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增杰的现代文学研究起步于报刊研究,他从史料的发掘与整理逐渐开辟学术研究的“自己的园地”,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出版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创建与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是中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学者,因为深受“史料学派”的影响,20世纪初期,他就开始在古小说中整理资料。他首先将见存的唐人小说划分为两大类别六个等级,以此厘定各部小说史料价值的高低,方便后学;其次;他又利用整理古小说得来的史增补书志、考辩唐诗和编辑多种史料长编,成就不凡。因此,闻一多不愧为我国古小说史料学领域里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包括歌谣、民谚、顺口溜、打油诗、民间段子和笑话等的民谣类创作异常活跃,积淀下了大量的史料。它们中不仅有许多本身就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成了一种具有重要文学史价值的文学形态,而且还以其他方式与文学史密切相连,成为一个文学史无法分割的部分。目前其与当代文学史的关系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之派生的一系列问题还缺乏足够的探讨,已有的当代文学史书写中基本上把它摈弃在外。如何调整既有的文学史建构格局,以使民谣类史料以适当的姿态进入文学史,是我们目前的当代文学史研究遇到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界以往对文献史料之于当代文学研究意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固于对当代文学史研究作为断代史和专门史的属性有所忽略.对当代文学史叙述的任务和目标比较模糊.以及对当代文学的特赇性缺乏足够的自觉。在文献史料的运用上,既有囿于研究者的史学意识和史料视野,大量新发掘的文献史料没有进入文学史,导致一些流行的偏见仍是文学史上难以撼动的“钉子户”;也有在写作上未能将文献史料与作家的文学行为分析、优美作品的深度阐释、文学史价值的重构与发现有机地加以融合的问题。以作家的“文学行为实存分析”为中心,结合政治、制度、文化的考察.融合事件、思潮、作家、作品.叙述出文体演化史、思潮流变史、审美风尚史以及作家作品史齐头并进、杂糅无间的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生动和流动的景象,应是文学史叙述追求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李则纲是安徽省博物馆首任馆长,是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研究历史的史家。他认为史料工作至关重要,无史料不足以言著述,他提出的重视"目前发生的史料"的搜集等,更成为其理论认识的特色;在如何搜集、考证和编纂史料等问题上,亦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蒙古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蒙古文学史料。随着国内外蒙古文学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蒙古文学史料搜集整理已逐步发展成为蒙古文学史料学。蒙古文学史料学包括蒙古文学的田野调查、史料整理、考订、选录、笺释、校注、校勘、辑评等诸多研究内涵。中国蒙古文学研究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蒙古文学史料学的长足发展。我们应当总结以往蒙古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经验,使蒙古文学史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理论化。  相似文献   

7.
史料派与史观派的分野不单单是政治上、治学旨趣方面的原因,它是多元因素互动的结果,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竞争下的中国社会的特定产物。史料学与史观是相辅相成的,史料派与史观派也非绝对对立,也有学术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论郭沫若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是一位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翻译家。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诗歌翻译与戏剧翻译的成就,不但影响着创造社,也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译坛和文坛。对郭沫若翻译思想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五四“新文学及“五四“翻译文学的研究,也有助于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及现代翻译文学史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等教育教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写什么、如何写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不容忽视的研究对象,因为它关系到大专院校的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根本所在。面对高等院校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层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撰写应该因“人”而异,从而因“材”施教。它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新的形势下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知青史料,就是知识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作为历史记录留存下来的信息载体。对知青史料的采集与整理,不仅使知青史这一历史学专题更加充实和完善,而且对于进一步研究知青史,弘扬知青精神,都将起到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研究工作中对史料格外重视。他对史料的掌握和运用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首先,他非常重视识读史料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他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注重充分占有材料。一方面强调第一手材料的占有,另一方面又努力开拓、发掘新的治史材料。他在处理、运用史料的时候.格外注重对所获得的史料进行多方比较,通过古籍互相比勘、地上文献与地下文献互相比较,以及中外文献互相比较来进行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太史公史料取舍的原则和方法很大程度上直接传承于孔子,而孔子在史料处理上的做法经过太史公的继承与丰富,又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著史者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史料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渊源和传承线索。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才华横溢且颇有争议,他的小说、散文、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人格精神也值得后人探究。本文试从他的成长历程和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斗争意志与必胜信心探讨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放在我面前的赵普光博士的这部论著《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是在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的今天,独立发现的一个全新课题,又是首次对历史传统悠久、内容丰富而驳杂的书话写作现象,予以自成体系的学理性文学史研究之重要成果。作者对书话问题的研究关注转眼已达近十年之久,本书纵观历史与当下独特书话写作之现象,以开阔的文学史研究视域,探源书  相似文献   

15.
冯玉祥将军在20世纪30年代曾两次隐居泰山,在泰山上下留下了大量石刻。对于这些石刻,人们长期以来只注重它的观赏性,而忽略了它的史料价值。以至于许多珍贵的碑刻长期无人研究,至今藏在深山人未知。而恰恰在这些石刻中,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资料,尤其是在《辛亥滦列起义烈士祠记碑》等大型碑刻中,存有至今尚不为人所知的史料。因此,对冯玉祥的泰山碑刻进行研究和考证,有利于中国近代之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探讨,对研究近现代泰山祭祀、民风民俗、社会发展史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日本著名儒医冈田篁所,于明治维新后的1872年2-4月,前往中国江南上海、苏州畅游,回国后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出版了<沪吴日记>,受到日本学者的关注.文章以原收藏于日本的<沪吴日记>为依据,通过研究作者与几位中国名医的交流,及对当时中国医药业概况的描述,可真实、客观地了解清末中国医药界的诸多景象,为研究清末中国医药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呈现出体例纷呈的繁荣局面,除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郭志刚、孙中田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承续了王瑶模式加丁易模式外;钱理群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等已对旧模式有较大突破。突破旧体例,另立新体例的则有孙昌熙、朱德发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和冯光廉、刘增人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发展史》。这些不同体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著者还分别发表了各自的学术创见,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以有益的启示。中国现代文学史著可分为教学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但都应具有文学性、科学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史学的研究与发展离不开史料的支撑,能否合理开发和正确利用史料,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科学水平和学术质量,中国当代史也不例外。中国当代史是改革开放后的一门新兴学科,这种历史的特殊性造成了档案背景的鲜活性和时代性。有关当代的部分档案材料因政治敏感、地方部门存史意识淡薄和某些政策等原因,制约了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研究中,史学工作者要真正做到搜集史料"全",整理史料"实",考证史料"真",利用史料"准",这可说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又是科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依据、前提和出发点,研究历史必须详细占有史料。但是,历史研究的任务主要不是搞史料的汇集,而是要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为此必须对史料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介绍四种常用和重要的史料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历史比较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把文学史实当作自明的、毋须验证的基础来对待.文学史料学和文学编年强化了这一观念。文学史实这个概念本身也使研究者认为文学史实是历史中存在的事实的集合。为了指出这种观念的根本局限.必须引入范式以转换视角。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是在20世纪早期的文学史书写中形成了稳定的范式,文学史实也是此时锻造出来的概念,它恰好不是真的事实,而是在范式形成过程中塑造出来的理论观念。指出这一点,是为了引发对既有文学史范式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