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具有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也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具有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也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全新社会主义观的确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刀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邓小平义选》(以下简称《邓选例第三卷中,他全面地总结了从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近兀年历史。认为这30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建国头8年,发展是健康的,形势是非常好的。以后就出问题广。从1958年到1978年,耽误了整整兀年时间。这期间经济建设也在逐来发展,但总的来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多大改善。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4.
邓玲 《临沧科技》2006,(3):14-15
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生产发展是中心;生活宽裕是衡量发展状况的标准;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体现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环境建设的双重要求;管理民主体现了对农民政治权利的尊重。临沧市以生态村为发展基础、文明村为发展动力、小康村为发展目标以及与之配套的十四项建设内容,是实现中央新农村建设要求的载体。围绕生产发展这个中心,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产业建设,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今年在中央第三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又进一步阐明了建设新农村的伟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主要目标及保障措施等,尤其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全面概括了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涉及了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管理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丽英 《科技资讯》2010,(14):229-229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着力点。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保持和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决择者的主观随意性,必然违反客观规律性,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失去科学性而导致空想。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就是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起了理论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科技信息》2006,(9):42-43
让农民走出小生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社会化的合理配置和流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结构的良性转换;统筹城乡发展给农民和城市居民平等待遇。即统筹城乡发展是建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管彦珍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要顺利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思想,促进...  相似文献   

10.
邱仁荣 《海峡科学》2006,(11):75-76
该文阐述了我国及我省生态环境基本情况,强调确保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生态生产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并就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我是赵石畔镇水掌村支部书记,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陕北白绒山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发展现代农业,是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趋势和一般规律,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强化现代农业的观念意识,充分认识其本质和内涵,明确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发展模式建设好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4.
科技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瑞 《创新科技》2006,(7):8-13
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就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科学技术应该如何发挥支撑作用?中原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如何贡献自己的才智?科技部门又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从产业集群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建设乡村文化等方面,探讨产业集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从而指出发展产业集群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对这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回答。一为什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当中,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总抓手,是一个长久的战略之计,改善农村能源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越来越重要了,越来越不可忽视了。万里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现代,人的知识、才能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这里所讲的人的知识、才能、就是指为人所掌握、驾驭的科学技术。多年来,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和研究中,对这个问题理解不深,重视不够,这是应该吸取的一个教训。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构成生产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四个基本的因素;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  相似文献   

19.
一作为社会生存发展基础与前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包括不可分割而又主次分明的两个力面。首要的和主要的力面是生产力,即劳动者使用一定的工具改造自然实现物质资料的生产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能力。然后是出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的并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直接产生的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二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结合,便是物质生产不可缺少的二重性前提条件。关于二者的必然性与主从关系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  相似文献   

20.
智慧时代,计算力就是生产力,计算力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甚至是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数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三大推动力:计算、算法和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复杂度和精度愈来愈高,互联网和物联网产生的数据成几何倍数增长,在这样的数据量和算法模型的双层叠加下,人工智能对计算的需求和挑战越来越大。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指出,人工智能正在驱动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人工智能计算作为主要计算形态,正在成为未来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