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敏 《潍坊学院学报》2006,6(6):152-155
对宋元时期中国数学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研究总结,分析了中国古代数学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进而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并对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数学,怎样学习与借鉴、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古代对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丰富的中国古代物理成就的史料,是散见于大量的各门学科的古代文献中的,一直缺少系统的物理学专著。例如,战国前期兴起的墨家学派的主要著作《墨子》,虽然记录了不少这一学派的物理学贡献,一般认为,该书是中国古代物理学达到形成时期的标志之一,但是,它並不是物理学专著,书中还有许多数学、逻辑学和军事学等方面的论述。本文将考察源于多种古代著作的成语,对中国古代物理成就在汉语成语中的反映作一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古代数学形式和思想方法与现代数学学科的区别、联系,进而论述中国古代传统数学机械化特色、领先成就,以及中外学者评价的正确与失真,说明具有正确观点的重要性.特别论述了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思想方法与西方的公理化思想方法在整个世界数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交替起着主导作用,不可偏废.说明必须全面运用两种思想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数学教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结合历史发展,把中国数学课程标准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古代中国数学课程标准的萌芽时期,从课程标准的产生至鸦片战争前夕(1840年);第二个时期从1840年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一时期西方数学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数学课程标准的初步发展;第三时期是从1912年至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的转折时期;第四个时期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数学课程标准的探索时期;第五个时期是从1976年至现在,是我国现代数学课程标准的迅速发展时期。同时介绍了各个时期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情况,旨在理清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思路,使我们对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尽管拉丁词mathematica的汉文音译在17世纪初就已出现,但"数学"作为一个与英文mathematics相对应的学科代名词,是20世纪30年代经过反复讨论并由教育部以文件形式确定下来的.中国古代代表数学这一学科的名词很多,如数、数术、数学、算、算学、算术等等,西学东渐以来,又出现了几何、度数之学等新名词.考察了这些数学学科代名词的使用情况与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6.
《易经》符号与祖国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符号有其丰富的数学内蕴,《易经》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数学著作。它对我国古代数学产生了巨大的巨大影响。直到16世纪,我国的数学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水平,并已接近了微积分的大门。落后的封建制度、帝王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我国的近代数学未能对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同时对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我国古代数学,在秦汉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据《隋书·经籍志》的记载,当时的数学书已达二十七种之多。魏晋时期的刘徽不仅用“析理以辞,解体用图”的科学方法,重新整理了我国古典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对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从他所创立的“割园术”中,已经可以看到现代积分学思想的萌芽。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关于园周率的计算,有效数字已经达到七位,这是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他所得到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历代艺文志、经籍志等文献材料,对其中的方言学著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理出了方言发展的线索和脉络:古代从周秦时代开始到各地调查方言;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关注方言,进行纯粹的方言研究;汉代扬雄《方言》一书标志着方言学这一学科的诞生;魏晋南北朝时期方言学科研究的基本方向、角度和范围完全确定;唐宋辽金元明时代方言学稳定发展;直至清代方言学进入真正科学阶段的全面提高;中国古代方言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晚清西方传教士将数学符号系统地引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物理知识表示方法相互交融,从而使中国传统物理学知识逐渐走向近代化.比较了晚清不同物理译著中的数学符号,解读数学符号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分析数学符号的演变对我国物理学知识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很多发明创造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当西方还处于落后的中世纪前期的“黑暗时代”时,处于汉唐时期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就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学、天文、历法、化学等学科,丝绸、陶瓷、铸铁、造纸等技术均雄居世界之首。到了宋元至明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人创造的就占了58%。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密不可分的。 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元方程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发展简史,说明了各个时期中西方之间关于一元方程理论的交流与影响。在数学文化的层面上论述了中国古代的一元方程理论会衰落甚至消逝的历史原因,同时,在数学价值观对数学发展推动的意义上,说明了现代高等代数学会在西方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了诸如赵爽、刘徽、张丘建、祖冲之、祖日恒等中国数学史上的大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这一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高峰期出现在乱世引起了许多人的困惑.该文从中国数学的自身发展、学术思潮、社会政治、士人心态等诸方面进行了一些探析,揭示数学发展的高峰在此期间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古代中国数学著作,古代中国在数学上的光辉成就及中国对世界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传统文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曾经孕育了辉煌的古代科技,特别是在医学、农学、天文学、数学等学科领域.科技知识的伦理化、历算学的工具化、科技著作的经学化,揭示出儒家文化中包含的科技因素以及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古代阶级斗争的问题,作为资产阶级史学特点的有两个流派。其中的一派断定阶级斗争是原始公社制时期所固有的永恒的范畴,另一学派则反对,根本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这两种见解的代表者在保护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的经济制度的目的下曲解了人类的真正历史。抹煞剥削社会中阶级矛盾的企图,特别显明地表现在天主教派代表者的著作中。他们在—切历史部门中,其中包括古代世界史,贯澈了他们镇压劳动者在共为社会进步发展斗争的方针。  相似文献   

16.
玛雅文化是拉丁美洲的古代文化。它对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的文化影响深远。拉丁美洲人认为这是他们古代文化的骄傲。玛雅人原来流动于墨西哥湾的维拉克鲁斯一带,过着原始公社生活。他们约在公元前二千年至一千五百年间,逐渐向东南迁移,定居在墨西哥最南部、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玛雅文化在这些地区兴起。而公元三百年至九百年间是它的全盛时期。之后,逐渐衰落。据考古发现,玛雅人是中美洲印第安人中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一个部族。他们创制了古代美洲唯一的文字。玛雅人的象形文字主要是一种图象,但也附有音节和音标符号。当欧洲尚处于中古初期,玛雅人已有了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17.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重要的科学著作,按"科学"与"技术"的何种定义,都不能认其为"经验总结"、"非科学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也应是中国古代数学未能发展成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数学符号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最直观、最简明的表达方式,是交注与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是唯一完全国际化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作用在于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申出了新的分支;导致了新兴科学的诞生;数学的一切进步都是以对引入符号的反映。经过了千百年形成的数学符号是人类智慧发展的产物,也必将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左林 《科技信息》2011,(13):121-12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儒学的影响下,古代数学教育注重的是数学的实际功用,习惯于从"天人合一"等角度去讨论数学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教育自身独特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考察《周髀算经》以及赵爽注,可觉察:中国古代逻辑的“类”概念、“类以合类”推类思想的反映。这说明中国古代逻辑的推类思想在中国古代数学形成时期就开始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