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树萌芽更新及持续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杨树萌芽更新特性生产纸浆、能源及刨花板等木材原料是一种轮伐期短、产量高、投资少的重要经营方式。笔从杨树萌条的发生形式、影响杨树萌芽更新能力的因子、影响萌条生长的因子、杨树萌芽更新林分的生产力及萌芽林分持续生产力的维护等5个方面阐述了杨树萌芽更新的技术和生产力的维护,杨树萌条的发生形式以萌芽条为主,根蘖条相对较少,且萌条大多成簇状分布;杨树萌芽更新能力与伐桩年龄、轮伐期长短1伐桩粗度、采伐季节  相似文献   

2.
巨尾桉萌芽更新不同密度处理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每个伐根保留萌芽条1株,2株和3株的方式进行巨尾按萌芽更新试验,以探讨不同留萌方式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生巨尾按萌芽林的胸径生长量(cm)序列为留萌1株(11.03)〉留萌2株(9.26)〉留萌3株(7.82),差异极显著;3种留萌方式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但提高留萌密度有利于萌芽林枝下高和高径此的增加;林分蓄积量以留萌2株(121.584m3·hm^-2)的最高,分别比留萌1株和留萌3株的高37.59%和1.99%,适当增加留萌密度对于提高短周期按树萌茅林的蓄积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豫南杉木萌芽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点试验观测和典型抽样调查,研究了豫南杉木萌芽林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杉木萌芽率随伐桩直径增加而下降,平均萌芽率可达90%以上;萌芽林生长与立地条件和原杉木生长情况有关,山区和丘陵立地条件为10立地指数以上;萌芽林生长前期快于实生林,但其树高、胸径、材积和生长过程与实生林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石漠化地区先锋树种茶条木伐桩的萌蘖特性,以砍伐强度和伐桩高度为因子,研究了茶条木在不同砍伐强度(全伐和择伐)和伐桩高度(20、40和60 cm)处理下的伐桩存活情况,以及萌条的数量和生长量等特征。结果表明:砍伐近1年后茶条木伐桩的萌蘖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9.24%和88.55%,其中伐桩存活率显示择伐大于全伐、高桩大于低桩并与伐桩基径大小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茶条木伐桩萌蘖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萌条死亡率较高,单个伐桩的萌条总数和萌条存活率分别为7.3个和54.9%,两者在砍伐强度相同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增大。主萌条的平均株高和平均基径分别为168.7 cm和12.38 mm,伐桩萌条平均生长率为40.8%,三者均表现出全伐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增大、择伐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下降的特点。根据试验观察结果并结合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的需要,择伐和留桩20 cm是茶条木比较理想的砍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季节采伐试验,获得杉木伐桩休眠芽始萌发期,萌发量,萌发动态及越冬萌条生长状况的数据,经统计分析,揭示了采伐季节对杉木休眠芽萌发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了杉木林萌芽更新的适宜采伐季节和最佳采伐季节。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理老化程度杉木外植体的组培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12株28年生杉木树冠上取条,嫁接在1年生实生苗根系上作为复壮母株,用同一株树的基部萌条杆插苗作为对照母株,上述2种母株经过几次在地面下切割,使其重新萌条和长出根系,然后用新的萌条作外植体进行组培试验,即第1组材料,同时,直接从10株20年生杉木上采取上部萌条作外植体进行同样的组培试验为第2组。共进行了9次继代培养,用成对样本T检验法比较同一无性内两种外植体的差异用成组样本T检验法比较两组无性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成树上部侧枝外植体的芽分化数量、嫩梢数量、嫩梢长度、生根率、根长等性状均始纳税极显地低于树干基部萌条和经复壮处理的外植体;复壮外植体与基部萌条的差异在最初的3次继代培养中仍然存在,但在以后的继代培养中消失了,谤些结果表明,嫁接、切割、生根和组培对杉木有明显的复壮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施肥强度和更新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的长期影响,对提升人工林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FORECAST模型模拟了不同施肥强度和更新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的长期影响,达到优化经营杉木人工林的目标。研究表明,在中等立地条件下,150 a不同施肥强度处理对总固碳量的影响依次是:60 kg/hm~2N120 kg/hm~2N30 kg/hm~2N0 kg/hm~2N,适宜的施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如果过量会造成土壤"氮饱和"效应。杉木实生林生物碳储量要高于萌芽林,但萌芽林在水土保持、土壤养分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在萌芽林下补植阔叶树形成杉阔混交林是一种理想的固碳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育能够利用木糖高产乙醇的酵母菌株。【方法】采用Co60诱变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筛选乙醇产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原始菌株、突变菌株的生长发酵特性和两个菌株对高浓度木糖、乙醇的耐受性进行比较。【结果】在YPX培养基上筛选获得1株能够高效发酵木糖的突变菌株1K-9。该菌株在50mL 15%FM发酵84h,发酵液乙醇含量最高达(51.034±0.112)g/L,比原始菌株提高10.05%;在500mL 15%FM发酵96h,乙醇含量最高达(51.390±0.119)g/L;在500mL 20%FM发酵156h,乙醇含量最高达(52.496±0.513)g/L。菌株1K-9在HSM培养基或含4%~5%乙醇的YPX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含6%~7%乙醇的YPX培养基中生长缓慢。【结论】Co60诱变对于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菌株是有效的,能选育出木糖高产乙醇酵母菌株1K-9。  相似文献   

9.
火炬松树干液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采用ICT-2000TE树干液流测定系统,研究了密度为1020株/hm^2的11年生火炬松秋季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火炬松树干液流表现为单峰曲线,日出后,树干液流迅速上升,峰值出现在中午前后,日落后至次日日出前液流微弱或几近无上升液流;树干液流速度白天10时至17时平均约26cm/h,最大达到54cm/h;不同径阶火炬松树干液流流量差异极显著。4株样木的胸径分别为13.5,10.2,15.7,16.6cm,秋季耗水量分别为13.28,13.27,36.33,49.80kg/d。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次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气温、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逐步回归建立的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伐剩余物活植被对尾巨桉萌芽更新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伐根覆盖与不覆盖试验研究表明,伐根覆盖对尾巨桉萌芽条生长没有影响,但对萌芽力有极大的影响。伐根覆盖处理的萌芽率仅69.4%,6个月时保存率仅60%左右,而不覆盖的萌芽率和保存率可高达90%以上。覆盖与不覆盖间的伐根萌芽条数、桩均条数及萌芽率等萌芽力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因此,伐后萌生前的林地清理以采用伐根不覆盖为宜,即伐后不炼山并将伐根周围40cm~50cm范围内的采伐剩余物及杂草清理干净,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萌芽更新效果,同时又省工、省钱。  相似文献   

11.
杉木休眠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杉木是针叶树种中萌芽力很强的树种之一。其1年生的初生茎就着生休眠芽(亦称潜伏芽)。本文对杉木休眠芽着生的位置、生长、分枝和死亡的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并讨论了造林时与此有关的栽植深度和萌芽更新时的伐桩高度。  相似文献   

12.
大头茶种群的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异龄结构的大头茶种群划分为各部份功能群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大头茶种群个体数量分布格局主要由苗木群格局决定,种群生物量格局由大树群格局决定;影响大头茶种群格局的因素主要是:①大头茶的强萌生性和弱散布性;②环境因子格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NaCl对苏棉8、12、16号,泗棉3、4号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NaCl对胚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低浓度的NaCl浸种可以促进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加有NaCl的培养基对泗棉3号种子萌发及继代培养的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NaCl对胚状体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艾蒿对冰草和披碱草生长的化感作用,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蒸馏水作对照,研究3种不同梯度(50,100,200g/m2)的艾蒿茎、叶水浸提液对冰草和披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时期,艾蒿茎、叶水浸提液对冰草和披碱草的化感作用不明显,只有冰草的萌发指数受到艾蒿茎不同处理水浸提液的影响显著;在幼苗生长时期,艾蒿茎、叶水浸提液对冰草和披碱草幼苗芽长和根长的化感作用显著,其中冰草和披碱草的根长受到了艾蒿水浸提液的显著抑制,且抑制作用随水浸提液梯度升高而加强,另外发现冰草的干重随水浸提液梯度升高而增加,随水浸提液梯度降低而减少.这说明:艾蒿茎、叶对披碱草和冰草存在一定的化学抑制作用,有可能会通过雨水淋溶后抑制受体植物幼根的生长,从而来扩大自身种群而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为了恢复和扩大天然草地优良牧草的比重,建议在天然草场中应尽量减少艾蒿凋落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在发芽期间用60mmol/L的复合盐对茴香种子进行处理,出苗后再分别用30mmol/L、60mmol/L、90mmol/L的复合盐进行幼苗处理,观测了复合盐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发芽期用复合盐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盐处理组在出苗期前的干物质质量下降速度比未处理组快,而出苗后的干物质量比未处理组高.幼苗期用30mmol/L、60mmol/L的盐处理对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用90mmol/L的盐处理对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种子发芽期盐处理后再进行幼苗期盐处理,对幼苗的生长比单独处理种子或单独处理幼苗效果都好.  相似文献   

16.
Na2Fe-EDTA对萝卜芽苗菜富铁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Na2Fe-EDTA对青萝卜芽苗菜叶面喷施试验,研究了其对青萝卜芽苗菜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体铁富集的情况.结果表明:铁处理浓度为0~35mg/L时,青萝卜芽苗菜随铁浓度的增加其铁含量也增加,在此处理浓度范围内,萝卜芽苗菜的芽长、芽干质量和芽鲜质量、根长、根鲜质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苦楝叶乙醇浸提物对几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楝(Melia azedarach)叶乙醇浸提物处理大豆(Glycine mac)、水稻(Oryza st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及玉米(Zeamays)种子,观察浸提物对几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2.5~1000μg/mL浓度范围内,浸提物对几种作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水稻和小麦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玉米和大豆的抑制作用稍弱,在1000μg/mL浓度时,浸提物可完全抑制水稻和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而大豆和玉米的萌发率仍超过70%,对大豆幼苗的苗高和根长,玉米幼苗的苗高抑制作用均低于50%。  相似文献   

18.
 芽苗菜风味独特、品质柔嫩、营养价值高,但在生产中通常使用一些生长调节剂或微量元素溶液进行浸种或喷洒,易造成化学物质在芽苗菜内积累。光环境调控技术采用物理手段调控植物生长,符合绿色农业的要求。本文针对芽苗菜的研究现状、芽苗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综述发光二级管(LED)光调控技术在芽苗菜生产中的研究进展,展望LED 光调控技术在芽苗菜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几种化学物质对豌豆幼苗生长及富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硒在豌豆幼苗中的含量,调查化学物质对豌豆幼苗生长和富硒的影响,在豌豆幼苗生长期间,喷施硝酸钾、磷酸二氢钾、蔗糖、无根豆芽素,在苗高2.5,5.0和7.0 cm时,喷施100 mg/L亚硒酸钠,结果表明,10 mmol/LKH2PO4和30 mmol/LKH2PO4处理对豌豆幼苗生长和全硒、大分子结合硒的含量提高具有较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