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峻  陈江峰  谢智  周泰禧 《科学通报》2003,48(14):1570-1574
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 胶莱盆地大西庄碱性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73.5±0.3 Ma. 玄武岩的ε Nd (t)值为+7.5~+7.6, 表明原始岩浆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 形成深度在65~95 km之间. 该玄武岩中含有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石的Fo值为88~89, 平衡温压估算为T = 1010~1140℃, P = 2.0 GPa, 稳定深度在65 km左右. 山东晚中生代(110~125 Ma)幔源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华北地块南缘富集性质的岩石圈地幔的普遍存在, 而大西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幔源捕虏体的平衡温压显示, 该地区73 Ma时期的岩石圈厚度和中国东部新生代的一致, 捕虏体矿物的化学成分显示岩石圈地幔具有新生的性质, 说明中国中东部岩石圈的减薄发生在约120 ~ 73 Ma之间.  相似文献   

2.
琼中海西期钾玄质侵入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最近, 在海南中部新发现了钾玄质侵入岩. 它们富钾(K2O =2.9%~5.1%; K2O/Na2O=0.95~2.12), 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 强烈亏损Nb和Ta, 适度亏损Sr和Ti, (87Sr/86Sr)i = 0.70859 ~ 0.71425而εNd(t)=-2.77~-7.49, 来源于EMⅡ型地幔源区, 其源区富集可能与石炭纪-早二叠世华南板块向印支-南海板块俯冲时, 洋壳及陆源沉积物在深部(榴辉岩相)产生的大量流体-熔体对亏损地幔的交代有关. 钾玄岩结晶年龄为(272±7) Ma(SHRIMP锆石U-Pb法), 与琼中强过铝花岗岩时代相近, 且都普遍具有同侵位韧性变形构造, 应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早期(同逆冲期). 钾玄质侵入岩的原始岩浆是由于俯冲板片断离、热软流圈上涌, 导致富集了的楔形岩石圈地幔—含金云母石榴石橄榄岩发生减压脱水熔融的产物, 熔融深度>80 km, 熔体上升过程中与不同的地壳物质发生了混染并伴随分离结晶作用(AFC). 结合其他资料, 提出华南板块向印支-南海板块的碰撞拼贴发生于约287~278 Ma, 是Pangea超级大陆聚合过程的一部分, 缝合带可能位于Song Ma-北部湾-云开大山北缘-武夷山一线.  相似文献   

3.
苏菲  肖燕  贺怀宇  苏本勋  王英  朱日祥 《科学通报》2014,59(4-5):374-386
对华北东部昌乐-临朐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巨晶及其所携带的橄榄岩-辉石岩捕掳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 旨在为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的演化提供制约. 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 与寄主玄武岩有成因联系的单斜辉石巨晶、二辉石岩和纯橄岩都具有比MORB略低的He同位素比值(分别为7.0~7.7, 7.4和7.0~7.7 Ra)和接近大气特征的Ar同位素比值; 来自岩石圈地幔碎片的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的橄榄石也具有同样特征的He (7.0~7.6 Ra)和Ar同位素比值, 并且与其部分熔融程度无关, 指示这个地区的岩石圈地幔受到过来自地壳衍生熔体的交代. 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具有较低的He含量、3He/4He比值(2.3~7.1 Ra), 结合样品岩石学及前人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推测交代华北克拉通之下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熔体可能来自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  相似文献   

4.
山东方城玄武岩(125 Ma)中发现罕见的具有明显环带结构的橄榄石. 橄榄石中心部分的组成(Mg# = 87.2~90.7)类似于华北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的组成, 其边缘部分(Mg# = 76.8~ 83.9)接近于玄武岩中斑晶橄榄石的组成(75.7~79.0). 橄榄石的这种化学成分特征及其浑圆的晶体形态和较小的颗粒(300~800 μm)皆说明这些橄榄石是地幔矿物捕虏晶, 即地幔橄榄岩的解体矿物. 其中心部分能够代表地幔橄榄岩的组成. 橄榄石的环带结构是橄榄石捕虏晶与寄主玄武岩快速反应造成的. 这种橄榄石与玄武质岩浆的相互反应可能在华北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中普遍存在, 即为岩石圈地幔置换作用的重要方式. 从而使古生代主量元素亏损的高镁橄榄岩转变为中生代晚期的主量元素饱满同位素富集的低镁橄榄岩, 造成古老岩石圈地幔的消失.  相似文献   

5.
利用LAM-MC-ICPMS原位分析技术获得了汉诺坝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硫化物Re-Os同位素年龄结果. 硫化物有矿物包裹体和填充裂隙两种产出形式. 其中包裹体硫化物的187Os/188Os 比值为0.1124~0.1362, 187Re/188Os比值为0.0026~1.8027; 填隙状硫化物187Os/188Os比值为0.1174~0.1354, 187Re/188Os比值为0.0365~1.4469. 包裹体硫化物中最大Re亏损年龄(TRD)为2.1 Ga. Re-Os同位素比值小于原始地幔现代值的包裹体硫化物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2.3±1.2) Ga. 填隙状硫化物与受到后期扰动的包裹体硫化物共同构成的等时线年龄为晚元古年龄值((645±225) Ma), 记录着岩石圈地幔形成后的改造事件. 此外, 填隙状硫化物所记录的1.3 Ga (TMa≈TRD)的中元古代地质年龄也可能记录着一次深部地质过程. 硫化物原位Re-Os同位素获得的不同年龄值反映了汉诺坝岩石圈存在多发地幔事件.  相似文献   

6.
对汉诺坝玄武岩携带的条带状麻粒岩锆石进行了背散射、Hf同位素、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原位分析. 结果表明: 条带状麻粒岩为早期下地壳样品, 其成因很难用单一的过程来解释, 而是包含着地壳再熔融岩浆作用、幔源物质参与、变质分异作用和早期的下地壳拆沉作用等复杂过程信息. 岩石中除有3097~2824和2489~2447 Ma的古老年龄信息外, 80%的锆石给出1842±40 Ma的年龄值. 老年龄锆石有高的εHf值(达+18.3)和高的Hf模式年龄(2.5~2.6 Ga), 说明形成该岩石的初始物质主要来源于晚太古代的亏损地幔. 早元古代锆石的eHf值多变化于零附近; 个别有较高的εHf值(+9.2~+10.2), 表明早元古代时华北东、西部地块碰撞拼合并导致克拉通最终形成过程中有地幔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7.
夏琼霞  支霞臣  李江海  黄雄南 《科学通报》2004,49(24):2587-2591
豆荚状铬铁矿是蛇绿岩方辉橄榄岩中特征性的地幔单元, 具有低Re高Os含量的特性, 能够抵抗变质、蚀变和风化作用对其Os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豆荚状铬铁矿Os同位素组成的测量值可以代表其形成时的初始Os同位素组成, 为认识大洋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提供重要证据. 本文报道了河北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带中7个豆荚状铬铁矿全岩的Re-Os含量和Os同位素组成, Re含量为0.019~0.128 ng/g, Os含量为8.828~354.0 ng/g, 187Os/188Os比值为0.11003~0.11145. 3个Os含量>300 ng/g的块状铬铁矿矿石的187Os/188Os平均值为0.11026±0.00005, 在2.6 Ga时的g Os为-0.12±0.06, 表明新太古代对流上地幔的Os同位素组成是球粒陨石型的. 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古老的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的Os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8.
食物控制的陆生蜗牛碳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秀  顾兆炎  吴乃琴  许冰 《科学通报》2006,51(20):2410-2416
陆生蜗牛壳体化石碳酸盐(文石, CaCO3)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已被用于解释过去古植被C3/C4光合作用类型的变化, 但是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是否取决于其食物碳同位素组成一直是争议的问题. 对黄土高原等地现生蜗牛软体躯干有机碳和壳体文石无机碳同位素组成测量表明, 壳体文石无机碳同位素δ13Ca分布范围为-13.1‰ ~ -4.3‰; 对应的软体躯干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分布范围为-26.8‰ ~ -18.0‰,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δ13Ca = 1.021 δ13Corg + 14.38; R = 0.965; N = 31), 壳体文石13C相对于躯干平均富集(14.2 ± 0.8)‰. 由于蜗牛软体和食物碳同位素组成一致, 这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陆生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其食物的同位素特征和潜在生态背景. 进而认为: (1)蜗牛碳酸盐壳体中的碳主要来自于蜗牛代谢(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2) 蜗牛休眠、壳体封闭时期壳内CO2与体液HCO3-之间碳同位素处于平衡分馏状态; 蜗牛活动时期CO2的释放, 壳体文石形成, 碳同位素动力分馏作用发生, 导致壳体文石13C富集程度显著高于同位素平衡分馏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锆石巨晶的Hf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着新生代玄武岩, 其中部分地区含有锆石巨晶, 它们可视为岩石圈地幔的组成矿物, 与由地壳物质加入而导致的地幔交代作用有关. 运用配有激光器的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 对山东昌乐、福建明溪和海南蓬莱地区的锆石巨晶进行了Hf同位素测定. 除海南地区的个别情况外, 每一地点不同锆石样品的Hf同位素差别并不明显. 其中山东昌乐地区的176Hf/177Hf比值为0.28302~0.28308, 福建明溪为0.28297~0.28300, 海南蓬莱为0.28288~0.28293, 所对应的e Hf值分别为8.7~10.8, 7.0~7.9和3.9~5.7, 显示不同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其Hf同位素模式年龄均集中在显生宙范围内. 根据上述Hf同位素特征, 提出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发生在显生宙, 并极有可能发生在中新生代, 但对岩石圈地幔本身的形成时代, 目前还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华夏腹地南岭东段的桃溪群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和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显示, 其原岩是一种低成熟度的碎屑沉积岩. 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中期(~736 Ma)的花岗质(或流纹质)岩石, 混有少量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物质. 这期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时代与扬子地块第二期岩浆活动的时代一致. Hf同位素特征指示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是古元古代幔源地壳物质再循环(部分熔融)的产物. 该变质岩原岩沉积于晚新元古代, 在早古生代被挤压俯冲带到下地壳深部, 在480 Ma左右发生了部分熔融和结晶作用, 大约在443 Ma发生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这一时期形成的锆石显示了大的Hf同位素变化, εHf(t)值从−13.2增加到2.36, 且具有随年龄变小εHf(t)值增加的趋势, 表明在部分熔融和变质过程中有明显的地幔物质加入. 计算显示该麻粒岩演化到晚中生代具有与邻区一些过铝花岗质岩石相似的同位素组成, 暗示这种麻粒岩相变质岩很可能是南岭东段一些中生代过铝花岗岩的源岩.  相似文献   

11.
王春江  刘义梅  刘虹秀  朱雷  史权 《科学通报》2005,50(21):2380-2391
对煤山P/Tr界线地层进行了分子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给出了长兴组至殷坑组底部的异戊二烯烷烃分子及有机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剖面, 揭示了事件界线层附近存在着δ13Ckeroδ13Cmole的强烈变化及姥鲛烷相对富集的异常特征. 对界线附近姥鲛烷相对富集的成因提出一可能机制: 由相对富集姥鲛烷的海洋动物脂类及其代谢产物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动物集群快速绝灭及/或缺氧条件发育)得到保存并在有利相带聚集而形成. 对地质历史时期其它重要海洋缺氧沉积(与晚奥陶纪、泥盆纪末、早侏罗世及晚白垩世重要生物绝灭事件相关)富集异戊二烯烷烃及高Pr/Ph值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上述关于P/Tr界线姥鲛烷富集机理的解释. 煤山剖面由24~26层δ13Cmole,δ13Ckeroδ13Ccarb的一致性强烈负漂移, 指示了二叠纪末大气-海洋系统碳源在低幅快速变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陡然而强烈的变化阶段; 姥鲛烷相对富集与δ13Cmoleδ13Ckero负偏的耦合, 可能指示了甲烷水合物释放和海洋缺氧过程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定迤纳厂Fe-Cu-REE矿床Sm-Nd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耀民  涂光炽  胡瑞忠  石学法 《科学通报》2005,50(12):1253-1258
通过典型矿床-武定迤纳厂Fe-Cu-REE矿床中矿石及萤石稀土元素特征和Sm-Nd同位素体系的研究, 对昆阳群稀土富集及矿化时代进行了限定. 研究表明, 成矿期呈浸染状紫红色萤石中稀土总量 高, 强烈富集轻稀土, 正Eu异常; 成矿期后脉状浅绿色萤石中稀土总量低, 相对富集重稀土. 成矿期萤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39±40 Ma, εNd(t)=-4.6; 矿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17±100 Ma, εNd(t)值为-3.2. 表明矿床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 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地幔, 矿床成因为火山喷流-同生沉积. 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中元古代稀土大规模爆发成矿可能与当时大陆边缘裂谷环境产出的富碱非造山型岩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扬子西缘新元古代苏雄组火山岩的高精度主量元素和Hf同位素数据. 苏雄组玄武岩具有较大变化范围的εHf(T)值(+4.3 ~ +8.0)和Fe/Mn比值(41.9~97.6), 其中分异程度低的样品具有较高的Fe/Mn比值和Hf-Nd同位素组成, 很可能是地幔柱中石榴石单斜辉石岩高压部分熔融形成的, 表明苏雄组玄武岩与新元古代(超级)地幔柱有直接的物源关系, 而少数εHf(T)值和Fe/Mn比值低的样品受到了岩浆结晶分异/地壳混染作用的影响. 苏雄组流纹岩具有非常一致的Hf-Nd同位素模式年龄1.3~1.4 Ga, 是大陆裂谷幔源岩浆底侵/侵入导致地壳浅部的前存年轻岛弧岩浆岩发生脱水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湘西沃溪Au-Sb-W矿床中白钨矿Sm-Nd和石英Ar-Ar定年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利用白钨矿对金属矿床进行了Sm-Nd同位素定年. 研究结果表明, 湘西沃溪Au-Sb-W矿床中白钨矿的Sm, Nd含量较高, Sm/Nd值较大. 在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 浸染状白钨矿样品呈良好的线性分布, 其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402±6 Ma, εNd(t)值为−30.7. 该矿两个石英样品的40Ar-39Ar年龄谱均呈“马鞍型”, 样品的最小视年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 其最小视年龄(420±20和414±19 Ma)与白钨矿的Sm-Nd同位素数据相当吻合. 白钨矿的Sm-Nd年龄和石英Ar-Ar年龄均表明沃溪矿床形成于加里东晚期, 这与湖南雪峰山地区的构造演化和一些金锑钨矿床的同位素年代数据相吻合. 白钨矿的初始εNd值异常低, 远低于湖南元古宇地层的相应值, 成矿流体中的Nd很可能来自下伏的更老的陆壳基底. 对该矿成矿时间的厘定和对其成矿物源的制约为进一步认识其矿床成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甘肃武都万象洞滴水与现代石笋同位素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初步研究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的甘肃武都万象洞中滴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洞穴现代石笋碳酸钙的氧同位素组成, 发现万象洞内滴水的δ18Odwδ Ddw位于全球降水同位素网数据建立的地方性大气降水线范围之内, 说明滴水δ18Odw与降水δ18O有密切关系. 利用δ18Odw和洞内中部到距洞口较远处的现代管状钟乳石下部的δ18Omc数据和碳酸盐古温度等式计算的温度范围在8.9~12.4℃之间, 平均值为10.7℃, 其中计算出距洞口较远处8个位置的温度在10.1~12.4℃的范围之内, 平均值为11.5℃, 这个值与洞穴内的观测值(10.99℃)一致, 略低于当地年平均气温(14.4℃), 说明现代石笋形成在同位素平衡条件下, 它们的同位素组成可以近似地反映其洞外大气年均温度.  相似文献   

16.
好氧生物降解中烷烃单体稳定同位素分馏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先芝  张干  陈繁忠  刘国卿 《科学通报》2004,49(24):2605-2611
通过气相色谱(GC-FID)监测了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石油降解菌GIM2.5和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1767)对正十二烷、正十五烷、正十六烷、姥姣烷、正十八烷以及正二十四烷烃等石油及其制品的常见组分以及原油样品的降解. 用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分析了降解过程中烷烃及原油中正烷烃组分(C13 ~ C25)的单体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 结果发现, 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 上述烷烃的稳定碳 (δ 3C)、氢同位素(δ D)都较为稳定, 其同位素值变化基本上介于仪器的精确度以内, 尤其是nC16以上正烷烃. 烷烃化合物δ 13C和δ D的稳定性和特定性可用于追索表生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来源, 特别是当污染物风化严重, 常规的化学指纹技术难以明确判识时, 稳定同位素指纹(δ 13C和δ D)有望成为有效的环境污染源指示剂.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阿拉套山石炭纪岛弧火山岩中发现有埃达克岩(adakite)和富Nb岛弧玄武质岩. 埃达克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钙碱性的英安岩和流纹岩, 它们都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Yb与Y, 但高Sr和Sr/Y比值, 具有不明显Eu异常至明显正Eu异常、明显正Sr异常以及Nb, Ti亏损, 这与世界上典型的由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非常类似. 高硅的埃达克岩(流纹岩)具有低MgO含量(0.35%)和低Mg#值(= 100×Mg2+/(Mg2++Fe2+(全铁))(17), 但是低硅的埃达克岩(英安岩)则具有高的MgO含量(2.67%~3.32%)和高Mg# (53~58), 这表明埃达克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地幔橄榄岩的混染. 富Nb岛弧玄武质岩富钠(Na2O/ K2O>2.0)、高P2O2与TiO2, 具有正Nb至微弱的负Nb异常以及无Ti至正Ti异常, 可能由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橄榄岩熔融在高地热梯度的条件下熔融形成. 阿拉套山石炭纪埃达克岩可能由准噶尔南缘晚古生代洋(盆)的洋壳在向博乐地体俯冲的过程中熔融形成. 阿拉套山石炭纪埃达克岩和富Nb岛弧玄武质岩的发现表明, 博乐地区石炭纪弧下地幔存在俯冲板片的熔融以及板片熔体与地幔楔橄榄岩的明显相互作用, 也暗示石炭纪可能是准噶尔南缘晚古生代洋(盆)发生俯冲消减的重要时期. 阿拉套山在石炭纪可能处在一种高地热梯度的环境中, 俯冲洋壳的熔融可能是该区石炭纪地壳增生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应用真空击碎释气进样和静态同位素比值质谱测量技术, 测定安徽省女山和广东省英峰岭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地幔矿物的巨晶捕虏体(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钛铁矿3种巨晶)中He和Ar同位素组成. 结果表明, 中国陆缘上地幔的3He/4He值为7.99~8.58Ra, 具有MORB型地幔特征. 而40Ar/36Ar值为313~909, 显示地幔氩与大气氩二元混合的特征. 海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把海洋沉积物带入陆缘地幔, 是造成二元Ar同位素混合的地球动力学因素. 发现在钛铁矿巨晶中含有丰富的地幔流体包体和惰性气体.  相似文献   

19.
粒径小于10 μm的宇宙尘含有较地表沉积物高的稀有气体同位素3He/4He比值和3He浓度, 地表物质平均3He/4He比值不足0.1 RA (RA即 air ratio, 是大气中3He/4He比值, RA = 1.4×10-6), 而宇宙尘的3He/4He比值却大于100RA. 因此, 沉积物中宇宙尘的加入可以从3He/4He比值反映出来. 本文以典型的洛川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 对磁性地层B/M和M/G界线附近的样品进行了氦同位素测试, 以探索黄土堆积的宇宙尘纪录. 对8个样品的原岩样、提取的磁性矿物和石英颗粒分别进行了测试, 发现磁性矿物的3He/4He比值较陆壳的值高出了一个数量级, 3He和4He含量也均明显偏高, 特别是磁性矿物的3He浓度比石英颗粒高出了2~3个数量级, 比全岩部分高出了1~2个数量级. 这些结果表明, 洛川黄土中磁性矿物的高比率3He/4He可能是由于宇宙尘的注入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鲁西早白垩世镁铁质岩石中有橄榄岩类和辉石岩类捕虏体,前者包括含尖晶石方辉橄榄岩(约占3%)、含铬铁矿纯橄岩(约占95%)和含铬铁矿异剥橄榄岩(约占2%).它们的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与矿物地球化学为深俯冲陆壳对相邻岩石圈地幔的改造过程提供了直接证据.含尖晶石方辉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82%-89%)、斜方辉石(8%-13%)以及次要的尖晶石(1%-2%)、单斜辉石(-1.5%)和角闪石(-1%)组成,橄榄石的Mg#值介于92.1-93.8之间,其平均值为92.5,橄榄石的δ18O值介于5.5‰-5.6‰之间,全岩的Re亏损模式年龄(TRD)为2.6-2.68 Ga;部分纯橄岩和异剥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具有相对较低的Mg#值(85-90)和较高的δ18O值(6.1‰-7.7‰)以及明显偏高的全岩187Os/188Os比值(0.1269-0.5780).前者代表了鲁西早白垩世期间古老岩石圈地幔的少量残留,后者意味着鲁西早白垩世期间岩石圈地幔的绝大多数已经被改造.费县早白垩世玄武岩中含橄榄石的二辉石岩中可观察到橄榄石被斜方辉石所交代和相继出现的斜方辉石被单斜辉石所交代的改造过程,这与斜方辉石(1097-1491μg/g)和单斜辉石(581-809μg/g)明显富集Ni的地球化学属性相吻合.辉石岩中橄榄石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7.28‰-8.21‰)和单斜辉石的锶同位素组成(介于0.70862-0.70979之间)表明,改造岩石圈地幔的熔体起源于深俯冲扬子板片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