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高温高压下氧逸度就位控制的新方法,该方法中,使用了由参考缓冲剂,上部氧离子导体(YSZ)圆片,样品,下部YSZ圆片及氧库按序叠合成的圆柱状样品组合。通过在样品与氧库间施加一驱动电压,氧库中氧可被抽出注入样品或样品中氧可被抽出注入氧库,从而样品中氧逸度可独立于温度,压力得到任意甚至连续(若样品本身属性允许)的就位控制,通过测量样品与参考缓冲剂间电压,可对控制过程中样品中氧兔度及其变化实行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热单层分散和离子交换两种方法制得的样品的研究表明,二者中Cu^2 的状态是不同的,在加热分散样品中,阈值之间的样品有两个还原峰,分别为500K烽716K,而离子交换法所得的CuY的还原峰对应温度为481K和586K,实验结果证明,在单层分散得到的样品中,把Cu^2 还原为零价比离子交换法的样品困难得多,因此,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也可能与离子交换法制得的催化剂不大相同。  相似文献   

3.
扫描电镜粉末样品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扫描电镜粉末样品制备的好坏,直接关系样品表面微观形貌的观察。样品在样品台上固定和样品表面镀膜,则是制备的关键。本实验使用火棉胶溶液做分散剂和粘接剂,对不同材料样品进行了固定,并对空气溅射的镀膜条件进行了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岩石,煤,石油等样品的有机质中发现一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如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烷,藿烷,脱羟基维生素E,含硫有机化全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等。其中二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是地质样品中陆源植物输入的重要标地物。  相似文献   

5.
在用稳态法对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量的实验中,发现样品的几何边界条件对导热系数的测量值是有很大影响的,在工程学上一般认为当扁圆柱形样品的厚度小于半径的1/10时,这一影响就可忽略。但实验指出,可忽略的几何边界条件受样品本身的导热性制约。本研究可以对未知材料的导热性先给出粗略的判断,然后再确定适于实验的样品的几何边界条件,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HPGe γ谱仪体源效率与源高度和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γ谱仪分析环境样品时,常遇到样品高度和样品密度与刻度标准体源不一致的情况,通常的方法是分别给出体源效率与样品高度和样品密度的拟舍公式,这在实际应用中很不方便。作者使用一个统一的二元二次多项式拟合公式,以描述体源探测效率与样品高度和样品密度的关系,并用经实验验证且由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出的一组效率、高度、密度数据,对其高度范围从9~70mm,密度范围从0.4~1.6g/cm^3,所相应的拟合公式进行了验证,其复相关性达到0.99992,最大相对残差小于0.7%。  相似文献   

7.
使用DSC,TG,FTIR,SEC,VPO表征了商业聚-(双酚-A-碳酸酯)(BPAPC)的结构。所有的样品具有相同的FTIR,几乎有相同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降解的起始温度。在DSC曲线上还是有一点微小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添加剂引起的。在2种不同溶液中(CHCl3 and THF),使用VPO测定了纯净的样品的数均分子量。使用SEC测定了样品在THF中,35℃下相对分子量和多分散系数。  相似文献   

8.
对采用不同温度烧结的Bi系2212相样品的R—T曲线测量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增高,R—T曲线发生由超导相向半导体相的转变,而且这种转变无法以CuO2面的结构畸变来解释.认为是因为烧结温度的不同导致了样品中载流子浓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样品超导电性的变化.烧结温度升高,样品中的载流子浓度减小,导致了样品由超导相向半导体相的转变,与铜氧化物超导体相图所显示的规律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化学分析和藻类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中藻类可利用颗粒磷(AAPP)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取自厦门湾、泉州湾和黄河口样品中AAPP为61~142mg/kg,占样品总磷之8.0%~20.2%.样品中非磷灰石无机磷是潜在生物可利用磷,磷灰石无机磷则难以被藻类利用.AAPP高低主要与样品物源区气候环境条件、磷的矿物组合、化学存在形态等有关,而与实验藻种无关.推荐用0.1mol/LNaOH~1.0mol/LNaCl(w/v=1:1,振荡8h),作为样品中AAPP的化学提取剂.  相似文献   

10.
Eu2O3超微粒的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Eu(OH)3超微粒样品,将样品在空气中于不同温度下热处理2h,得以了粒度不同的Eu2O3超微粒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Eu2O3超微粒样品粒度及点阵参数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Eu2O3超微粒中存在晶格畸变。对超微粒中晶格畸变与粒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对一系列La1-xAgxMnO3(x=0.05,0.015,0.25,0.35,0.45)多晶样品的临界成相温度进行了研究,发现临界成相温度与掺杂浓度x有着密切的相关系,并分析了样品的成相过程,指出+1价Ag离子掺杂LaMnO3,当x到一定数值时(对于本系样品,x≈0.15),样品中有Ag单质析出,样品成复相。  相似文献   

12.
从蔷薇科果树硅胶干燥叶片中制备DN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6种蔷薇科主要树种特别是杏属植物为试材,从DNA提取、模板DNA电泳分析、RAPD扩增和S-基因型特异PCR4个方面对硅胶干燥的样品与传统液氮冷冻的样品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硅胶保存的样品完全可以与传统液氮冷冻的样品得到同样的PCR扩增结果,甚至在减小褐变影响方面优于后者,且干制样品的DNA纯度均比液氮速冻样品高。研究表明,用硅胶干燥法保存的植物样品可以满足后期有关RAPD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且能保证野外考察时植物样品的DNA在运输过程中不被降解。  相似文献   

13.
低品位铁矿粉曾经主要被认为是废弃物。然而,随着对高级铁矿石需求的不断增加和铁品位的逐渐降低,目前铁矿石行业正把重点放在低品位铁矿粉的选矿上。此外,由于许多矿点缺水和各国政府新的节水政策,必须研究适当的干式选矿路线。本文评估了干式分级装置(VSK分离机)在提高两种低品位印度铁矿粉(样品1和样品2)铁含量方面的效果。矿物学研究(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表明,样品1是一个低品位的蓝色粉尘样品(51.2wt% Fe),样品2(53.3wt% Fe)中除赤铁矿和石英外,还含有针铁矿。采用Box–Benkhen统计设计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风机转速是VSK分离器中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运行参数,其次是进料速率。在最佳操作因子水平下,样品1可得到含~55wt%铁的细粒产品,产率为~40%,而样品2可在产率为~85%的情况下升级为~56wt%铁。结果表明,VSK分选机可作为选矿回路中一种有效的中间单元操作,提高铁矿粉的含铁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原位SPS热处理和管式炉退火获得SPS-AN MgB2线材样品.XRD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各样品中均有MgB2相生成.在SPS热处理阶段,样品出现许多MgB2片状颗粒.由于在SPS阶段样品分解程度不同,退火后样品的形貌出现明显差异.SPS-AN-800℃样品保持了较大的片状形貌,在颗粒边缘有杂相堆积,导致样品的Jc性能最差.SPS-AN-850℃和SPS-AN-880℃样品在退火过程中片状颗粒分解成纳米颗粒,产生了更多的边界钉扎作用.由于SPS-AN-880℃样品分解生成的杂相小颗粒更多,其Jc性能较SPS-AN-850℃样品更好.  相似文献   

15.
3C-SiC纳米粉烧结制备多孔碳化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3C-SiC纳米粉末压制成坯后烧结制备多孔碳化硅的温度和时间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烧结温度和时间对烧结样品平均孔径尺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烧结样品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100kPa压力的氩气气氛中和1600℃4h 30min~4h50min的烧结条件下,烧结样品的主要结构是3C-SiC,其他晶型基本消失;烧结样品具有大量的纳米孔,其平均孔径约为80~90nm。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鸡肉中痕量二氯二甲基吡啶酚。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影响样品纯化中回收率的各种因素,确定了纯化样品的最佳因素。样品中二氯二甲基吡啶酚回收率达90%,提高了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了不同尺寸的SiCf/SiC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及水淬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对水淬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交铺层的SiCf/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为553 MPa,层间拉伸强度为19.2 MPa。采用该复合材料进行水淬实验时,3次循环后出现明显裂纹,随着水淬次数的增加,裂纹发生扩展。样品尺寸增加时,S8和S12在水淬过程中均出现纵向基体裂纹,其中S12样品一端的5/6层出现沿纤维0°方向开裂的现象,因此S12在水淬过程中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开裂模式。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水淬过程中,S4和S8样品6/7层裂纹出现了先开裂后闭合的趋势,这可能是该样品中主裂纹扩展“挤占”次裂纹空间所致。通过对样品在水淬过程中的应力计算,发现样品尺寸增大时,由于温度梯度引起的热应力增加,S8和S12样中的应力接近40 MPa,因此出现了基体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18.
崔小斌  王新生  顾大伟  沈临江 《江西科学》2005,23(4):399-401,413
在含有不同金属盐的酸盐溶液中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导电聚苯胺薄膜样品,测量并研究了不同样品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的存在能够改善样品的电传输行为,表现为在金属盐酸盐的溶液中制备的样品具有更小的R60/R285和更低的TMOtt。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天然蒙脱石矿物,制备了一种新型混凝剂样品,蒙脱石-聚合硫酸铝,并在对3种含高浓有机污染物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考察了样品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对于有机污染物含量偏高的工业废水,蒙脱石-聚合硫酸铝是一种较事硫酸铝更具实用价值的絮剂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功率谱分析(PSA)和RAYLEIGH技术对由非物端棱镜选类星体和复合技术选类星体样品的红移分布的周期性进行了统计检验,发现对于本文所选的两个样品存在一个ζ=0.013的周期。为考虑此样品的完整性和每种选择效应对样品周期性的影响,对非物端棱镜选类星体的子样品以及各种技术选类星体样品的计算,并和1989年,1991年版类星体表比较,结果表明ζ=0.013的周期是一不随样品改变而变化的周期值,这说明类星体红移分布存在ζ=0.013的周期,此周期不应是样品的选择效应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