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仁为美"是儒家对居住环境的道德要求,儒家对此有高远的追求和具体落实的措施。今天我们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没有道德建构的层面,而儒家高远的道德追求和切近的道德引导和约束机制值得借鉴。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塑造良好乡风民风家风,对于在乡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心性之学直接关系到《白雨斋词话》的理论品质及其立论的内在肌理.“沉郁”作为一种深怀儒家道义信仰的贤人君子在道不可行、身处困境之中而依旧从善固执、忠爱缠绵的悲剧性情感,它即是一种极为难得的人格修养,也是一种高卓的词艺境界.由此可以得出“沉郁说”本身就潜藏着对“怨慕”之情和“弱德”之美的内在关涉.  相似文献   

3.
先秦各家学派的美学观奠定了我国美学思想的基础,其中简约之美更是影响到现代设计艺术的各个领域,本文对先秦各家学派的美学观中的简约之美进行探讨,指出它们主要来自儒家儒家文质彬彬’、绘事后素的简约之美,道家寂寞无为、疏简素淡的简约之美,墨家、法家去饰致用,尚质尚用的简约之美。  相似文献   

4.
汉代文艺思想最重要的特征是对先秦儒家文艺思想的经典性阐释。在这一进程中,董仲舒与《诗大序))的思想在汉代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们对于此后中国文化的基本模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从儒学诗教和时代背景两个角度对它们的相同之处作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5.
“文果载心 ,余心有寄”是《文心雕龙·序志》的核心思想 ,亦为《文心雕龙》之精神线索 ;“心哉美矣”更是刘勰的灵魂慨叹 ,其中的“心”与“美” ,兼及儒家与道家。“树德建言”与“傲岸泉石”是儒道两家的人生志向 ;“振叶寻根”与“攀云采锦” ,则是儒道两家的审美旨趣 ;而儒家的“为仁由己”、“内圣外王”与道家的“为道日损”、“逍遥无待” ,作为刘勰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 ,为《文心雕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早期写的有关“爱”与“美”的小说价值在评论界早已认可,但从艺术的直觉性来分析其早期小说却寥寥无几。其实王统照在早期凭着自己一时的直觉,所写的这些珍贵的作品,从西方理论家“直觉”的角度来分析,有着独特的价值所在,这就是小说所具有的审美情愫和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7.
人本管理是当今社会从企业管理到政府治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从现状检验到未来预测的一个标签性词汇,它指称的不仅是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更体现着观念格局和发展基础。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个概念的认识和把握,都处在纠缠不清的状况,以至于被许多人作了功利主义的理解和应用,成为其支配和占有他人利益的合理依据和手段。不仅曲解了人本管理的本意,更重要的是阻碍了认识观念的发展和管理格局的提升。通过对人本管理本真语意的探索,不仅厘清了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而且对于儒家人本进行系统梳理与客观评价,既在理论上,也在应用中为儒家人本管理实践的提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早期散文《笑》是"爱"与"美"的体现。主要从三方面: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加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9.
首先肯定了皮日休对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然后分析了皮日休对古文运动的代表韩愈等人"文以明道"观点的发扬,最后着重论述了皮日休通过对统治者的讽刺、鞭挞和对人个体生命的尊重,实现了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重实体轻程序"是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其背后则是功利主义的动机,而中国儒家文化推崇人文主义,反对功利主义,因此,我们需要对儒家经典重新解读,从儒家文化中寻觅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道路,真正实现法律资源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早期写的有关"爱"与"美"的小说价值在评论界早已认可,但从艺术的直觉性来分析其早期小说却寥寥无几.其实王统照在早期凭着自己一时的直觉,所写的这些珍贵的作品,从西方理论家"直觉"的角度来分析,有着独特的价值所在,这就是小说所具有的审美情愫和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2.
新儒家是接着历史上的儒家往下讲,而不是照着讲.历史上儒家与道家有诸多相通相近的地方,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顺此而下,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熊十力、牟宗三、冯友兰、方东美、唐君毅、马一浮等人都在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上对道家思想有所研究与吸收.现代新道家同样是接着历史上的道家讲,是对道家思想形式与内容的某种创新.现代新儒家与现代新道家的关系也与历史上的儒道关系类似,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现代新道家的建构刚刚开始,在时间上晚于现代新儒家,需要积极研究新儒家的成果,并从自己的立场上开展哲理的运思与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图书馆建筑应具备的建筑造型美、建筑环境美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美等方面阐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美不可缺少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先秦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儒家之“道”就一直被后人言说着。南朝刘勰、唐代韩愈、清代章学诚都曾作有同名《原道》之文,追本求源,探寻儒家之“道”,体现出他们对儒家之道的不同理解,也从宏观上丰富和发展了儒家之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论语》强调音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即合于仁德为善,表现平和中庸为美;道和乐具有本质的联系,存在的前提是“仁”;乐的地位从低于道,到趋于平等,乃至最终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制乐作乐更成为一个王朝不可或缺的政治使命;关注历史甚于现实的音乐思想到了墨子、苟子时期才有了较大的转变;始于孔子的儒家音乐思想并不是僵化和封闭的,而是基于历史并关注现实,不断调整和完善着的,这也正是后代王朝能把它纳入到统治思想主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语>强调音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即合于仁德为善,表现平和中庸为美;道和乐具有本质的联系,存在的前提是"仁";乐的地位从低于道,到趋于平等,乃至最终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制乐作乐更成为一个王朝不可或缺的政治使命;关注历史甚于现实的音乐思想到了墨子、荀子时期才有了较大的转变;始于孔子的儒家音乐思想并不是僵化和封闭的,而是基于历史并关注现实,不断调整和完善着的,这也正是后代王朝能把它纳入到统治思想主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里,"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试图从儒家几位代表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观点中梳理出儒家"和"的音乐思想发展脉络,并对几位思想家的论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刘春燕 《科技信息》2007,(27):479-480
本文从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形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地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早期儒家理论中,孝文化占据着核心地位,但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应如何看待儒家的孝文化?应如何在新时期将孝文化发扬光大?本文从儒家孝文化的传统内涵出发,通过"孝"的原初意义,论述了孝文化是当代重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批判地继承儒家孝文化思想,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忠德是儒家伦理学的重要德目之一,也是常被人误解的道德范畴。欧阳辉纯教授的《传统儒家忠德思想研究》一书从做人之忠、为政之忠等多维度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梳理和考证,阐释了儒家忠德思想的真正内涵,厘清了忠德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科学分析了儒家忠德的历史地位及其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代表了新时期研究儒家忠德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