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汉代通西域,新疆在中国统治下,经营已两千多年。然而从古代中国对西北边疆的政策来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朝西北边疆政策不仅继承和吸收前代的政策,从而保持了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延续性。同时,历代又以其西北边疆的形式为依据,有所创新和发展。清王朝在经营西北边疆的过程中,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逐渐形成了伯克制、扎萨克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到19世纪中叶前后,“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已不再适应新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农民起义和外部势力的打击下,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被内地划一的治疆理念所取代。新疆历史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  相似文献   

2.
俞燕 《科技信息》2009,(17):181-181,85
新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人力资源质量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新疆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并影响到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本文由此探讨了开发新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以期找到对策。  相似文献   

3.
明清以降,随着中国边疆开发的逐渐深入,民间经济力量的参与活动愈见活跃,其地位和作用越显重要。事实上,明清边疆经济开发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民商为主力的生产要素投入与重组的过程。总体来看,此时政府的政策对边疆经济开发的方向和绩效起了决定性作用,而民间商人则对边疆经济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有着直接影响,因而“民间力量”随之成为透视边疆经济开发史的重要视角。与之相适应的是,近年来研究“民间力量”与边疆社会经济开发史的成果丰富,影响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4.
《蒙古律例》和《回疆则例》是清代治理西北边疆最为重要的两个民族法规,充分体现了清朝"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边疆治理方略。这有利于清朝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实现对西北边疆的有效管辖和开发,基本上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近代,在西方国家主权观的侵袭下,清朝通过《蒙古律例》和《回疆则例》等管理西北边疆的传统方略,在巩固疆土方面,已是无能为力。为应对挑战,十九世纪晚期,清朝政府加快把行省制推向边疆的步伐,"移民实边"。《回疆则例》和《蒙古律例》,相继完成各自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北宋前中期,受政府大力招抚政策之影响,河湟陇右地区许多吐蕃部落族怅相继自愿内附于宋而成为熟户,接受其统治。吐蕃内附后,得到了北宋政府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优待,促进了藏汉民族交往和西北边疆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调查之经过本校边疆建设科目,原开有各种课程,以供学生选修,复订有西北边疆考察之计划,以作为专门研究西北边疆之准备。依据该项计划,系西北边疆民族分为三组,各组择一交较为便利之地点为研究之中心地,因之即以宁夏  相似文献   

7.
有清以来广大晋帮商人经商新疆,不仅带来了边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丰富了边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而且在开发新疆、反对外来侵略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用份额转移分析方法,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五省区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西北五省区各地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但各省区的产业结构因素不同程度阻碍了经济的增长.指出把国家的支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机结合起来是加快本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跨国民族问题与边疆稳定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我国西北、西南跨国民族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变迁 ,特别是目前我国正处在西部大开发时期 ,而西部地区正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 ,我国的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体制正可借此时机加以完善 ,保持边疆稳定 ,促进中华民族的凝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与众不同的地理环境、多民族分布、文化的多元性及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复苏4个方面概述了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社会条件;分析得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要素是宗教信仰、征点与狩猎、民俗与婚恋和农事与生产;得出发展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须遵循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的结论,说明只有结合边疆的大开放、民族体育文化的大开发,才能实现民族素质的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