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陕北地区温室番茄株高和径粗的影响,对进一步揭示株高和茎粗对优质高产番茄目标实现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在陕北地区延安市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基地进行,试验设施肥单因素,灌水量参照番茄生长需求规律,均采用相同灌水量,试验设计7个处理,(1)CK处理:N-P_2O_5-K_2O为480-240-300 kg/ha;(2)treartment处理:20%(96-48-60 kg/ha);(3)T2处理:40%(192-96-120 kg/ha);(4)T3处理:60%(288-144-180 kg/ha);(5)T4处理:80%(384-192-240 kg/ha);(6)T5处理:100%(480-240-300 kg/ha)和(7)T6处理:120%(576-288-360 kg/ha),灌水量为80%ET(蒸发蒸腾量)。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对温室番茄株高影响显著(P0.05),对径粗影响不显著;在不同施肥水平下,T1处理对番茄株高的促进作用最明显,T2处理对番茄径粗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因此,陕北地区温室大棚番茄推荐施肥量(NP_2O_5-K_2O)为T1(96-48-60)~T_2(192-96-120)kg/h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灌水量对黑果枸杞繁殖分配的影响.[方法]以2年生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控制不同灌水量,测定地上各器官生物量,计算繁殖分配.[结果](1)增加灌水量有利于黑果枸杞营养器官的生长,各处理间株高、冠幅、茎粗相对增长率都超过10%,分枝数超过30%,并且随生育时期演进,增长速度增加.(2)随着灌水量增加,黑果枸杞开花数量增加,各处理间相对增长率达30%左右,灌水显著高于不灌水;花粉数没有变化规律,差异不显著(p=0. 943);胚珠数灌水显著高于不灌水,但是当灌水量增大到40 m3/(667 m2)以上时,灌水量对胚珠数无显著影响;黑果枸杞P/O约为245. 31,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3)单株果实产量为大量灌水(40. 59 g)中量灌水(38. 08 g)少量灌水(27. 30 g)不灌水(20. 79 g),说明灌水量增加促进了黑果枸杞的产量;繁殖分配为不灌水(21. 1%)少量灌水(19. 1%)中量灌水(17. 9%)大量灌水(16. 4%),不灌水显著高于灌水,说明了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植物把更大的营养比例用于营养生长,只把少量的营养用于繁殖生长,造成了繁殖分配比例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滴灌条件下水肥互作对新疆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田间条件条件下以北疆棉花早熟品种新陆早7号为材料,进行膜下滴灌水脂互作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灌水和施肥各有一域值、一定水肥范围内产量随灌水或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某一值后随灌水或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灌水150m^3/666.67m^2、施纯N10kg/66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2)田间灌水量是限制滴灌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施肥量次之,同一施氮水平下水分的增产效应大于同一灌水处理下施氮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寿阳小黄”“和顺小玉茭”“榆社黄粒玉米”“左权黄白粒”等优良地方品种的玉米杂交种为实验材料,分析不同施肥量对杂交种玉米苗期及拔节期株高和茎粗、成熟期株高和穗位高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玉米各时期的株高、茎粗、穗位高均有明显影响,对玉米最终产量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施肥组较不施肥组的产量平均增幅在50%以上,225 kg/hm2的有机肥施肥量为最优施肥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地膜马铃薯后期脱肥导致马铃薯早衰的问题,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缓释肥种类的不同施用量、农民常规施肥量、马铃薯专用肥及空白对照为处理。结果表明:在荣泽缓释肥用量为750~1 050 kg/hm~2的情况下,马铃薯的生物学产量、块茎总产量、商品薯产量以及种植纯收益最高,并能提高马铃薯块茎品质,其次为农民传统施肥(1 350 kg/hm~2),再次为马铃薯专用肥(750 kg/hm~2),第4为海宁缓释肥(450~1 050kg/hm~2),最低为空白对照。施用荣泽缓释肥的马铃薯株高增长缓慢、茎粗较粗。  相似文献   

6.
在全程有机种植条件下,研究滴施液体有机肥用量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有机生产液肥施用量提供理论参考.在温室陆地栽培条件下,以“光辉101”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F1)、50(F2)、100(F3)、150(F4)、200(F5)和250(F6)kg/hm26个有机液肥用量处理,测定番茄植株形态、各部位氮磷钾含量、果实产量、果实品质及果实风味等指标.F3、F4处理植株形态指标表现最佳;处理F3植株氮、磷、钾累积量提升较大,分别较F1提高55.88%、66.41%和37.53%;处理F4单株产量、单果重、总产量均为最高,较不施肥分别提高33.03%、14.97%、32.57%,且此时相对利润最高,达46.82万元/hm2,较不施肥提高18.86%;施肥较不施肥番茄品质均有所提高,F2处理番茄硝酸盐含量最低,F3、F4处理番茄维生素C含量最高,F5、F6处理番茄可溶性蛋白和番茄红素含量最多;随施肥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番茄风味指标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适量有机液肥能促进番茄的生长及品质的形成,当施肥量为150 ...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位山灌区冬小麦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冬小麦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水量与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指标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通过影响穗数及穗粒数影响冬小麦最终产量,灌溉量通过影响籽粒质量影响冬小麦最终产量;水肥互作效应下,灌溉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比施肥量更明显;连续3 ...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在覆膜滴灌形式下对1年生多倍体青杨(Populus cathayana)扦插苗生长、根系形态、生物量积累和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出更适合其生长规律的滴肥方式,旨在提高多倍体青杨扦插苗质量的条件下缩短苗木生长周期,为不同倍性青杨扦插苗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倍体、3倍体和4倍体1年生青杨扦插苗为对象,设置覆膜滴灌下指数施肥(8.01 g/株, EF)、常规施肥 (7.98 g/株, CF) 和不施肥 (CK) 3种处理。每次施肥前测定青杨扦插苗苗高和地径,绘制生长曲线。在生长旺盛期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最终收获苗木后,分离根系对其进行扫描,获得根系形态指标。最后烘干苗木根、茎、叶测定各器官生物量。【结果】 生长结束时与指数滴肥处理相比,常规滴肥处理更显著地促进青杨扦插苗生长,苗高和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27.80%和13.81%(P<0.05),多倍体(3倍体、4倍体)苗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显著增加,4倍体青杨插条根系生物量最高为25.73 g。主要表现在多倍体苗木根系长度、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量分别显著高出对照182.60%、32.97%、122.02%、119.48%和178.25%(P<0.05),且各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3倍体>4倍体>2倍体植株的。常规滴肥下多倍体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高出14.66%,苗木单株光合产量较对照显著高出38.79%,且各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4倍体>3倍体>2倍体。覆膜常规滴肥苗木气孔导度低于指数滴肥,但却保持着较高的胞间CO2浓度,其中多倍体植株气孔导度大于2倍体植株的。【结论】 覆膜滴肥情况下,常规滴肥更有助于促进多倍体青杨扦插苗生长,3倍体和4倍体植株生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干旱区春油菜水肥高效利用的新途径,在青海省海西州进行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春油菜产量、水分利用率、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2P2K1处理下,株高、单株角果数和单株籽粒重明显提高;在N2P2K1处理下春油菜产量达到最高,为5 215kg/hm2;N,P,K肥在春油菜上的增产效果为NPK;施N量186.3 kg/hm2(N2P2K2),N肥利用率最高为36.58%;施P量158.7 kg/hm2(N2P2K2),P肥利用率最高为15.32%;施K量18.75 kg/hm2(N2P2K1),K肥利用率最高为55.97%。N2P2K1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达到了8.75 kg/(hm2·mm);最佳施肥(N2P2K1)较推荐施肥(N2P2K2)处理下的土地生产率、水分生产率、净收益和单方水效益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幼苗生长以及养分的影响,筛选适宜苗木生长的施肥方案。方法 以薄壳山核桃‘绍兴’子代1年生容器苗为材料,设置指数施肥(A)、常规施肥(B)和平均施肥(C)3种施肥方式,每种施肥方式设定0.5、2.0、3.5、5.0 g/株(编号依次为1、2、3、4)等4种施肥量,不施肥(CK) 为对照,共13个处理,分别测定苗高、地茎、生物量、根系及营养积累等指标,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 指数施肥下,薄壳山核桃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以施肥量5.0 g/株(处理A4)时苗木生长量最大;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下苗木生长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均以3.5 g/株施肥量时(处理B3和C3)达到最大值,且处理C3优于B3和A4。苗木养分积累情况表明:指数施肥方式下,除P元素外,N、K元素的积累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表明指数施肥处理下苗木生长处于贫养;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方式中,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处理养分积累量均先上升后下降,以施肥3.5 g/株时达到最大值,其中以C3最优, B3次之。结论 本试验以平均施肥方式、施肥量为3.5 g/株有利于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苗高、地径、根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等指标表现较优,苗木质量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