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福州内河环境治理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江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3):99-103
在阐述福州内河污染及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内河整治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以从加强内河水环境科学研究、倡导生态治河、建设城市滨水空间、恢复生物多样性以及开发内河旅游等方面对现有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福州内河的轮虫与水质污染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了福州内河6个采样点一周年轮虫的种类组成量变动。菜采获轮虫115种,隶属于12科39属。各采样点的轮虫种类数在36~93种间,年平均数量为258~3684个/L。各点轮虫拱有种为22种,数量优势种6种即:针簇多肢轮虫、长三肢轮虫、角突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暗小异尾轮虫和椎尾水轮虫。尝试用个生物学指标即:Q值、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种指示指标生物评价内河污染状况。从轮虫生物学角度评价,福州内河的 相似文献
3.
4.
福州市内河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周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在福州市内河的主干道设置12个采样点进行为期一周年的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研究,共检出浮游动物263种,其中原生动物139种,轮虫95种,枝角类22种,桡足类7种.确定了内河的常见种和优势种,主要有绿眼虫、梨形四膜虫、多小核草履虫、瓶累枝虫、螅状独缩虫、红眼旋轮虫、懒轮虫、长足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和发头裸腹淹等.分析了内河12个采样点浮游动物数量和质量浓度的周年变化,没有得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浮游动物出现的种类数和水温密切相关.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多以耐污种类为主,这表明福州内河的水质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比10年前有所恶化. 相似文献
5.
厦门马銮湾水环境问题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广宇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3):54-59
着重研究厦门马銮湾水环境问题现状,分析导致水体污染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改善海湾水动力条件以及控制和治理水污染等问题的对策、措施,以期早日恢复和保护马銮湾海洋资源、保持海湾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朱茂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Z3):22-24
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治理极为复杂的地区.从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探讨了东江下游梯级开发结合改善东引水环境的可能性,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内河生态恢复治理研究过程中,尝试采用璃因玛逊生态浮岛净化系统技术,探索生态恢复工程技术在福州城市内河中的应用,该文通过过程跟踪与分析,研究探讨该技术在内河恢复治理过程中的适宜性与局限性,并针对该项目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效果与完善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吕振霖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2):123-128
回顾并总结近年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做法和效果.经过近5年的持续努力,太湖水环境治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蓝藻暴发减弱,湖体水质得到改善,湖泛基本消失.实践证明,目前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采取的控源治污、打捞蓝藻、生态清淤、调水引流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认为对于太湖这样的浅水型湖泊污染治理,控源是基本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生态清淤是有效措施,促进河湖良性互动是必要途径,正确把握湖泊的生命规律是重要课题;由于太湖污染的长期积累,太湖已形成的“藻型生境条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加之现有的入湖污染仍远超湖体允许的纳污能力,一旦温度、水流、光照等外部条件适宜,太湖蓝藻生态危害仍然可能大规模暴发,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9.
10.
11.
福建省是国务院提出建设实施的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州作为福建省省会,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福州在发展过程中由非"火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之首的现象,利用遥感技术反演和提取地表温度及其他城市生态参数,分析它们在1989—2013年间的变化以及"火炉"形成的原因和驱动力.研究发现,在24年间福州的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加剧,反映此变化的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从0.29上升到0.53.热场剖面和时空变化分析显示,城市热场的空间结构很大程度上被土地覆盖类型的空间格局所左右.总的看来,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增大,斑块集聚,植被和水体面积减少且斑块趋于破碎,加上城市通风廊道受阻,导致了福州逐渐演化成为"火炉"城市.该研究为现代城市缓解热岛效应,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福州城市地貌与城市气候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文开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4(4):96-102
根据近30年的福州城市及其邻县的气候资料。本文分析了福州盆地自然地貌和城市人工地貌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文章认为。一方面,福州盆地自然地貌明显地控制着盆地中的风向并使福州城市气温高于盆地外的气温,另一方面,福州城市人工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也导致了近年来城市气温逐渐升高以及风速逐渐降低。为了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城市规模过分扩大,降低建筑物密度,增加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贵阳市城区河流市西河的水环境质量,在对市西河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措施,实现市西河的治理,为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与城市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培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2):99-103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对1993年和19998年福州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资料研究,分析了福州市居民出行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并提出福州市今后城市交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气排球运动是一项新的集运动、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体育项目,且简单易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群.调研表明,福州市五城区大部分中老年人对气排球运动的健身效果非常认同,其参与气排球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强身防病.福州市五城区中老年人气排球运动的频率大部分都在每周3次以上,选择运动的场所也体现出了环境好、相对固定、就近、方便和花钱少的特点.从经济、场地、管理等影响因素对福州市中老年气排球运动作了分析.建议加强对气排球运动的重视程度,建立专门的场馆,普及气排球运动知识,以期促进中老年气排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福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提出了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模型评价了福州市生态环境.结果表明福州市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自然环境较差.并进一步分析了福州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旅游节点、旅游通道、城市旅游区3个要素入手,对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最佳布局模式是带状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阶段,近数十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剧,由此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城市水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城市洪涝等。分析了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水资源问题,探讨了河津市水问题的形成,并提出了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福州市1988年TM影像和2001年ASTER影像,运用多波段K—L变换法提取城市用地及其变化信息.结果表明:多波段K—L变换法集中了两个时相的影像信息,信息量丰富,变化信息突出,根据变换结果福州市城市用地可分成“高密度旧城市用地”、“中低密度旧城市用地”和“新城市用地”,“新城市用地”包括旧城区内的新建筑物和新兴工业园区,前者建筑密度较高,后者密度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