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跃 《大自然探索》1995,14(4):64-68
环境变化时常与地貌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为挖掘或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政策的制定是离不开地貌学研究的支持。环境决策是涉及到概念、规划、执行和管理等多层次的决定过程,地貌学在这些过程中是能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的。作为为环境决策服务的应用研究.地貌学可以研究各类地质、地貌现象的基本背景,评价人类活动的后果,预测人类活动的后果提议及评价环境的某些政策。  相似文献   

2.
周航 《科学通报》1962,7(1):41-41
中国地理学会于1961年11月28日在上海召开了地貌学术讨论会,并宣布成立地貌专业委员会。这次会议共收到七十三篇论文。归纳起来,可分为下列四个问题:1.我国地貌学的任务和今后发展方向;2.地貌学如何为农业服务;3.流水地貌的若干理论问题;4.地貌制图的原则和方法。到会代表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貌学真正的发展只是在解放后才开始的,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人民对于发展科学事业予以很大的注意,对于地理科学也是这样。1949年以后,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开始培养地貌学方面的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建立了地貌组,开展了地貌科学研究与地貌调查工作。许多生产部门,在解决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任务(砂矿及其他有用矿物的普查与勘探、水工建设、铁路的修筑等等)时,也开始广泛地采用地貌方法。但是,许多重要的地貌学问题还研究和解决得很不够。  相似文献   

4.
丹霞地貌,是由中国地质学家命名的地貌学名词,指的是一种有着特殊地貌特征以及与众不同的红色地貌景观。迄今中国已发现并被证实的丹霞地貌共有800余处,分布在20多个省份。  相似文献   

5.
严钦尚 《科学通报》1962,7(3):23-23
1961年11月中国地理学会地貌工作者在上海集会,对我国地貌学的任务与方向进行了专题讨论,主要结论已见于沈玉昌同志的“我国地貌学的任务与方向问题的商讨”一文(科学通报1962年1月号),本文仅就深刻影响到地貌学发展的若干观点,如地貌学的科学性质、内力与外力、历史过程与现代过程、定性与定量、资料与观点、综合与专精、理论与实践等方面问题,提一些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6.
地貌学是地理学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它是地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因此,世界地貌学的发展除地理学者的工作外,地质学者也作了重要贡献。例如,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就曾对我国构造地貌和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地貌学也是这样,近年来,它与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工程方面的渗透结合越来越多,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陈钦巒 《科学通报》1964,9(3):277-277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第一次校际地貌学术討論会于1963年12月17—2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参加这次会議的有正式与列席代表共73人,收到論文117篇。会議检閱了最近两年来我国地貌学研究,特別是高等学校地貌学研究的成果。这次会議按論文的性貭分为:河流地貌与区域  相似文献   

8.
近3 万年来巴丹吉林沙漠的景观发育与雨量变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小平 《科学通报》2000,45(4):428-434
在对巴丹吉林沙漠不同地区进行了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数个高大沙山的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研究,对该地区近3万年来景观发育、雨量演变的过程和机制找到了新的证据,巴丹吉林沙漠的沙丘普遍具有4个代表较为湿润环境的古沙丘胶结面。依据测年数据推断,该沙漠地区在近3万年以来有过4次比现代湿润的时期。沙丘大面积的被固定和广布的古湖泊及湖岸阶地都说明,研究地区的气候在近3万年来有周期性的波动,这暗示着西风环流和东亚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其实很多人并不陌生,但它们的名称如此相似,是地学中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若是这两种地貌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能准确区分它们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种地貌。丹霞地貌:流水侵蚀的产物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虽然这是一个由我国地质学者创造的地貌学名词,但它并  相似文献   

10.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与海原断裂带的精细地貌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形资料是活动断裂研究的基础,机载激光雷达测距(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系统的出现为精确高效获取精细地貌形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海原断裂带机载LiDAR扫描项目所获得的地形数据,发现1920年海原地震在哨马饮区段的同震位移,并测量得到水平同震位移约为8.6 m,垂直同震位移约为0.8 m.另外,还得到哨马饮冲沟累积位移量精确值,结合前人测定的阶地年龄,估算海原断层全新世以来的水平方向滑动速率为4.0±1.0 mm/a,抬升的垂向速率下限为0.4±0.1 mm/a.海原断裂带机载LiDAR实验表明,基于LiDAR数据的精细地貌定量化研究可以准确获取同震位移和累计位移,减少滑动速率的不确定性,得到之前难以计算的垂直运动速率,从而加深对断裂带地震活动性和复发周期的认识,理解全新世以来的断层活动特性.  相似文献   

11.
李辉 《世界科学》2012,(8):27-30
华东师范大学的陈中原团队——陈中原、王张华、李茂田、陈静、韦桃源等人,通过对长江东海相互作用,以及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对地貌环境演变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以“长江河流一三角洲地貌环境演变: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项目,获得了上海市2011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本文是对这一项目的介绍说明。  相似文献   

12.
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成功举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和国际地貌学家联合会(IAG)支持,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和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主办,韶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5月26~28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召开.来自加拿大、美国、英  相似文献   

13.
构造地貌学: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交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造地貌学是发展迅速的新兴交叉学科.与传统地貌学不同,构造地貌学是一种定量地貌学,强调对地貌过程的定量描述,其核心概念是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相互作用,聚焦于以量化的方式具体阐述构造活跃造山带地区气候、地形、水文、物理和化学剥蚀、沉积以及岩石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首先阐释构造地貌学的主要科学问题与核心概念,即构造、气候和地表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后简要介绍构造地貌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对学科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测年手段(如宇宙成因核素和低温热年代学)和空间探测技术手段(如LiDAR).基于近年来构造地貌学的研究实例,梳理了构造-气候-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获得的一些重要认知,这些研究实例涵盖的时空尺度巨大:时间跨度从数小时到百万年,空间跨度从单个断裂到整个造山带.这些跨度广泛的研究对理解造山带的地形演化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最后,简要总结了构造地貌学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沈玉昌 《科学通报》1962,7(1):13-13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发生与发展的科学,它脱胎于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是它们之间的边缘科学。在地理环境中,地貌虽然不是最活跃的因素,但却是其中的基本因素;地球的形状直接控制着地表热量的分布,而海陆的差异、山  相似文献   

15.
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河床调整过程中的复杂响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炯心 《科学通报》1989,34(6):450-450
水库下游河床演变的研究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对水库下游河床调整的宏观趋势及河型转化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这表明,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我们所用的概念和方法还有待于更新。鉴于此,本文试图运用系统论中的复杂响应原理,对丹江口水库下游汉江中游段(丹江口至钟祥)的河床调整过程进行分析。系统复杂响应原理用于地貌系统的阐释,始于美国地貌学家Schumm。本文则将这一原理进一步用于水库下游河床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研究——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刁承泰 《科学通报》1992,37(18):1688-1688
城市灾害涉及面广,不少城市灾害的致灾过程、成灾程度和分布状况与城市地貌环境直接相关。我们将这种相关性称为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本文以重庆为例,对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进行定位量化的分析,从地貌学角度将城市划分出致灾等级。  相似文献   

17.
郑剑东 《自然杂志》2012,34(3):172-175
袁复礼教授 (1893-1987), 中国著名的地质、地理和考古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兼地学系系主任,其间参加了著名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在考察中发现大量动物和植物化石,尤其在新疆发现二齿兽和水龙兽等冈瓦纳大陆大型爬行动物化石,贡献卓著。他毕生从事地质调查和地质教育事业,笔者从其参与创建中国地质学会、西北科学考察、清华大学任教、考古发掘、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矿产资源调查等方面阐述袁复礼对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生态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个概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综合分析了人类与其居住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之后才提出来的。为了揭示现代生态状况的根源、它的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必须搞清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综合联系。 1.现代生态状况的起源整个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史,同自然环境及其在人类的具体活动影响下的变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分析人类早期改造其居住环境的起源,可以为有预见性地研究各种因素(自然的、人为的、社会的以及其他)提供综合素材。这里,我们只能涉及到这个问题的自然历史和历史哲学方面。  相似文献   

19.
俞锦标 《科学通报》1984,29(11):686-686
举世闻名的石林胜景,是一种特殊的古岩溶形态,为巨厚的石灰岩体经雨水强烈溶蚀、侵蚀,沿裂罅分割而成的石柱组合体。本文从地貌学、岩石学、古生物和相关沉积物的特点,阐明路南石林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与国民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构造地貌是地壳活动形成的地壳形态。它的形成时期较新、有些目前仍在发展,这对城市规划设计、大工程建设寻找地基稳定区域,乃至进一步认识地震规律、预报地震灾音、普查石油、天然气都有一定的意义。 1.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与工程地基稳定性。大工程地基稳定性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核电厂厂址、大水坝坝址选择必须要避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