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缺水、土壤肥力低是影响旱地小麦高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旱地小麦增产必须围绕水肥这两个关键因素,在改善小麦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节水栽培措施,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郑旱一号小麦生育特点与栽培技术李友军韩如岩李根学付国占郑旱一号(郑州8915)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选育的适合在旱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经试验示范,表现出耐旱、耐寒、抗病、抗干热风、稳产高产的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品种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洛阳市小麦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 旱地占信阳地区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左右。长期以来,旱地作物产量水平低,其重要原因就是有机肥料缺乏,土壤瘠薄,结构不良,致使作物生长受到限制。大力发展绿肥,乃是增加土壤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旱地作物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本试验通过柽麻、绿豆、田菁几种旱地绿肥掩青作小麦底肥,探讨对小麦的增产效果。试验地为白墡土,肥力水平较低。前茬小麦,亩产200斤。麦收后机耕整地,深度8寸。试验地划分成四个大区,面积各为一亩,分别种植柽麻、绿豆、田菁。另一个大区晒垡作对照。  相似文献   

4.
小麦高产再高产氮肥运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高产再高产氮肥运筹模式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李友军付国占郭天财王绍中倒伏、贪青晚熟是高产地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两大历史性难题。一般认为,中后期施氮多或过晚是造成小麦倒伏、贪青晚熟的主要原因,因此生产上提倡重施底肥和冬前追肥。河南省小麦高稳...  相似文献   

5.
<正> “薄旱粗”是丘陵旱地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了提高旱地水分在小麦生产中的利用率,我们于1981-1984年在丘陵旱作麦区的洛宁县卡村,结合改革耕作制度和调整作物布局,对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总结出丘陵旱地小麦丰产栽培技术经验,及时指导大田生产,取得了小麦增产的好效果。一、试验处理及试验期降水量试验地选择在卡村的一块肥力一致的土地上,设一年一熟制的晒旱麦、绿肥掩青和  相似文献   

6.
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墒集水.地膜覆盖的保墒集水作用,对旱地小麦生产来说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个特性,在干旱年份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正> 豫西丘陵旱区年降雨量约为500-700毫米,多集中于夏季,因而在该区主作小麦生育期内降雨偏少。平均仅250毫米左右。这自然满足不了小麦高产的需要。因此,在二年三熟制中,如何利用夏季晒旱休闲,充分保蓄自然降雨,发挥土壤水库作用,保证小麦正常生长用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产问题。我们于1989-1990年在渑池县西阳旱农试区的红粘土上进行了有关研究,旨在探索一套有利于豫西旱区丘陵晒旱地蓄水保墒的耕作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淮南稻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380万亩左右,其中稻茬麦约190万亩。由于土壤粘重,耕作粗放,病害严重,尤其是雨量过多,造成水渍湿害,因此小麦产量很低,平均单产仅250斤左右。淮南稻区,尽管有不利于小麦生长发育的因素,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低产面貌是可以改变的。近年来,有些社队单产在500斤左右,高产田块单产达到700斤以上,这说明淮南稻区小麦,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淮南稻区麦的低产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湿害。小麦是既怕旱更不耐湿的旱地作物,这和淮南降雨过多,土壤粘重造成的湿害有很大矛盾。淮南地区小麦生长期间,常年平  相似文献   

9.
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墒集水。地膜覆盖的保墒集水作用,对旱地小麦生产来说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个特性,在干旱年份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旱地和灌溉地小麦叶片内源多胺含量的动态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亏缺胁迫导致小麦叶片内源多胺累积。灌溉地和旱地的小麦叶片早上7:00的内源多胺含量和叶片含水量均随发育期逐渐下降。但在中午13:00,小麦抽穗期,腐胺和亚精胺开始升高,到灌浆期,3种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同时出现大量增多。但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变化与早上和晚上19:00不同,水地多与旱地。抽穗期,灌浆期的叶片晚上变化趋势与中午相同,3种多胺的含量增加更多,但这时亚精胺、精胺含量旱地高于水地。  相似文献   

11.
<正> 在陕西省科技厅近日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户县兴农机械厂研制的2MXF--3/6小麦免耕复盖穴播施肥机受到与会专家好评 这种新型免耕播种机是根据多年从事旱地作物高产试验的著名农业专家李立科的设想研制的。来自高校、科研、农机等部门的10多位专家,观看了样机及其作业录像,并对厂方研制工作和技术经济报告  相似文献   

12.
墨西哥一乡村教师和一日本农业工程师合作,在墨西哥州大面积的试验田里种植杂交玉米,取得旱地每公顷收获十吨的高产(合亩产一千三百三十斤).过去该地区的最高产量为每公顷三吨(即亩产四百斤).在美国旱地玉米的平均产量为六吨半.这两人声称,如果辅以必要的灌溉设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麦绿色高产定向栽培的种植技术,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资源,建立3D模型库。本文基于虚幻可视化引擎开发了小麦绿色高产定向栽培仿真模拟系统,为小麦绿色高产定向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张重义 《河南科技》1991,(8):12-12,3
<正> 所谓超高产栽培技术是针对小麦生产系统,利用综合农艺措施,充分发挥品种的遗传潜力和自然潜力,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达到高额丰产之目的。我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小麦高产规律和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科研成果对指导小麦生产和发展栽培学科起到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欲提高小麦总产,除大力促进中低产麦田的均衡增产外,如何突破高产地区现有小麦高产水平,实现高产再高产,是当前值得探讨和  相似文献   

15.
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两条路线、两个阶级大博斗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九七六年,我们育成了高产、稳产、优质、抗倒的小麦新品种-郑州761.三年来,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我们对郑州761小麦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小麦粒重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之一。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提高小麦千粒重或使小麦千粒重稳定在本品种的应有水平很不容易。气候条件的千变万化,栽培措施得当与否,使千粒重忽高忽低,极不稳定,严重地影响小麦高产、稳产。 1979年豫北地区小麦千粒重普遍降低4—5克,大家认为是干热风的危害,但1976年小麦成熟期干热风并不明显,而千粒重降低幅度却更大,尤其是高产田块比较突出,以郑引一号小麦为例,只有34—35克,比正常的粒重要低3—4克,显然是由于肥水措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施用种肥能早生根,早分蘖,有利于苗期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旱地、薄地及晚茬小麦,施用种肥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常用的种肥有:  相似文献   

18.
小麦玉米吨粮田施氮技术探讨新乡市农科所耿平,李秋之,薛应征新乡供销学校雷晓天,马瑞芳近年来,随着我省小麦玉米连茬产量的逐步提高其面积在逐年扩大,出现了多处争创吨粮田的局面。然而,两个高产作物连茬生产中施氮效应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在连茬情况下对...  相似文献   

19.
<正> 许昌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将微机专家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已有三年历史、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为科技兴农开辟了新途径。许昌县有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农民重氮轻磷施肥不科学,不合理,造成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导致烟叶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小麦症青、倒伏、产量徘徊不前。方此,区划办以小麦、烟叶配方施肥为突破口,开发了微机专家系统应用于农业的试验示范。自1990年以来连续两年对50个农户的麦田、  相似文献   

20.
(一)来源及产量表现:‘.78104.’小麦,系堰师县农科所用堰师9号作母本、小燕5号作父本,经杂交于1986年选育出的一个新品种。1987一88年度在堰师县种植1500亩,据调查:本所火田亩产盯弓公斤;平川地区亩产盯5公斤至400公斤;丘陵旱地亩产200公斤左右,一般比堰师9号增产12%。表现抗旱、抗涝、优质、高产,是水旱地兼用的新品种。深受农民欢迎。 (二)特征、特性:该品属多穗型、弱春性、株高90cm,植株紧凑、生育期225天,杆硬不倒。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千粒重41克,口松易落粒。抗三锈、抗干热风、抗青干,比堰师9号晚熟两天。 (三)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