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东五华县华城镇规划到2000年需要将约5km2农业土地转变为城镇土地,为了确定城镇发展用地的范围,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多指标评价(multi-criteriaevaluation,MCE)方法计算土地利用转变的适宜性.对各种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向包括居住、商业和工业等主要城镇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适宜性采用多种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将各评价模型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标制图,最后通过对各模型进行敏感度分析,确定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首先利用MAPGIS和ARCVIEW进行图层信息采集(数字化),建立区域图形库的同时,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因素权重,并建立GIS系统管理下的各图层(评价因素)空间属性信息数据库,接着利用GIS叠加分析功能,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最小评价单元,最后利用累加求和模型计算评价单元的分值并划分适宜等级。对城口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GIS对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传统的评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铜川市城镇土地定级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定级是城市地产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城市土地区位和土地使用效益的聚集程度及分布规律为依据,是对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和土地价格的评定.本研究以GIS为研究基础,利用“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对城镇土地定级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及铜川市土地具体的定级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土地定级是城市地产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城市土地构位和土地使用效益的聚集程度及分布规律为依据,是对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和土地价格的评定。本研究以GIS为研究基础,利用“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对城镇土地定级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及铜川市土地具体的定级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杭锦旗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杭锦旗土地利用现状,探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即土地适宜评价的原则与依据、评介区域的划分、土地评价系统和评价因素(因子)的确定等。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因子)何等绵确定方法是搜集、整理基础资料与实地踏查相结合初选评价因素(因子),利用派生特尔斐法并结合实地校核,最张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介因素(因子)体系。  相似文献   

6.
特征GIS空间数据模型的语义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特征概念的描述,探讨了特征GIS空间数据型的特征语义和应用,并初步研究了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特征GIS数据模型的实现,认为特征GIS模型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图层的地理关系模型,具有更好的完备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GIS支持的福清市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土地用途的多样性,运用多目标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对福清市土地多目标适宜性进行评价。主要探讨了主导因素与因子的选取,专家知识系统的引入,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以及如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图形和属性的结合实现多目标土地适宜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1 土地资源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和指标选择土地资源评价,就其任务和方法而言,可分为土地质量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经济效益评价.土地质量适宜性评价,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进行按地类分等定级,以便科学地确定地价,为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和转让、合理税收和指导生产布局提供依据.而土地资源经济效益评价,则是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区域性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因此应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确切评价及管理地下水资源,是当前城市供水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新兴的空间信息技术系统,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市政规划等许多方面,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部门所重视,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管理城市地下水资源问题,本文使用GIS与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GIS城市地下水管理模型,并应用于某市的实际工作,取到较好的效果。建立的模型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紧紧围绕“生态”中心,着眼于环境问题,对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特点、原则、评价基础的选择以及参评因素、指标的确定和其等级评定方法、步骤等都逐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对融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手段后的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利用GIS技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评价数据结果和土地整理区域的适宜性评价数据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结果:数据叠加后得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区域适宜性结果。研究结论:通过初步探索,叠加生物多样性评价因子与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促进喀斯特地区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以贵阳市为例,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3个方面11个评价因子,通过Delphi法确定因子分值,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因子权重,对喀斯特地区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建设适宜用地(含建成区)占市域面积4.62%,较适宜用地占19.99%,一般不适宜用地占23.25%,较不适宜用地占23.74%,最不适宜用地占17.71%,不可用地占10.69%。根据评价结果,为不同等级的用地类型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为保护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另外,还将遥感和GIS技术融合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以发挥遥感技术在土地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以台州市沿江带为例,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了生态足迹分析和生态服务价值两个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框架.应用GIS/RS等技术方法,评价了研究区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并进行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重点探讨了这两个因素在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作用.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最后叠加生成综合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从空...  相似文献   

15.
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土壤、气候、地形、水文和交通等5类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南方丘陵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GIS技术,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衡阳盆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衡阳盆地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耕地适宜性以临界适宜性和一般适宜性为主,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与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的分布和数量大致相当;林地适宜性整体较高。根据评价结果,在土地管理中应该大力开展山区植树造林,并加强耕地和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还林,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另外,还将遥感和GIS技术融合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以发挥遥感技术在土地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亚奇  席广亮  秦天 《河南科学》2010,28(1):105-107
以GIS为主要技术平台,从建设经济性因子和自然生态因子两个方面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探讨了评价方法与步骤,并以嘉兴市凤桥镇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宾川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AHP方法对宾川县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宾川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安排合理空间,对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