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需要新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村庄改造,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体现。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2.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容。没有与建设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理解新型农民的内涵,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塑造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国 《科技信息》2007,(17):246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是基础,文化建设是关键。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元丽 《科技资讯》2010,(28):195-19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如何通过农民自组织学习的方式提高农民素质,及农民自组织学习的形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新型农民在建设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样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政治与法制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村精神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必然会引起农民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农民在新农村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便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最终适应新农村建设全面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边远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瑜 《科技资讯》2009,(27):135-1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注重于文化建设。目前我国边远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它已不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应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以推进我国边远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与农民血肉相连的民俗文化,直接影响了新农村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宝丰文化现象"是中原民俗文化的一支奇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宝丰文化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宝丰文化现象的民间特点和现代发展可以作为个案,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发展,以及如何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里探讨的文化建设是从狭义的文化出发的.文化建设又可分为大文化建设和小文化建设.大文化建设包括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艺术等各项事业的开展以及良好的乡风民俗、道德习惯的养成.小文化建设则是指文化部门直接管理的广播电视、文艺表演、音像市场、文物保护等项工作的开展及相关产品的提供.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我理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指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科学技术的推广、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其目的是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农村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表现在这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乡风文明"),也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因为只有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才能进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春青  王晓亮 《科技资讯》2012,(28):243-243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新农村的建设必须加速新型农民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思维的新型农民队伍,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军。这样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创新培养模式、改革培训方式、拓宽培训视野、提升培训标准、跟踪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则是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决策和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必须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本文将对在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做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党和国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农民是关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新型农民应当具有综合的能力和素质,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新型农民的建设,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建设新农村、林业要先行"林业既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安全等功能,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推进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能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优化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十五"期间林业从数量上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生态友好的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在林业产业效益和林业生态质量等方面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大做强两大体系,从而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民思想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重大实践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全面分析了当前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现状;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改进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久发展之计,就是要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人才队伍。作为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三代教育于一体的远程教育,应主动承担起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地位,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当前农村法制建设的重点是培养、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构建农民经济利益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李惠娜 《甘肃科技》2010,26(11):76-78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部门的重要力量之一,要充分认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服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职能主要有3项,即传播科学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及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是:一是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为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三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四是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不断培养造就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处于特定的现代化背景,它对中国现代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出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民组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培育新型农民不仅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