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钢供水改造工程过汾河I级阶地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基砂土液化。文章根据实际工程勘察,对该工程地基砂土液化进行了评价,对中长线路工程砂土地基液化的评价方法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工程地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一山区河流水库区高路堤砂土地基处理为实例,在对砂性土补强及消除液化措施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砂土地基的最终合理经济处理设计方案;同时对工后砂土地基承载力作了验算及沉降计算。  相似文献   

3.
罗亚 《天津科技》2010,(4):49-50
在松散风积砂土地区,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是比较常用的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总结了这种地基条件下地基处理方法选择的原则与要点,提供了一个砂土地区振冲碎石桩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4.
袋装砂土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研究袋装砂土对地基的加固作用及对地下管道的保护效果,进行了袋装砂土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的室内模型试验。试验对比了有加固和无加固地基、不同砂袋数量以及不同摆放形式下的结果,总结各组试验荷载与沉降以及荷载与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拱形截面摆放形式结合地下管道共同作用能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2)有效减少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发生;(3)显著减小地下管道的变形。因此,袋装砂土地基加固法可应用于工程实践,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有效维护地下管道设施。  相似文献   

5.
袋装砂土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研究袋装砂土对地基的加固作用及对地下管道的保护效果,进行了袋装砂土加固地基并维护地下管道的室内模型试验。试验对比了有加固和无加固地基、不同砂袋数量以及不同摆放形式下的结果,总结各组试验荷载与沉降以及荷载与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拱形截面摆放形式结合地下管道共同作用能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2)有效减少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发生;(3)显著减小地下管道的变形。因此,袋装砂土地基加固法可应用于工程实践,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有效维护地下管道设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砂土地基上箱形基础模型试验的研究分析,整理出砂土地基上不同长宽比的箱形基础基底反力分布曲线,并计算出基底平面的反力系数表,为今后修订和补充规程JGJ6—99积累了砂土地基上的有关资料,并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了设计参考依据,促进了箱形基础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路路基位于地震区的液化砂土地基之上时,会危害到路基的稳定和安全。如何处理高速公路液化砂土地基,通过采用强夯和挤密碎石桩处理方法,这样不仅消除其危害,还提高了液化砂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达到了预想的设计目的。本文就以上两种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减饱和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可液化地基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工程措施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的饱和度,将饱和砂土地基变成不饱和砂土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抗液化强度,减轻地震时产生的液化震害。该文利用井点降水法,在砂土地基中布置排水管,考虑排水管的竖向布置、水平布置、倾斜布置以及联合布置,对井点降水法的抗液化效果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排水管水平布置产生的超孔隙水压最小,抗液化效果最好;竖直布置次之;倾斜布置抗液化效果最不明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定期进行地基土体的排水作业,从而提高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谷型风电工程地基承载力不足、砂土液化及沉降变形等不良条件,进行了振冲碎石桩的现场施工。通过标贯试验检查砂土液化消除,利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静载试验对成桩质量和复合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检测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沉降观测数据以及压缩模量分析检验地基变形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振冲碎石桩对地基承载力提高效果明显,消除地基砂土液化,并加速地基沉降变形到位,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在处理后达到设计要求,满足施工需要,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一侧可观测砂土位移的模型箱内开展室内强夯模型试验.重点研究了砂土地基在不同强夯能级作用下的地表夯坑变化、动应力响应特性、动应力衰减规律,同时通过对比强夯作用前后砂土地基不同深度处彩砂的位置变化,分析了强夯后砂土地基内部位移的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适用于砂土地基的最佳夯击能为6000 kN·m,夯击能2000、4000、6000、8000 kN·m对应的最佳单点夯击次数分别为15、14、12、12次.强夯对砂土的加固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浅层需要较少的次数即可密实,深处土体需要夯击次数的提升和夯击能的提升才能更好密实.  相似文献   

11.
消除砂土地基振动液化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土体加固技术,通过低压技术向砂土地基中注入菌液和诱导液,最终快速析出方解石晶体,进而改善土体的抗液化能力。基于微生物矿化机理,总结了消除饱和砂土地基振动液化的原理和技术,重点对消除砂土液化的微生物矿化技术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在实验室条件下,该技术与传统消除饱和砂土地基液化的技术相比,微生物矿化后砂柱的抗液化能力显著提高;在实现提高土体抗液化能力的同时,具备绿色环保的优势。目前,该技术处于理论研究和初步实践阶段,仍需结合工程实践验证其可行性。还存在砂土固化效能不均匀、高产脲酶微生物不易保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广东汕汾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采用试验的方法对高速公路地基砂土液化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类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于地基液化的处理比较了公路规范与建筑规范,指出采用建筑规范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及采用砂桩和强夯再加上袋装砂进行地基液化处理是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砂土地震液化这一现象,分析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介绍了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方式及其处理液化地基的措施,从而提高砂土的抗液化能力,防止或减轻地震时其队建筑物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李伟  张帆  郎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9):274-281
为了进一步研究袋装砂土地基承载特性,通过开展外墙围袋装砂土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对砂袋数量、摆放形式以及墙式加固体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通过对不同摆放形式的砂袋地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组试验的荷载与沉降变化规律,并与原摩擦性袋装砂土地基试验的最优组进行比较,验证了混凝土墙式加固体的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固体约束的条件下,其荷载与沉降曲线、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曲线及破坏后沉降分布曲线均满足实际要求,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地基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振冲碎石桩消除砂土地基液化的机理,结合工程实例,对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地基液化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上埋式涵洞侧填土荷载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基于普朗特尔-赖斯纳与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研究了涵洞基础深度效应与宽度效应下涵洞基底粉质黏土、黏性土与砂土地基承载力变化规律与曲线特征。此外,基于涵洞地基的实际受力情况与涵洞地基承载力计算图示,修正了太沙基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将用修正方法计算得到的涵底地基承载力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太沙基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涵洞基础深度效应与宽度效应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明显,随着基础埋深系数的增加,粉质黏土、黏性土与砂土的地基承载力值随之增加,粉质黏土与黏性土地基增加的幅度较小,砂土地基增加的幅度较为显著;(2)当基础宽度系数k≥5时,黏土与砂土地基承载力增长幅度减小,而粉质黏土地基承载力增长幅度较大;(3)填土高度为6 m时,改进方法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值比有限元法大8.78%,比太沙基计算公式法大18.72%,改进方法比太沙基方法更接近涵洞地基极限承载力值。  相似文献   

17.
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地基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评价土S-格栅加筋砂土的地基性能,是进行土工格栅与土之间相互作用分析以及为工程设计、计算与分析确定参数的基础.通过模型试验,对静载条件下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地基性能进行了研究.由模型试验测量结果得知,在砂土地基中铺设塑料土工格栅,可以使承载力提高10%~40%、侧向位移量减少20%~50%、地基轴线处竖向沉降减少30%~50%.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对于条形浅基础加筋地基,最佳加筋层数为2~3层,加筋长度应为基础宽度的3倍.  相似文献   

18.
扼要叙述打桩振害的判别依据,并对打桩的振害机理进行分析。结合某市安置小区工程在松散砂土地基上打桩实例,进行打桩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监测,对在该地基上打桩振动振害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在该松散砂土地基中打桩是导致周边建筑物损坏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9.
短桩加固液化砂土时孔压比随桩距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砂桩加固饱和砂土地基的液化问题,通过分析模型地基内孔压比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桩距对抗液化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砂桩加固可液化砂土,桩长相同时,并不是桩距越密效果越好,抗液化效果与桩体在地基内形成的排水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榆林地区常见砂土地基为例,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对砂土地基进行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砂土承载力较小,大概为120KPa左右,弹性模量为8MPa左右,场地下伏基岩面起伏较大,受自然地形影响,拟建构筑物范围内,填土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存在不均匀地基问题,因场地存在半岩半土不均匀地基,建议对全风化基岩进行超挖,基础底面应设置一定厚度褥垫层,来协调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