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本文根据石山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注入时代意识,重视庭园经济,发展商品生产,疏导流通渠道,达到共同富裕”的战略指导思想,提出了到下世纪初,石山地区人均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达到1985年全国平均水平,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战略目标。讨论了石山地区治理与开发的战略方针、重点、步骤、措施,开发模式及优先开发的经济区域,提出了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技术政策及兴办山区经济开发试验区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石山地区是一个贫困落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矿产资源、生物种质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的矛盾统一体,如何通过对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彻底改变石山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治理与开发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与综合开发的关系,石山地区资源开发重点、资源开发与新的产业群落的关系,以及对培养人才的预测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广西石山地区综合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广西石山地区的范围及《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工作区域,论述了石山地区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民族、文化、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阐述了广西石山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粮食产量下降等重大问题。认为应将加速该区域的治理与开发提到决策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4.
广西石山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广西石山地区的范围及《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工作区域,论述了石山地区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民族、文化、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阐述了广西石山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粮食产量下降等重大问题。认为应将加速该区域的治理与开发提到决策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5.
序号编号.内容11一01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 战略研究总报告21一02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 总体设计的动态仿真研究31一03广西石山地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41一04广西石山地区工业开发战略研究51一05对广西石灰岩地区绿化的设想 一广西石灰岩石山地区造林绿化改造 和利用问题的商榷61一。6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 靖西县试点实施方案71一07立足本区资源发展食用菌 繁荣石山地区经济81一08广西石山地区粽合治理与开发 战略研究报告摘要集91一09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 研究数学模型集101一10广西石山通讯集(、1一50期)nl一…  相似文献   

6.
广西石山地区气候资源评价及其绿化后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广西石山地区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探讨植树绿化对石山地区的气候、地表水份平衡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从气候的角度提出石山地区综合治理的基本模式和途径。文中比较详细地分析了石山地区光、热、水、干旱、洪涝等气候因素的时空变化特征,估算了石山地区气候—土壤生产潜力,为石山地区综合治理和开发提供有关气候源方面的资料和依据。文中还建立了一个土壤—植物—大气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绿化后可能造成的气候和水份平衡的变化进行了估算。该模型对农业气象学、水文学等领域中的许多问题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研究”是广西区科委下达,广西科学院主持承担的重要软科学研究项目。本报告(提要)说明了任务的由来及课题组的组织形式、工作区域,简要地介绍了石山课题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及战略地位,提出了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改善生态环境,注入时代意识,重视庭园经济,发展商品生产,疏导流通渠道,达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石山地区主要人均国民经济指标达到1985—1986年全国的平均水平,解决温饱问题,初步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以及以“增强‘造血’功能”为核心的战略方针,“协调发展的点线浸润式”的开发模式;把石山地区划分为四个各具特点的经济类型区,按“重点分阶段转移,资金分层次投入”的原则确定了战略重点,拟定了十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研究"是广西区科委下达,广西科学院主持承担的重要软科学研究项目。本报告(提要)说明了任务的由来及课题组的组织形式、工作区域,简要地介绍了石山课题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及战略地位,提出了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改善生态环境,注入时代意识,重视庭园经济,发展商品生产,疏导流通渠道,达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石山地区主要人均国民经济指标达到1985-1986年全国的平均水平,解决温饱问题,初步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以及以"增强‘造血’功能"为核心的战略方针,"协调发展的点线浸润式"的开发模式;把石山地区划分为四个各具特点的经济类型区,按"重点分阶段转移,资金分层次投入"的原则确定了战略重点,拟定了十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任金旺 《太原科技》2003,(6):58-58,60
对阳曲县侯村乡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自然、经济、土地利用状况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生态林业建设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林业发展模式、土地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的任务和措施,以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经济、生态、社会与民族发展的诸方面,剖析了石山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在于历史,自然、人为三大因素,这些已渗入社会各领域,影响了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导致自我发展和经济开发的启动力不足,使其经济、社会、生态陷入三重恶性循环中。同时也揭示了石山地区三十多年来仍这样贫困落后,还在于自然资源的优势抵不住社会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的劣势的困扰,指出:要全面铲除贫困落后的根源,必须对石山地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本文还分析了石山地区在广西、西南和全国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从加深党和老区人民的鱼水之情,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振兴广西经济的战略高度上,论述了综合治理石山地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结束语     
《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研究总报告》已呈献给读者,若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和取得吁请全社会都来关心石山地区的脱贫致富之效,则达到了我们的愿望!限予我们的水平,必然会有不足或错谬,盼祈读者给予批评指正。软科学研究是为综合治理与开发的项目服务的前期性工作,虽然上级领导谆谆告诫我们,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以便能从较高的境界去统揽石山地区的实际并预测其未来,提出可供决策参考的意见。我们主观上是努力这样做的,而然,我们绝无可能超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石山地区现实社会经济系统和外在环境条件的分析,根据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目标集的构成内容和数量特性,建立动态仿真模型,利用模型的重复进行作各种政策的实验,得出多种方案,从而为制定石山地区各项社会经济政策,如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教育政策、人口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利用模型对现实系统的变动过程进行模拟,更为清晰地展示石山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演变的动态,以帮助我们对石山地区未来的种种可能状态求得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与现代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对石山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状况进行研究,预测出在今后15年内石山地区较合理的国民经济内部比例;设计出三种可以考虑选择的全面发展模式,这三个方案将以不同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近期使石山地区从“输血型”变“造血型”的一些措施;指出青年是彻底改变石山地区面貌的希望所在,强调要搞好基础教育,加强青年工作,使广大青年成为石山地区向商品经济进军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14.
边爱三 《甘肃科技》2005,21(4):25-26,34
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黄河泥砂量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地方经济,农民实现小康,改善兰州投资环境的必经之路。通过对西果园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可以提高当地人们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使农村经济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少俊 《科技资讯》2009,(4):223-223
小流域治理以其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满足多方面需求与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山区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桂西石山地区扶贫攻坚问题提出了开辟盘阳河长寿旅游区,带动脱贫致富,以及把盘阳河流域建设成为长寿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生产基地,推动石山地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新主张  相似文献   

17.
徐书英 《科技信息》2011,(10):398-398
西峡县属南水北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重点区域,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对区域内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成功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治理模式,为优化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宏观决策和参考依据,对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西石山地区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基础薄弱和生态环境恶劣是制约石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石山地区大农业发展战略是:治本抓基础,走生态农业和开发性农业的道路,发展资源转换型经济,达到不断提高粮食自给率、发展商品经济、尽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以种养为主的庭院经济为突破口,以林业为重点。采取:1.依靠科学技术;2.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3.建立以乡为地域单位,以户为生产和经营管理单位的农业生产商品基地,形成产业;4.稳定耕地和粮作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主攻单产,提高总产;5.重视旱地农业,使旱地农业生产特别是玉米和大豆的生产有一个突破性发展;6.树立长期奋斗思想,进行持久的封山育林,把石山绿化起来;7.调整畜牧业结构,增加草食性牲畜和家禽的比重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应贵州省人民政府邀请,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张宗祜、刘东生、孙鸿烈、欧阳自远、袁道先、张新时6院士和胡鞍钢博士及其他专家,于1994年5月2日至10日对贵州省岩溶石山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在历时8天的考察中,6位院士和其他专家深入到贵州省普定、关岭、织金、纳雍、毕节等县(市)岩溶发育地区和石山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先后考察了普定县的马官地下水库、青山水库、新寨水库以及蒙铺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情况等,并专程到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20.
杨夫英  严国武 《甘肃科技》2010,26(2):177-178,146
后沟小流域是"长治"七期工程甘肃省秦南河项目区(天水市秦州区)综合治理小流域之一,流域总面积22.01km2,水土流失面积13.25km2,侵蚀形态为水力侵蚀与重力侵蚀,以水蚀为主,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845 t/km2。通过5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流域内的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0.79km2,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推进了农村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加快了流域经济发展。流域内粮食总产达429.18万kg,果品产量达300万kg,农业总产值达2038.71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达2179元,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为1672 t/km2,各项措施年有效拦蓄径流185.79万m3,减少土壤侵蚀量8.37万t,减蚀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