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八十年代是我国文学研究成果灿烂的年代。不少学人对庸俗社会学倾向的文学史范式倒了味口.希望厘清、改造之辞充溢文坛.九十年代初。一些学者便提出重构文学史的设想,反映了现代人视野的开阔,面对如此艰难的开拓工作,理论界需要正本清源,该办的事情太多了。然而最要紧的,恐怕还是要做好脚踏实地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正如张碧波、张晓沈先生所说:“重要的事情恐怕还不是急于做翻案文章,当然这种工作也是必要以而是要开拓新的批评领域,建立新的批评模式。”即对文学本体论的多元化研究。(《新华文摘》1990年11期第122页)他们在…  相似文献   

2.
金元浦先生的《文学解释学》致力于建构中国当代文学解释学新体系,它博采西方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美学等理论精华,努力发掘中国古典解释学思想的丰富遗产,予以改造、融合、阐发、创新,由此建构的新的文学解释学理论框架,既承继了传统的精神特质,又显示出解鲜明的当代性,为当代文艺美学建设开辟了新生面。《文学解释学》的显著特点,是对本学科作了多维度的审视和思考。全书共分“方法论——对话论”“过程论——阅读论”“本体论——意义论”“范畴论——空白论”四大部分。它从文学解释学方法论基本准则的宏观考察入手,逐步深入到…  相似文献   

3.
张永刚教授历时4年完成的新作《后现代与民族文学》2014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现代与民族文学》立足于后现代视域,重点考察了西南边疆(云南、广西、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当代发展形态、文学实践策略以及创作主体的身份认同、文学表现等问题。张永刚教授研究西南边疆民族文学创作不仅局限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化与立体思维》是北京大学段宝林教授所著,2010年5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他从451篇文章中选178篇,分为理论与方法、故事与歌谣、长诗曲艺、民俗本体论、民俗学方法结论、物质民俗、精神民俗、民间节日、文艺  相似文献   

5.
《南方文坛》和90年代以来的广西文学是在互动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它始终以推介广西文学为己任。通过设置品牌栏目和策划、举办、参与文学活动等形式,为广西文学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营造良好的批评氛围,培养和扶持一批青年作家和批评家,对广西文学的崛起和广西文学整体推向全国文坛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青年作家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的主力军。当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焦点一是表现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生活习惯和现代性、和当代现实生活的冲突,二是宏大叙事的民族民间化,三是对底层边缘人物的励志书写,四是表现生态主题。  相似文献   

7.
张永刚教授新著《后现代与民族文学》2014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著作32.5万字,是张永刚教授历时4年多的研究成果,本书在西方后现代理论背景下关注民族文学的发展与嬗变,是一部具有独特理论视角和深切人文关怀的文论著作。  相似文献   

8.
说《乾》《坤》──读《易》随笔王振《周易》是纪录、反映周人的军国大事,其最大者莫过于兴周灭纣。对这一巨大历史事件作了最为全面最为集中反映的,我认为就是居六十四卦之首的《乾》《坤》二卦。对这一问题,前人及当今有的《易》学专家也已有触及,有对其中有的卦爻...  相似文献   

9.
高徽南老师的《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阅读了整本文稿,我感到本书以"散"拓展了思维空间,以"论"揭示了民族文化之"理"、民族文学之"理"和民族教育之"理"的真谛。从中,我们仿佛听到一个长期工作在边疆高校教师心灵的回声。  相似文献   

10.
艺术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反思──读(台湾)姚一苇《戏剧与文学》卢善庆《戏剧与文学》是台湾美学家姚一苇教授撰写有艺术美学论文集,主要探讨和研究艺术形态和文化模式的问题。该书涉及到有关音乐、诗歌、戏剧、电影等门类艺术;二十四篇论文“无不融汇中外,出入古今;且...  相似文献   

11.
12.
沈端民教授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古代文学中的经济问题,发表了百余篇论文, 出版专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济问题》,从而填补了学术空白。5年后的今天,他从 论 文和论著中遴选出37篇结集为《沈端民古代文学经济研究论文选集》(以下简称《论文选集 》)。我读完35万字的样书,深知他学术功底深厚,自觉趣味昂然,新意叠出,深感这是 本很有见地的又一开创力作。首先,运用经济理念进行文学研究,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沈先生深探力取古代文学作 品中的经济理念,深入剖析人生经济众生相,给文学研究带来了新局面。《诗经·氓…  相似文献   

13.
柯云路诚然是一位文学天才。不幸的是《大气功师》则是其文学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14.
由余怀彦等同志撰写的《王阳明与贵州文化》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立意新颖,朴中见秀。在众多有关王阳明的著作中应当说是比较优秀的。正如此书的标题所揭示的那样,作者是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探讨王阳明这个历史人物和贵州的关系,应当说,这个视角还是比较新颖的.这就为摆脱传统的教条主义框框,如实地、全面地介绍评价干阳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为理论界的长期灌输所造成的对历史人物评价上的流于僵化、片面影响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清除的,而这个框框又必须抛开,不如此,就无法凸显于阳明的有血有肉的个性特征,就只是概念化的于阳明,…  相似文献   

15.
闵军 《泰山学院学报》2001,23(5):116-118
周建忠<兰文化>一书,从图腾遗迹、栽种历史、赏鉴、语义、名人意象、诗词、曲赋、散文、书法、绘画、兰谱等角度对兰花作文化审视.视野系统、宏观,论述具体、微观.具有知识性、开拓性、可读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要人们注意《简·爱》中不被重视的人物──疯女人伯莎,并为其鸣不平。伯莎是作者的渲怨和报复,她是一个受迫害的形象,她贯穿作品始终,绝非可有可无的道具。为伯莎鸣不平绝无为作者和简·爱抹黑之幸,只是要人们共同解开疯女人之迷。  相似文献   

17.
比较《白鹿原》与《百年孤独》,可以从它们共有的全景式写法、群体意识、梦幻与真实相通的世界、被打破的大同世界、真爱的控诉、不屈的原始生命力等六个方面发现两者在探讨人类命运、人类苦难的严肃主题和在表现各自本民族的群体意识、体现民族的特点上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丁一先生是国内知名的散文诗和散文作家,已先后出过《情感世界的探索》人生命之恋人《维也那之恋》等10多本著作。“爱”与“美”始终是他创作的灵魂和主旋律,近读他的新著《丁一美文选》(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对这位在文学领域中始终坚执诗意人生守望者立场的作者,不由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爱”与“美”是互为对象的两种价值属性,“爱”是主体心灵的一种“美”,“美”是客体中折射出的人类心灵的“爱”。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决定,是诗意人生的最重要的内容。“爱”与“美”是文学永恒的“母题”,而在丁一先生的著作中,这…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看待历史──读《成吉思汗全传》刘曙光(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当中,大概只有成吉思汗是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然而,正是这些对于西方的征服战争,引来了国外...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以其特有的感受力从思想性与艺术性两方面对《文选》予以评价,并以其创造性的发挥与现实的社会斗争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他所一贯坚持的“古为今用”原则。同时也为深入了解他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提供了许多有利的依据,启发人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文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