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冠鹿与3种麂属动物的GAPDH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麂亚科(Muntiacinae)动物包括麂属(Muntiacus)和毛冠鹿属(Elaphodus),分布于东南亚、中国及印度,动物形态相似,但具有令人瞩目的细胞遗传学特性.本文以赤麂(Muntiacus muntjak)、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4种麂亚科动物为材料,以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GAPDH,管家基因)为靶基因,对毛冠鹿在麂亚科中分类地位进行分子鉴定.提取这4种动物的基因组DNA,根据人的GAPDH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约为300bp的扩增产物.将纯化后的扩增产物克隆到质粒pMD18+TVector中,转化DH-5a菌,挑选阳性克隆。用M13-47/RV—M通用引物进行测序.测序的结果经clustal软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麂属动物种问GAPDH基因间的DNA差异在2.52%~4.37%之间,毛冠鹿与麂属3种动物的差异在1.79%-2.87%之间.这些变异以碱基的转换为主.本文结果支持毛冠鹿为独立属1种的分类观念.  相似文献   

2.
1980年1月上旬,我们在武夷山保护区内的坳头地区采得一只雄性黑麂MuntiacusCrinifrons Sclater。它的外形既象毛冠鹿,又象小麂。象毛冠鹿的地方在于头顶额部生有一丛成束的刚毛,身体毛色也与毛冠鹿很相近,然而更深黑些;但它却象小麂一样生有短而简单的角。这一标本体型中等大小,体重约17.5公斤,体长约118厘米,后足长约23厘米,尾长约24厘米,耳长约9.5厘米,肩高约48厘米,角长7.7厘米,角从额部向后直伸而出,不分叉,  相似文献   

3.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是中国特有的典型亚热带山地森林动物,狭域分布于安徽东部和南部、浙江西部和南部、江西东北部和福建北部,且数量稀少,已有30年没有新分布报道。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研究区先后10次拍摄到黑麂红外线照片,1次野外目击到实体。初步调查认为黑麂在该研究区主要栖息于海拔1 000~2 160 m范围的山顶灌丛草甸、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鉴于黑麂的濒危状况,迫切需要加强武夷山区的黑麂跟踪监测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黑麂,是一种小型的鹿。它的眼后额顶上长着一撮冠毛,角比较大,还会分出一个小叉来,足的基部靠蹄处有白毛,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习惯上,称小型的鹿为“麂”。成年的黑麂重21~26公斤,长0.9~1.2米。黑麂全身青灰色,所以也有人把黑麂叫作“青麂”、“蓬头麂”。黑麂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动物,它们的活动范围较窄,只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4省的39个县市内,占地约7.65万平方公里。据调查,浙江东自天目山,南  相似文献   

5.
对麂属(Muntiacus)中3种动物,赤麂(M.muntjak)(2n=6♀,7♂),小麂(M.reevesi)(2n=46),黑麂(M.crinifrons)(2n 8♀,9♂)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450bp左右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并根据序列信息建立分子类聚图,同时探讨了这3种动物的起源,分类地位及进行关系,结果表明黑麂起源最早,赤麂次之,小麂最晚。  相似文献   

6.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黑麂的种群密度、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4月至2003年2月,在浙江省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利用样带法,以粪便和足迹链等活动痕迹作为间接指标,对保护区内不同区域黑麂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黑麂的平均密度为(7.32±0.69) 只/km2,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中黑麂的种群密度分别为(8.41±1.08)、(6.25±1.79)、(3.21±1.31) 只/km2.从整个保护区来看,黑麂的种群密度四季之间并无明显差异(F3,56=0.60,P>0.05),春夏秋冬季的种群密度分别为(7.54±1.42)、(7.54±1.50)、(6.09±1.32)、(8.12±1.22) 只/km2.保护区良好的生境条件和周边地区黑麂的内迁,是保护区内黑麂的种群密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的重要原因;食物空间分布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引起黑麂季节性垂直迁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黑麂粪便DNA的简易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野外自然条件下的黑麂粪便样品,用无水乙醇保存于-70℃冰箱,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裂解液温浴粪便、酚/氯仿抽提及聚合酶链反应(PCR)纯化试剂盒纯化等步骤提取黑麂粪便DNA,并扩增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和2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检测;同时提取黑麂肌肉和皮毛样品的DNA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从粪便中提取到高质量的黑麂DNA,并可进行有效扩增,为黑麂及其他濒危鹿科动物的非损伤取样提供了一种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家重大工程川藏线建设需求,为降低道路建设和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通过红外相机技术对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康定至巴塘段)6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在6种有蹄类动物中相对丰富度最高,其次为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水鹿(Rusa unicolor),野猪(Sus scrofa),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2)毛冠鹿与中华鬣羚的年活动格局具有较高的相似度,1—4月相对丰富度为全年最低,5—6月逐渐上升,7月达到全年最高峰,之后逐渐降低。3)毛冠鹿和马麝的日活动规律相似,均属双峰型,具明显晨昏习性;野猪和水鹿日活动模式呈单峰型,水鹿活动曲线呈U形,午间出现低谷,属于特殊的单峰模式;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活动规律不明显。4)毛冠鹿和野猪在旱季和雨季的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分化。5)水鹿和马麝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毛冠鹿和野猪是典型的昼行性动物,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不具有明显的昼夜行性...  相似文献   

9.
毛冠鹿主要产于我国,生性胆小,人工饲养及繁殖困难.成都动物园饲养有1雄3雌4只成年毛冠鹿,多年没有繁殖.通过设置专门的饲养场地,并在其中种植大量毛冠鹿喜食的小叶女贞、毛叶丁香等植物,将4只毛冠鹿放入这样一个僻静无干扰的环境中饲养.提供多样化的饲料和足够的能量,每只毛冠鹿日平均摄入能量〉4604.6kJ,同时毛冠鹿还能自由采食场地中的植物,很快适应了环境,使多年未繁殖的毛冠鹿开始繁殖.2003年有一只雌性毛冠鹿产仔,2004年3只雌性毛冠鹿全部产仔并存活.产仔率和存活率都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鹿科动物资源丰富,计有17种,占全国鹿类的85%。本区每年的猎取量,麝和毛冠鹿分别为10万头左右,赤麂14~15万头,黄麂约65万头,獐约万头。野生梅花鹿已隔离成皖浙、川甘、桂西南及台湾四个分布区。海南坡鹿及豚鹿都处于濒危境地。 70年代末麂类产量较50年代末增长23%,但低于60年代末的水平。本文试析50年代以来麂类数量波动的原因。本区是麝的重要生产基地,根据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大的原则,建议在人工养麝的同时,开展引种驯化、岛屿养麝和通过对野生麝资源管理来达到增产目的等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横跨秦岭南北,是我国野生动物分布的重要地区.省内共有野生兽类14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7种和16种,以羚牛、斑羚、青鼬等资源较丰富;省地方重点保护兽类有 12种,以猪獾、小麂、毛冠鹿和狍资源较丰富.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阐述了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种类和分布,并提出了保护兽类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鹿科动物资源丰富,计有17种,占全国鹿类的85%.本区每年的猎取量,麝和毛冠鹿分别为10万头左右,赤麂14~15万头,黄麂约65万头,獐约万头.野生梅花鹿已隔离成皖浙、川甘、桂西南及台湾四个分布区.海南坡鹿及豚鹿都处于濒危境地. 70年代末麂类产量较50年代末增长23%,但低于60年代末的水平.本文试析50年代以来麂类数量波动的原因. 本区是麝的重要生产基地,根据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大的原则,建议在人工养麝的同时,开展引种驯化、岛屿养麝和通过对野生麝资源管理来达到增产目的等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我国特有山地森林物种,近年因生境破碎化、人为活动干扰等因素导致野外种群数量下降。为系统研究黑麂的现状,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WOS和CNKI数据库中1960—2022年有关黑麂的文献,以期为其他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和特有物种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有关黑麂的文献数量呈波动增长趋势,主要围绕浙、皖、赣、闽四省,结合内业微观分析、外业宏观调查等技术,形成以种群密度、活动节律、物种进化、遗传多样性、分布状况为主的五大研究领域,以生理现象、麂属种群进化、栖息地及习性调查的多样化研究主题,以国内学者为中心的科研团队及稳固核心作者群,但仍存在主要科研机构间有交流壁垒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20日早晨,浙江省仙居县田市镇吴桥上村村民吴和弟正想出门,一头野兽跑进他的家里。吴和弟马上关门细看,像是一头黑麂。黑麂光顾农家的消息很快在村内外传开。有人提出卖掉它,赚几百元不成问题;有人建议吴和弟杀了黑麂尝尝新鲜;也有人说如果是黑麂,国家规定要保护,任何人不能乱动。吴和弟夫妻一边看管,一边请人与县里有关部门联系。仙居县林业局副局长张海生接到电话  相似文献   

15.
长青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对长青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 7次监测 ,并选择四种动物的分布区与 1997年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 ,监测结果为 :依年度平均动物偶见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为 :羚牛 >大熊猫 >苏门羚 >金鸡 >勺鸡 >黑熊>斑羚 >金丝猴 >红腹角雉 >毛冠鹿 >小麂 >血雉 ,其它种类动物偶见率都很低 ;2 0 0 2年与 1997年比较 ,出现羚牛样线的百分比增加 10 % ,大熊猫、苏门羚增加 3 % ,野猪无增加 ;四种动物的分布区都有所增加 .依分布区增加多少排序为 :羚牛 >苏门羚 >野猪 >大熊猫 .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科技》2007,(7):83-83
日前,长期从事底栖生物生态和珊瑚、水螅刺胞动物分类生态研究工作的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唐质灿和浙江省苍南县水产研究所前所长、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建章,经过近20年不间断地调查,在浙江省南麂列岛发现了造礁石珊瑚的存在。南麂列岛造礁石珊瑚的发现,在海洋动物地理学上显示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将我国大陆沿岸造礁石珊瑚的分布北限记录,  相似文献   

17.
赣南山区东邻福建,南接广东,西连湖南.境内群山连绵,森林资源丰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气候属亚热带型,温暖湿润,十分适宜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这里,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各种亚热带珍奇动物,如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华南虎、云豹、马鹿、苏门羚、黑麂、穿山甲、猴面鹰、蟒蛇、猕猴、白鹇等.为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18.
今年暑假,浙江省教委教研室和省动物学会,联合举办了赴南麂科学考察的活动。7月13日,80多名会员和教师,在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动物学会理事长裘明华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温州港码头,登上了直达快艇,沿着浩浩荡荡的瓯江,驰向浩瀚无垠的东海。阵阵海风,激起了一个又一个海浪,快艇乘风破浪地在大海中搏击了一个半小时,突然有人叫起来“快看,到南麂了……。”我们涌向窗口望去,果然,南麂岛就像一头矫健的麂,出现在东南面辽阔的海面上,它的四周,散布着一长串明珠般的小岛和明礁、暗岩,仿佛璀璨的翡翠项链,金光闪闪,银光熠熠。啊!我们终于来到被世人誉之为碧海仙山的南麂列岛了。  相似文献   

19.
获得生产许可证(SCXK)的动物中心主要从事动物的繁殖、生产.只有实验许可证(SYXK)的医院动物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要从事动物实验工作.医院动物实验平均饲养日(Average Length ofStay,ALOS)是指实验者的实验动物进入动物中心至实验完成,所有动物处死采样的平均饲养时间的长短,是评价中心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它不仅反映中心的动物医疗、护理饲养、医技力量,而且还能全面反映中心的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幼鱼个性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驯养淡黑镊丽鱼幼鱼14 d,驯养期间水温为(25.0±0.5)℃,考察0、35、100 lx等3种不同光照强度对实验鱼勇敢性和社会性的影响。【结果】与驯养在常规养殖环境(光照强度为100 lx)中的实验鱼相比,在弱光照(光照强度为35 lx)和无光照(光照强度为0 lx)的饲养环境中的实验鱼首次进入开阔区的时间有所延长,进入开阔区的频率和靠近刺激鱼群时间比有所减小,两者的勇敢性和社会性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淡黑镊丽鱼幼鱼在不同光照强度的饲养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行为响应,它们的勇敢性和社会性呈正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