外交"的操盘手。美国外交由此进入新的阶段,面临的挑战依旧不少。传统外交精英布林肯1962年4月出生于纽约州扬克斯市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9,(1):4-4
2008年12月15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新政府能源环境团队名单,其中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被正式提名为能源部长。  相似文献   

20.
追风人物     
正哈斯佩尔成为美国中情局首位女局长美国参议院5月17日投票通过对哈斯佩尔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提名,拥有33年特工经验的哈斯佩尔成为美国中情局首位女局长。美国总统特朗普于今年3月提名时任中情局局长的蓬佩奥为新国务卿,同时提名时任副局长的哈斯佩尔升任局长。但是,这项提名却因她牵涉美国设在海外的"黑狱"虐囚丑闻而广遭反对,白宫近期曾多次发表声明力挺哈斯佩尔。美国媒体认为,尽管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