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是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为本;或者说,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中心和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最高概括。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指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3.
《定西科技》2004,(1):1-1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同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现实性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的地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要不断增进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技智囊》2004,(5):21-22
科学发展观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不断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完成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保证,是开创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在理论上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政工作理念,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注重个性的发展。在实践中要坚持正面教育,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将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努力增强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合理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夯实社会发展的基础;着力实现民众诉求渠道,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五个统筹”的目标和任务。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本文力图从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要求着手深入分析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差距。进而提出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人才强国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琳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5):10-10,112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0.
梁丰 《科技信息》2009,(20):67-68
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是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也是指导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在高校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要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十六大的精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活殷实、政治民主、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口适量、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美好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高等教育就是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坚持教育创新,培育民族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发挥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和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发展战略,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成  赖小明 《科技信息》2008,(23):173-173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文章从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党建工作重大指导意义出发,系统阐述了当前高校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阐明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党建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发展,不断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从而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论全面协调框架下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增长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走过了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到生态、社会的可持续的道路。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全面协调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要求。全面协调要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相协调。在全面协调框架下可持续发展方式必须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制度创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以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区域间要素流动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以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社会作用原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途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支撑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7.
调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所以,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含盖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城乡、区域、改革开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是对高校德育提出的的本质要求与现实要求。高校德育实现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从学生出发,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全面小康社会”就是经济生活富裕,社会民主和谐,道德文化高雅,自然环境优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和第一要务,要加强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要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发展绿色GDP。把我国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安康和天人和谐的伟大国家。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发展观的一次新转折。意味着我们要从“物本位”转向“人本位”,要从片面强调“以经济为中心”的速度增长型发展转向“以和谐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抓住这个支点来撬动整个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民主,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