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奕峥 《科技资讯》2014,(31):232-232
近些年来,校园音乐文化在高校学生中间迅速传播和发展,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新的变化,其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大学校园音乐文化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文化形态,是大众音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具有校园文化的特殊性,又与大众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大众音乐文化种类、内容日益繁多,交流空间、途径更加广泛,这些多元的大众音乐文化必将对大学校园音乐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怎样把大学生校园音乐文化和社会中的大众音乐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能很好地开展起来,这是该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马聪 《科技信息》2007,(20):151
音乐具有多重社会功能,首当其冲的是其基本功能--艺术功能,音乐在体现其艺术功能时是完全没有任何目的性的,是人类听觉理想的感性显现.本文就我国古代至今音乐审美的发展走向,浅析当代大众应怎样进行音乐审美.  相似文献   

3.
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形态决定了中国市民大众独特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特征。当下出现的"文化时潮"是社会发展的因素,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这一现象,可以透视中国市民大众的艺术审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文化领域一直倡导的传统的精英文化显示出衰退的迹象,与此同时平民文化逐渐兴起。这从《百家讲坛》、“超级女生”、“聊新闻”等报道方式、网络短片的大受欢迎中可以看出。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平民文化的产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精英文化,因为那是中华文化的出色代表;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推崇平民文化,也要看到其中充斥的商业性。要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惟有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走市场化的道路,追求一种平实、融洽、和谐的文化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4,(1):59-61
进入新世纪以来,民乐的受众群体依然有限,而缺乏大众的关注将会限制民乐的前进道路。专业民乐发展应注意到大众审美习惯,专业民乐发展与大众音乐文化融合,是一个突破口。保留民乐在专业上的精华,在形式和内容上尽可能贴近大众审美习惯,雅俗共赏,这并不是颠覆,而只是改革。  相似文献   

6.
透过“超级女声”现象,以青年的青年文化特征为着眼点,对青年的亚文化、民主化、信息化、主体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青年组织回应这一青年文化现象的对策,使青年组织在新时期加强凝聚青年、动员青年、感动青年的力度,弘扬积极、活泼的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7.
胡少林 《科技信息》2009,(20):230-230
“超级女声”作为一档娱乐性质的节目,在湖南卫视热播,马上就在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股超级风暴,红遍了大江南北,并得到了观众和新闻媒体记者的热烈吹捧,创造了电视媒体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一个奇迹。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基本上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良好发展的,井水不犯河水,各登各的场。  相似文献   

8.
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中,大学审美文化不仅要传承其优良的理念和价值,也要与时俱进,对其不足加以构建与完善。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一方面要传承其人文性、引领性的理念,同时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创新性与超越性相结合、以追求和谐美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理念,还要在传承大学审美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苏怡多  李坤 《甘肃科技》2012,28(8):101-103
文化传播的特性决定了不论任何一种介质的传播方式,都要以获得受众为最基本、最核心的传播目标.近年来,音乐选秀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上演,这种由选秀形式所展开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其受众群体的广泛性和参与性.音乐选秀形式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音乐欣赏与文化选择的机会,文化传播也伴随着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在商业竞争的驱使下向着更为专业的方向发展.通过对音乐选秀现象的分析来探寻其与文化传播的关系.旨在表明,音乐选秀对文化传播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前沿性.  相似文献   

10.
以悲为美、以乐写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历代传承的审美倾向,“悲”作为重要的审美风格始终贯穿于整个戏曲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在文化记忆的视域下,通过分析中国戏曲音乐尚悲之传统,探究庐剧音乐“悲”之审美风格形成和构建的文化根源,阐明当代庐剧音乐审美风格由悲怨、悲切和悲苦向悲慨、悲壮和悲悯嬗变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试论普通高校音乐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音乐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构建校园音乐文化,使音乐文化在大学校园中扎根,并以此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校园音乐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构建校园音乐文化,使音乐文化在大学校园中扎根,并以此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中话语转型的学理诉求和审美对一般文化领域强势介入的姿态促成了当代美学的文化转向。审美文化在当代更是消费大众审美狂欢的盛宴,繁荣的表象却遮蔽了"小众"生产者制造的审美文化"传播假相",由此带来当代审美文化的感官化、娱乐化、虚拟化和可塑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背景下,怎样解读《超级女声》引起的轰动效应,这既是一个文化命题,也是一个社会命题,从文化民主、社会心理、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等层面解读《超级女声》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徐晓星 《科技信息》2009,(20):250-250,253
本文通过《卡通造型》的授课过程发现“个性化”体现和“大众化”体现的教育倾向问题,重点从高职教育和企业需求分析此两种教育倾向的关系,并提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以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小说为切入点,将文学作品中的暴力现象置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大视野中进行探究,从审美文化史的角度审视,新时期以来不同阶段的文学作品中的暴力展示,可以看到,寻根思潮之下的暴力描述,更多地是一种民族活力与原始生命力的展示;先锋文学中的暴力描述,虽不可避免其“文本实验”的缺点,但更多地具有一种批判性的指归;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有雅俗流变的趋势,其中的暴力现象不免有商业目的;世纪末以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形势下,暴力在文学作品中恭未有特别展示,而莫言的《檀香刑》用语言的狂欢与审美化的笔调赏玩暴力,也契合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姜晓利 《科技信息》2008,(11):173-173
站在21世纪的舞台上,当我们冷静而理性地观照与思索通俗音乐及其审美价值取向的时候,我们会猛然发现:通俗音乐所反映出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远远超越了通俗音乐本身的艺术之美。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同时是极其耐人寻味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网络音乐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网络音乐的了解也随着社会各界对网络音乐的关注而逐渐深入。但是这其中就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问题,基于此,文章选择了音乐审美观、学生文化以及伦理三个角度,就网络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当代媒介形式对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尤其对审美文化的扩展性方面来看,当代媒介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已确立,虽然审美文化对媒介的变化存在着依赖性,但是忽视了媒介文化对美和艺术的影响,破坏了其本源和模仿现实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进中国非遗音乐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国非遗音乐文化、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民心相通,应坚持和弘扬非遗音乐文化的民族性、精选非遗音乐文化对外传播内容、拓展非遗音乐文化对外传播途径、构建非遗音乐文化对外交流机制,让海外受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在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同时提升我国非遗音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