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河南作家对农民曾经遭受的苦难表现出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在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中揭示了河南历史上不应该被忘记的灾难,记录了乡村生活的窘境,述说了农民外出打工的艰辛与屈辱。他们以敢于担当的气魄勾画出底层农民真实的生存场景,在充满忧伤的苦难叙事中期待美好明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当代河南作家对农民曾经遭受的苦难表现出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在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中揭示了河南历史上不应该忘记的灾难,记录了乡村生活的窘境,述说了农民外出打工的艰辛与屈辱.他们以敢于担当的气魄勾画出底层农民真实的生存场景,在充满忧伤的苦难叙事中期待美好明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河南作家阎连科从写作伊始,就执著地将目光凝注在乡土,凝注在乡土这片苦难深重的大地上,他对那些苦难中挣扎的乡民的悲悯姿态和由此渗透出的悲剧意识,都体现了一位优秀的乡土小说家的素养。  相似文献   

4.
余华充满血泪的小说《活着》讲述了一位中国农民——福贵的苦难人生经历,他遭遇了亲人的相继死亡,直至孤身一人。在这个苦难经历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其蕴含的温馨世界,其中既有亲情的无私、挚爱,也有爱情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更有生命之间的宽容、体谅与温暖。  相似文献   

5.
景丽 《科技信息》2009,(33):373-374
为了提高农业研究的效率,国际上提出了农民参与式的研究方式,让农民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南衣技推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农业技术在河南更好的推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学文以塞外坝上农民生活为核心的底层写作,以直面现实的勇气与真诚,写出了现代化进程中被文明、进步所遮蔽的偏远乡村惊人的苦难与愚昧,显示了作者直面黑暗的精神和同情民众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言论     
《世界博览》2010,(11):8
据报载,河南沁阳市8名农民发传单称村支书有经济问题,而被挂牌示众并判刑。该事件曝光后引起中央领导重视,案件又被撤销。在这件事中,我看见了当下最稀缺的精神——公民不服从。河南的8位农民对腐败深恶痛绝,他们挺身举报,在身陷牢狱后又不愿地方政府不  相似文献   

8.
葛水平和张继都站在民间立场上表现农民的苦难生活,都着力于书写农民在生存困境之中呈现的生命韧性。但葛水平重在透过日常生活细节,将农民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女性的生存困境定格在沉重的文化底蕴中,从而挖掘人们内在的精神状态,在对生命韧性的表达过程中,唱着一首充满诗意的忧伤的牧歌;张继则用略带喜翩性的笔法,侧重再现当今社会生活的原生状态和农民卑微的生命状态,在琐屑而尴尬的日常生活困境中,书写当代人的生命韧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是我国法制建设比较滞后的地区,而农民又是法律素质比较薄弱的群体。为了深入了解当今河南农民法律素质的现状,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民法律素质进行调查,分析了河南农民法律素质的现状及其成因,提出了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学文以塞外坝上农民生活为核心的底层写作,以直面现实的勇气与真诚,写出了现代化进程中被文明、进步所遮蔽的偏远乡村惊人的苦难与愚昧,显示了作者直面黑暗的精神和同情民众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晚清的生活     
清朝中叶,中国迎来了封建历史上最为繁荣稳定的几十年农民过上了整个封建历史中最富足的生活,国家整体经济实力雄厚,人口快速增长。18世纪中期开始,由于官僚腐败、连年水灾和人均耕地数量减少等原因,农民的生活水平急剧恶化。近4亿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无力糊口,许多人靠打短工为生,但也很难维持生计。农村生活封闭落后,农民信奉神怪等迷信。外国殖民者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但这些损失最后都转嫁到了农民身上。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却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他们的苦难。在清朝末年,平民们的生活看不到一丝的光明。  相似文献   

12.
阎连科善于在苦难生存境域中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的乡村小说在对于人的生存处境、生存状态的热切关注和审美表现中,不仅揭示了沉重苦难与边缘生存中生命存在的苦痛与叹息,还表现了人们超越苦难与自我救赎的执著精神和坚韧顽强的抗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曹文轩在他一系列的少年小说创作中都表达了苦难的主题,他努力寻求苦难意识与少年小说创作的完美结合,苦难意识融化于其诗性唯美的少儿文学作品中,构成作家创作直面当下的一种精神立场。这种苦难意识具体表现在直面苦难的勇气和信心、苦难中的神性升华、从苦难走向成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姜雪 《青年科学》2008,(5):52-53
苦难,在人的一生中是总会遇到的。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次战胜苦难,赢得幸福与快乐的过程。没有苦难,人生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苦难,也不会有战胜苦难以后幸福的微笑。苦难的积累,是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这是河南发展经济社会必不可少的优势资源,同时也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原崛起,首先要提高全体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训。就我省目前的状况而言,农村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及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可以说,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是目前我省经济发展中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苦难意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苦难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理性的反思,追问其苦难的根源并进一步孕育出直面和救赎苦难的勇气.这种苦难意识在新世纪贵州散文中得到凸显,对贵州苦难历史的审视和山地恶劣环境的深刻体验成为了贵州散文作家关照、体验人生的重要内容.他们对严酷自然环境的书写浸染着深深的苦难意识,但是,在高原之上生活的祖祖辈辈的生命激情让他们更加致力于表现环境的强大力量,这让作家们在深刻体验到人本困境的同时,超越苦难,并对自然的伟力产生膜拜和崇仰,充分显示出贵州散文作家的崇高情节.  相似文献   

17.
苦难在西部诗歌中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即具体化的苦难,而西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及诗人个人的经历和对命运的理解影响着西部诗人对苦难意识的领悟。与经典作家的比较表明,对生命价值的终极确认使得西部诗歌未在生命价值方面表现苦难意识,且民族苦难意识在当代中国西部诗歌中没有得到表现。  相似文献   

18.
黄土地构成了路遥的小说世界。路遥以他沉郁的笔触深情地表现着一代又一代黄土地上的人们特别是农民们苦难而又顽强的生活。路遥小说中除了始终贯穿的信天游旋律外,还把陕北方言融汇在作品的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中,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9.
沙鸥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大后方诗坛上诗风独特、影响甚著的四川方言诗人。他通过选择以四川方言入诗作为自我突围、转型的突破口,寻找和确定了属于自己诗歌创作的风格与特色。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诗人用四川农民活的语言来书写大后方农村的凋敝破败与农民的苦难生活,既接续了深入民间、为民代言的传统,也为新诗民间化、大众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李雁 《科技信息》2013,(23):38-38,50
新时期宗教文学中具有乌托邦精神。首先,在新时期宗教文学中突出地体现了宗教性的苦难经验;其次,新时期宗教文学又具有乌托邦精神,现实苦难的借助于神的力量实现了苦难的救赎和人性的升华,他们创造了与世俗的相分界的神性世界,并体现出宗教所推崇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