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编者手记中国电影中最光辉的外国人形象是谁?——白求恩!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说。1964年出品的故事片《白求恩大夫》是仅有的几部以外国人为主角的中国电影之一。美国朋友谭宁邦扮演的白求恩,使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永远地印在了中国观众的心中。26年后,中国与加拿大和法国电影界还联手把白求恩的故事搬上银幕,片名《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这次扮演白求恩的是好莱坞影星唐纳德·萨瑟兰,后来此人出演了冯小刚的喜剧片《大腕》。而谭宁邦还扮演了《林则徐》中的英国鸦片贩子颠地、《风暴》中的英国驻汉口总领事和《停战以…  相似文献   

2.
进入90年代,整个世界电影界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股重拍热,在中国众多的重拍片中,最特殊的当属《夜半歌声》了。早在距今半个多世纪以前的1937年2月,资深的新华厂导演马徐维邦就已执导了中国影坛第一部《夜半歌声》。尔后,香港邵氏公司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分别于1967、1986年重拍了此片。而1995年春,香港导演于仁泰以马徐维邦的制片的蓝本,第四次拍了《夜半歌声》。算来中国电影发展至今不过90年历史,而一个30年代的爱情悲剧却在60年中四次被搬上银幕,实在是很罕见。电影创作是一个较多地受到各方因素制约的、特殊又敏感的艺术领域,在…  相似文献   

3.
电影的色彩     
本期的“封面话题”,是《世界知识》的又一个“另类”话题。但因为它谈的是“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所以它又是《世界知识》的题中应有之意。人人都爱看电影,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大家又都在谈电影,中国电影中有那么多的外国人形象,从《世界知识》的角度看,这些形象包  相似文献   

4.
狐精形象在中国有漫长的演变历史,《广异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中的狐精形象与宗教脱离,逐渐向人的形象发展。《广异记》中出现了最初的人性化的美狐、情狐形象,它使狐精的性别趋于女性化,并把爱情赋予这个形象,使之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狐形象最终能够成为独具东方民族特色的、内涵深遂丰富的重要文学形象,《广异记》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黑暗的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不朽力作.作者以尖锐的笔锋深入地批判了欧洲殖民者的行为,并对非洲人非人的、苦不堪言的生活遭遇表达了同情.殖民者对非洲人民从经济到文化上进行掠夺,在此过程之中,同根同族的土著黑人分化成了几类人.文章以形象学视角来审视处于后殖民主义奴役下的各色黑人形象变化.  相似文献   

6.
文涛 《创新科技》2006,(10):61-6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采用电脑科技效果的电影迅速在全世界掀起热潮。单单在去年圣诞月推出的美国好莱坞影片如《哈利波特》、《魔戒三部曲》、《怪兽集团》等,都不约而同地在尖端技术的协助下,成为新一代影迷的新宠。如果要回溯近代电影历史,不难发现美国电影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幅度扩展势力版图,其原动力主要源自于“数码科技”,尤其是电脑与网络技术发展一日千里,这些数码科技促使电影业欣欣向荣之余,也同时带动了电脑特技领域的发展。兵家必争电影之地换言之,新一代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幕后,其实是一班电脑精英的呕心之作。正因为如此,各…  相似文献   

7.
一部《千里走单骑》,让我们又见到了久违了的高仓健;看到高仓健,很多人会想到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日本影片《追捕》,高仓健扮演的硬汉杜丘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无数中国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的脑海中,以至于人们开始去“寻找中国的高仓健”。今天,高仓健又来到了中国,依然是那样的“酷”和富有魅力,只是略显苍老;而20多年后的中国,她的变化则是沧海桑田般的,当然,这一进程中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值得我们去回味、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英国CCS发展战略和具体实施举措,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英国发展CCS及其积极推进与中国合作的原因。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英国一直在积极推进CCS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能源白皮书》、《能源法》等战略性文件的颁布,进一步奠定了发展CCS的政策基础,相继实施了竞标计划、示范项目等一系列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除考虑...  相似文献   

9.
朱羽(以下简称朱):张老师,一直以来,您的研究可以说有两条线索,一是所谓"西学",比如解读本雅明、黑格尔的作品,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一书专门处理西方现代政治哲学文献,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另一方面,您的"中国研究"也很有特色,尤其是《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政治——90年代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两书分别聚焦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构成一个宏大且极富启发性的研究序列.如今学术界关于"90年代"的终结或"短暂的90年代"已经有了不少讨论,也许站在今天的视角上重新审视20世纪90年代,会别有一番意味.我想问您的是:您是以何种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切人90年代这一整体性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李强 《世界博览》2011,(4):11-11
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中国正酝酿一项新计划——把铁路修到东南亚。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领导人就希望能修建从云南省会昆明直达新加坡的铁路。  相似文献   

11.
高仓健随着大银幕来到中国的时候,正值全国人民把看电影作为头等娱乐大事的年代。适逢全民观影热潮,高仓健以其沉稳和极具安全感的形象迅速走红。写就这篇文章的时候,《千里走单骑》基本上已经从全国院线中撤下来了,高仓健再一次离去。不管他会不会再次回来,中国观众、本土电影、进口电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黑暗的心》和《奥斯卡和露辛达》分别是英国著名作家康拉德和澳洲杰出作家彼得.凯里的代表作。本文在后殖民主义的视角下,探究了两位作家对揭露殖民历史中的创伤所作的贡献;也指出并分析了由于写作时代的不同所展现出的不同的文本:《黑暗的心》不可避免的带有东方主义色彩,而《奥斯卡和露辛达》却能在颠覆历史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反观殖民历史。  相似文献   

13.
康拉德一直被看作是一位反殖民主义作家,但在其小说《黑暗之心》中表现出来的文化霸权和对黑人形象的扭曲又满足了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该作品在非洲殖民语境下充斥了浓烈的种族主义情绪,从中可以看出康拉德后殖民主义思想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世界》2013,(9):96
两年前,一部浅显风趣的科普图书《贪玩的人类》风靡一时,讲述了科学家是如何在生活中"玩"出科学理论的。今天,在《贪玩的人类》第二部中,作者老多开始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科学故事。这本书选定的是从1 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解放,那个被称为"近代"的风云激荡的时代。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过去的100多年堪称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清失其鹿,天下共逐,海内鼎沸,人事纷扰,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等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把神州大地妆点得热闹非凡。几番争斗下来,文明古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的洪流浩浩荡荡,把见惯了孔孟之学的中国人,一下子推入到现代科学的年代。在这  相似文献   

15.
好莱坞的高薪二等公民70年代以后,随着黑人运动高潮的回落,黑人又回到了在银幕上原来的位置,只是扮演些微不足道的角色。尽管今天美国黑人的社会状况和社会对黑人的态度有了较大改善,黑人形象在好莱坞影片中逐渐增多,也逐渐好转,但种族歧视在电影界仍然存在。今年3月,就在奥斯卡奖揭晓前几天,美国《人物》周刊用大量篇幅刊登了一篇题为《阴暗的好莱坞》的文章,猛烈抨击美国电影业对黑人的歧视现象。在这次奥斯卡评奖过程中,登泽尔·华盛顿和安吉拉·巴塞特等几位优秀黑人演员均未获得提名。而据《人物》周刊统计,在美国只有2.3%的电影导演和不足2.6%的电影编剧是黑人。这种现象反映了文化领域内的种族隔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音乐的探索始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直至6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趋向成熟,交响曲的语言在电影音乐中运用极为普遍;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已步入辉煌,在音乐所具有的时间上的连贯性和结构上的完整性把握得恰到好处,音乐的色彩和电影的色彩在大师级的作品中往往得到了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富人热爱中国历史人物作品。媒称,一位中国电影大亨花了将近2200万英镑(约合2亿人民币)购入一千年前中国宋朝一位文人写下的一封信件。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王中军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也被一些人视为是中国的哈维·韦恩斯坦,后者是《莎翁情史》的制片人。据中国媒体报道说,王中军5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拍卖会上买下了这封信件。现年55岁的王中军是华谊兄弟的董事长——华谊兄弟是中国最大的娱乐集团之一。  相似文献   

18.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英国文坛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所有的英国学者都觉得他是个谜.对于他的研究被搁置几十年之久后,在后殖民主义话语下又热乎起来.吉卜林本人的特殊经历和他的作品是其与后殖民主义话语契合的主要原因;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中心是对"东方"的界定,而吉卜林笔下的东方形象与这个界定不相吻合,甚至是背离的;同时,后殖民主义话语本身具有过于浓厚的政治批评色彩,基于这些,后殖民主义框架下的吉卜林研究仍是激进的和缺失的,对他的全面评析仍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康拉德《黑暗的心》中,能看到他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扩张所进行的无情谴责,但是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霸权和对黑人形象的扭曲也恰恰迎合了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为殖民主义者提供了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20.
电影《一九四二》运用形象直观的镜头语言从多个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中描述的历史情境,凸显了人性的美与丑,带给观众直接、震撼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由于电影表现方式受时空限制而弱化了文字语言特有的内涵。电影和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各有侧重,在主题层面又彼此相互辉映,使得受众对一九四二年历史的理解更加丰富和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