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硝酸铈、醋酸镁为原料,并以酒石酸铵作为还原剂和络合剂,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前驱物,将前驱物燃烧制备了M gO(0.2)-C eO2(0.8)混合氧化物纳米粉体,考察研究了焙烧温度和酒石酸铵及其用量对样品粒径的影响.采用XRD、TEM、S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粒径形貌进行了表征.样品的形貌为蓬松絮状多孔性立体结构,是M gO纳米粒子担载到C eO2超细粒子表面上的混合氧化物纳米粉体.前驱物经600℃焙烧2 h所得样品平均粒径分别为M gO:6 nm、C eO2:10 nm,经700℃焙烧2 h M gO:8 nm、C eO2:12 nm,经800℃焙烧2h M gO:10 nm、C eO2:18 nm左右.实验发现在同一体系中形成混合氧化物时,两者有互相抑制颗粒生长的作用,则可以得到分散性好、粒径小的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 -凝胶法 (Sol- gel)制备出Ce -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并用DTA -TG、XRD、BET等测试手段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Ce -Mo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 ,晶相结构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GaxMn1-xO3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GaxMn1-xO3体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以XRD,IR,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镓掺入B位对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x≤0.7的样品均生成单一钙钛矿相;镓的掺入对Mn-O键合作用有较大影响,而且影响到样品表面组成、氧空位数及Mn^4 离子含量等。  相似文献   

4.
介孔氧化锆的制备及其氮物理吸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廉价的氧氯化锆(Z rOC l2.8H2O)为锆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制备了介孔氧化锆.用N2物理吸-脱附考察不同碱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介孔氧化锆吸脱附等温线、BET比表面积、孔分布以及孔容量的影响.可得到比表面积大于340 m2/g,孔径集中分布在2 nm和5 nm的二氧化锆.  相似文献   

5.
制备高分散稳定的磁性颗粒是研究磁性液体的磁性、流变性能以及其它物理性质的实验基础.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高分散的Fe3O4煤油基磁性液体,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技术,对纳米Fe3O4 颗粒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Bayesian统计理论计算了颗粒的尺寸分布,静态磁场下磁性液体显示了良好的超顺磁性和胶体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La-Cu-Mn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表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以EDTA为配位剂的Sol-gel法制备La-Mn体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借助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其表面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2 部分取代A位、B位或同时部分取代A位、B位将导致氧化物特征发生变化,部分取代A位的La^3 比部分取代B位的Mn^3 更有利于锰离子在表面富集,更能提高晶格氧的相对含量和阳离子缺陷的浓度,但对Mn^3 含量的影响程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出Ce-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DTA-TG,XRD,BET等测试手段,考察了制备条件对Ce-Mo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Co-Nd复合氧化物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初步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钴钕的前驱体,利用差热分析(DTA)确定前驱体的分解温度,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前驱体进行煅烧,得到四种不同的黑色粉体,分别对它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600℃和1000℃产物的形貌、粒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粒形状为类球形,平均粒径小于100nm.  相似文献   

9.
共沉淀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铟锡氧化物超细粉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铟锡氧化物超细粉末, 并用差热分析仪测定铟锡氧化物前驱体的分解温度、用X射线衍射分析其晶型, 用透射电镜观察颗粒的大小和形貌, 用自动吸附仪测量颗粒的比表面积;对分散剂的添加及添加方式、煅烧温度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也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在抽滤洗涤共沉淀凝胶时用Na2SiO3做分散剂润洗, 然后在700 ℃下煅烧2 h, 可以得到粒度为20~30 nm、比表面积达150 m2/g、分布均匀、结晶性好的铟锡氧化物超细粉末.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和等体积浸渍法,分别研制Cu-Ce-Zr-Ba-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当Ce与Zr的摩尔比为0.2︰0.8,Ba含量为4%,Cu负载量为5%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Cu-Ce-Zr-Ba-O复合氧化物具有更好的三效催化活性,能使C3H6、CO、NO的转化率分别高达99.4%、97.5%、99.9%.XRD和DTA的测试分析结果也表明:Ba的加入会形成铈锆钡(Ce-Zr-Ba)固溶体,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因此所制得的复合氧化物具有良好的三效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张浩  吕君英  龚凡 《应用科技》2006,33(5):63-65
共沉淀法合成的镍铁类水滑石为前驱体,经高温焙烧得到复合金属氧化物.采用XRD、FTIR、SEM等分析手段表征了镍铁复合金属氧化物及其前驱体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制备的镍铁类水滑石前驱体呈典型的层状结构,经200℃焙烧水滑石结构没有遭到破坏,300~500℃焙烧后只出现氧化镍的特征衍射峰,当焙烧温度达到600℃时,同时出现氧化镍和镍铁尖品石的特征衍射峰,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强度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控制钛酸四丁酯(TBOT)与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速度,使其共同水解为溶胶、凝胶,以乙醇为溶剂进行干燥,经过热处理后,得到高分散的纳米TiO2-SiO2复合氧化物。应用TEM,FTIR,XRD,DRS对其进行了表征,表明TiO2均匀地分散于无定形SiO2基质中,以Ti—O—Si键结合。此催化荆在对环己烷光催化氧化反应中显示了对环己醇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用硅溶胶、丙烯酸酯类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配以适当的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成了高SiO2含量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系统的研究了温度、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SiO2质量比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5℃为最佳反应温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最佳乳化剂;当SDS质量分数为0.45%~0.7%、单体SiO2质量比为3时,可制得SiO2质量分数为10%的复合乳液,且乳液的稳定性达到使用要求,此法制得的复合乳液的涂膜水白性较共混改性乳液(硅溶胶和纯丙乳液)和纯丙乳液的涂膜有显著的提高;TEM图片显示,复合乳液中,硅溶胶粒子是以纳米SiO2粒子存在的,且在复合乳液中比在共混改性乳液(硅溶胶和纯丙乳液)中分散的更均匀。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固态反应法制备LaCoO3过程中,由于Co3O4属于易挥发物质,本工作以不同配比的La2O3与Co3O4为初始原料进行混合,在1050℃常压高温在空气下处理20h,使用X射线衍射(XRD)对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当Co过量在12.5%~15%范围内可以获得纯相LaCoO3粉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重点考察了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复合纳米颗粒性质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利用XRD等对其结构、粒子粒径、晶型等进行了表征;并以对-二甲苯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其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水解温度维持在80℃时,水解时间为4h,得到SnO2/TiO2纳米颗粒,并且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随焙烧温度的增加,其粒子粒径长大,晶型由锐钛矿向金红石型转变;同时复合SnO2/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性能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超细微Fe_3O_4颗粒,选用氨水作为沉淀剂,加入到Fe~(2 )和Fe~(3 )溶液中,制得了Fe_3O_4粒子。为了使Fe_3O_4颗粒的分散良好,加入了少量的乙醇和油酸。并通过扫描电镜和XRD谱图等进行表征,由该法所制得的Fe_3O_4粒子成球形,分散较好,色泽黝黑。  相似文献   

17.
以金属间化合物MoSi2为基体,Si3N4为夹层材料,采用常压烧结法制备MoSi2/Si3N4叠层复合材料.通过SEM、XRD、EPMA等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叠层复合材料,其界面结合紧密,相容性好;界面处有相互扩散,无不良反应;低温韧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不同沉淀剂对铈锆复合稀土氧化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选用不同的沉淀剂,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出掺杂过渡金属元素(Fe,Mn,Cu)的CeO2-ZrO2多元稀土复合氧化物。样品用X射线衍射(XRD),液氮吸附法(BET)测定比表面积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碳酸铵作为反应的沉淀剂制得的样品,可以较好的形成固溶体,并且该固溶体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低温还原性能以及高的储氧能力。样品经过1000℃,4h处理后,会发生烧结,其高温热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19.
CO_2超临界干燥制备SiO_2气凝胶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应用溶胶—凝胶两步催化法制备SiO2醇凝胶,醇凝胶用CO2超临界干燥后得到SiO2气凝胶.以比表面积和密度为评价标准,以CO2流量、超临界温度、干燥时间和超临界压力为实验因素,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CO2超临界干燥的工艺条件,并运用SEM、TEM、BET、FTIR对SiO2气凝胶结构、形貌及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CO2流量12 kg.h-1,干燥压力13 mPa,超临界温度45℃,干燥时间6 h.制得SiO2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为927.37 m2.g-1,密度是0.195 6 g.cm-3,由球形纳米颗粒堆积而成,颗粒尺寸范围在0~20 nm左右,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 nm左右,是典型的纳米孔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