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注入碘油与明胶海绵颗粒抗癌药物栓塞化疗(S-TOCE)结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小肝癌30例均接受TOCE治疗,随访2~6年.结果:1,3年生存率分别为近93%,46%,生存>2年的患者主要死于肝外转移,生存<2年的患者主要死于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功能衰竭.结论:TOCE治疗小肝癌必须采用节段性动脉栓塞化疗(S-TOCE)与射频消融术联合应用,其治疗效果好于单纯行S—TOCE或射频消融术治疗.影响小肝癌近期疗效主要因素是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功能衰竭,影响其远期疗效主要因素是肝内肿瘤复发与肝外转移.  相似文献   

2.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的单层动态血管造影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单层动态肝动脉及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CT观察评价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特点。方法 :确诊且未接受过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33例 ,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 ,运用联合导管技术 ,在肝动脉造影CT(CTHA)、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CTAP)中运用单层动态扫描技术进行造影检查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 ,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全组肝癌均存在肝动脉供血 ,2 9例为明确的单纯肝动脉供血 ,4例为肝动脉和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明确的门静脉供血表现。在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上 ,时间 -密度曲线显示 :肝癌组织在CTHA上呈显著的强化 (P <0 0 5 ) ,在CTAP上无显著强化 (P >0 0 5 ) ;比较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与术后复查碘油CT的肿瘤同层面横截面积 ,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晚期肝癌血供以肝动脉供血占绝对优势 ,少数可见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门静脉供血  相似文献   

3.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其死亡率排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在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逐渐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其特点是准确性高、创伤小、出血少,可延缓肿瘤生长,延缓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健康、平稳,对治疗积极配合,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并发症.方法:观察总结在我科住院56例肝癌病人行TACE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结果:524例(占93%)有腹痛,48例(占86%)有发热,16例(占29%)有恶心呕吐,29例(占52%)AST升高,6例(占11%)血细胞减少.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少,化疗药物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能切除的肝癌的外科综合治疗。方法 对18例中、晚期肝癌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双相插管介入化疗免疫治疗。结果 1疗程后肿物体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或腹水减轻。结论 双相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严重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严重并发症原因。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456例,行734次介入治疗,观察疗效并记录并发症。结果:发生严重并发症24例,发生率为5.4%,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13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肺梗死4例、截瘫2例、急性肝肾功能衰竭1例;死亡19例,死亡4.1%;总体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47.1%、38.5%、9.7%、3.1%、1.6%,最长1例存活8年3个月。结论:TACE是中晚期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行介入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熟悉病理状态下肝血管短路走向,熟练应用介入操作技术,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全组 2 8例 39个肝海绵状血管瘤 ,瘤体直径 3 0~ 2 8 0cm ,平均为 (6 3± 4 5 )cm。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 ,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其中 4例术后 3个月再次行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 ;2 8例 39个病灶术后 3个月、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 :瘤体缩小 >5 0 %者 18例 (6 4 3% ) ,缩小 30 %~ 5 0 %者 10例 (35 7% )。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CHL安全有效 ,可作为CHL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护理经验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5年我院所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前后,由于精神因素、体质差异、化疗药物等的作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紧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结论:通过正确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可以使肝癌介入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张宝洲 《甘肃科技》2012,28(13):117-119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门静脉穿刺、胃冠状静脉超选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CPH)中的应用价值.对62例CPH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肝门静脉穿刺、胃冠状静脉超选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5.2%.随访6~12个月,57例(95.16%)未再出血,2例(3.22%)出血程度明显减轻(出血量降低约60%~75%),1例(1.61%)6个月内复发出血.双介入法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图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血供的判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5例肝脏肿瘤患者能谱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且在TACE术后3周进行肝脏能谱CT检查.所有患者均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能谱图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对能谱图像进行碘基图像重建,再对栓塞术后瘤体进行碘浓度测量、比较.结果:在65例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中,5例(第1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IC肝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60例(第2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血管减影检查(DSA)复查证实只有5例(第1组)患者瘤体仍有动脉供血,60例(第2组)患者瘤体没有动脉供血.结论:能谱CT碘基图能判断肝细胞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瘤体血供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并发症。方法:观察总结在我科住院56例肝癌病人行TACE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结果:52例(占93%)有腹痛,48例(占86%)有发热,16例(占29%)有恶心呕吐,29例(占52%)AST升高,6例(占11%)血细胞减少。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少,化疗药物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患者实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介入治疗配合护理。PTVE联合PSE介入治疗配合护理对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侵犯门静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造影证实靶血管存在后,先注入适量碘化油-抗癌药乳化剂栓塞肿瘤血和,再注入适量三联抗癌药。根据肝癌侵犯门静脉的大小,将其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类,并对这两类肝癌经TACE治疗后的初期和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损伤修补术后胆道大出血(简称肝术后胆道出血)发生原因及临床过程,结合文献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98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6例肝术后胆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全部为行肝损伤修补术后胆道大出血患者,出血发作次数为4~10次,其中早期2例及1例合并肝脓肿与腹壁窦道者行手术治疗,其余3例均紧急行腹腔动脉及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栓塞治疗.结论严重肝损伤患者初次手术如果止血或修补不完全,术后可出现胆道大出血,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在预测肝癌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门静脉及肝动脉内径、血流量及肝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集患者临床参数及术后复发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癌患者癌栓情况、临床分期与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相关(P0.05),有癌栓的患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大于无癌栓的患者(P0.05),RI值明显高于无癌栓的患者(P0.05);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期) B期患者门静脉流量、内径、RI值均明显高于BCLC分期A期的患者(P0.05);肝癌术后复发的患者RI、PI值明显高于无复发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ROC曲线显示术前肝动脉PI值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658,截点值为1.01; RI值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15,截点值为0.65.结论术前早期检测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参数对肝癌术后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讨胃周血管离断联合胃底环扎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并消化道出血方面的应用。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PHT并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来观察手术的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消化道出血停止。术后门静脉高压和压力梯度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周内死于肾功衰竭者2例,随访中因肝脏衰竭死亡2例,因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术后2年因出血性胃炎致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本组患者术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白蛋白(ALB)水平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期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切口感染、门静脉血栓各1例。胃周血管离断联合胃底环扎术应用在肝硬化PHT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因此,在临床治疗的应用和推广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肝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组观察病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d、7d、3周及6周时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d及术后7d的ALT,TBIL,DBIL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余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后短期内对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肝功能有较大影响,在治疗后要注意加强对患者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