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一致性采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非一致性采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的可行性,利用三维高斯射线束正演模拟方法对储层段做照明度模拟
分析,量化了不同观测系统参数对储层面元接收能量的影响,得到了影响储层成像照明能量大小和均匀度的最主要因
素是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分布,即观测系统参数中的最大炮检距和接收线距的大小。当储层速度变化小于观测系统参
数变化给面元接收能量大小带来的影响时,更有必要对时移前后数据体的观测系统进行一致性的匹配处理,这一步处
理的重点应该是面元重置和面元内炮检距与方位角分布的匹配。S56 区块一套非一致性采集的实际资料匹配处理试
验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地减小非储层段的地震响应差异,放大储层段的地震响应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勘探中,观测系统的设计对提高采集资料的品质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常规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复杂的地形需求,针对复杂地区提出了基于目的层反射能量二次导数的炮检距设计思路。在地震照明的基础上,构建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观测系统接收目的层能量最大及效率最高的原则,将积累能量和能量导数结合起来,设计最大炮检距。通过对塔西南复杂山地地区实际资料建立模型的模拟实验,推断出观测系统的最大炮检距,为复杂地区的最大炮检距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菲涅耳带是衡量地震横向分辨率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水平界面和倾斜界面两种情况下的非零炮检距菲涅耳带方程进行了理论推导,给出了相应的数值算例,指出了菲涅耳带在非零炮检距情况下表现为椭圆的性质,并对非零炮检距情况下地震绕射波能量的主要分布范围做了定量阐述。研究结果表明,炮检距是影响菲涅耳带椭圆大小和形状的主要因素,炮检距越大,椭圆面积越大,离心率也越大。界面倾角对椭圆大小和形状的影响相对微小可以忽略不计,但界面倾角却是影响椭圆中心位置偏离反射点程度的主要因素,倾角越大,椭圆中心在反射点下倾方向上偏离得越远。这一结论对于指导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资料处理参数的选择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对常规意义下菲涅耳带概念的扩充。  相似文献   

4.
非零炮检距菲涅耳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菲涅耳带是衡量地震横向分辨率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水平界面和倾斜界面两种情况下的非零炮检距菲涅耳带方程进行了理论推导,给出了相应的数值算例,指出了菲涅耳带在非零炮检距情况下表现为椭圆的性质,并对非零炮检距情况下地震绕射波能量的主要分布范围做了定量阐述。研究结果表明,炮检距是影响菲涅耳带椭圆大小和形状的主要因素,炮检距越大,椭圆面积越大,离心率也越大。界面倾角对椭圆大小和形状的影响相对微小可以忽略不计,但界面倾角却是影响椭圆中心位置偏离反射点程度的主要因素,倾角越大,椭圆中心在反射点下倾方向上偏离得越远。这一结论对于指导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资料处理参数的选择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对常规意义下菲涅耳带概念的扩充。  相似文献   

5.
辽河探区外围盆地龙湾筒地区是典型低的信噪比地区,因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其深层反射能 量非常弱,成像精度很低。那么能否从优化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角度来尝试解决此难题,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观测系统设计阶段,作者使用了基于模型正演和照明分析方法的观测参数优选技术,来进行道距、最大炮检距和炮排距的选择,从实际生产的地震剖面来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SED)是近些年野外采集领域兴起的新技术,该技术基于地震采集模拟软件,充分利用探区已有的地质成果和地球物理参数,建立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模拟采集,并结合相关的理论技术辅助野外地震施工设计,形成了从基本参数的设计论证,观测系统的属性分析,到地震模型的模拟采集等一套完整的地震数据采集论证体系。在福山凹陷博厚-皇桐地区三维地震采集施工设计中充分运用SED技术进行基本参数的设计与论证,优选了12线3炮细分面元观测系统,属性分析表明,该观测系统在保持主测线方向覆盖优势的同时,实现了较宽方位角激发接收,有利于压制侧面和散射干扰及提高静校正耦合效果,近、中、远炮检距分布均匀,有利于速度分析。以合理的覆盖次数和相对较少的设计炮数,节约了勘探成本,实现了地震采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对比目前生产实践中所使用的几种常见的窄方位与宽方位观测系统、多接收线与重复炮点的宽方位观测系统、陆上水网地区与滩浅海过渡带的宽方位观测系统的参数与属性,说明了三维地震采集宽方位观测系统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应该大力推行的技术。提出了对于道距、线距和炮点距完全规则相等的全方位三维采集观测系统的理想目标,认为海底电缆(OBC)技术、陆上万道采集系统、微机集群技术的推广使全方位、高密度及高覆盖观测系统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克深地区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造成资料采集困难。针对工区资料信噪比低、成像不精确的问题,采用已有的采集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退化性处理,得到排列长度、接收线数、炮密度等基本观测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区的地球物理模型,计算目标层的照明度,根据共反射点能量均匀及接收效率最大原则,对炮检距、接收线数和炮密度3个采集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对提高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试射方法难以解决每一个炮检对存在多条射线的问题,而且每一次观测系统变化都需要进行试射和迭代的完整流程。基于波场上传试射的三维射线追踪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目标层控制点进行波场上传试射,并基于目标层针对每一个炮检对进行迭代,从原理上解决了每一个炮检对存在多条射线的问题,提高了CRP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同时,只要模型不变化,则试射结果一直有效;只要观测系统的炮位置不变化,则炮点到目标层控制点计算结果一直有效,提高了三维射线追踪的计算效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四川盆地东北部罗家寨地区为高山、高陡复杂构造和含油气各向异性的地质体相对集中区,对其精细解剖迫在眉梢,二维勘探和窄方位角三维勘探已不适应。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在深入分析大山区全三维勘探的特点和难点后,提出了采用中间激发8×5次覆盖、线距400m、最小炮检距为565.7m,最大炮检距为4216m的全三维观测系统;三维浮动基准面处理、层析静校正、偏移速度场的串级构建等全三维处理技术;波动方程正演、多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叠后裂缝检测等全三维储层预测技术。形成了一套山地全三维采集、处理、解释和储层预测技术,已在川东北部罗家寨地区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型数据的共反射面元叠加初步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共反射面元的旅行时响应由三个波场属性参数确定 ,相比常规共中心点 (commonmiddlepoin ,CMP)叠加和倾角时差校正 (dipmoveout,DMO)叠加 ,CRS叠加算子能够将地下反射点附近一个邻域内的能量进行聚焦并实现同相叠加 ,因此能得到更好的零炮检距剖面 .通过在模型数据上的试算证实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姚汉俊 《山东科学》2010,23(4):43-50
印度尼西亚BINJAI区块地表广泛分布沼泽相,是典型的沼泽区。针对工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首先对采集参数如采样率、道间距、最大炮检距、动校拉伸、速度精度、反射系数等进行了详细论证,根据论证结果选择观测系统进行资料采集,并对地震资料进行了相位、振幅、频率一致性处理,取得比较满意的剖面效果。  相似文献   

13.
齐福永 《科技资讯》2006,(22):28-28
1.引言随着近几年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煤田采区勘探中的广泛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解决复杂地表及构造问题的能力已为世人所公认。三维地震采集参数包括覆盖次数、面元尺寸、最小、最大炮检距等。关于三维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设计已有不少文章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本文只对横向覆盖次数的确定和非纵距的选择提出看法,并提出煤田宽方位三维数据采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一个考虑到炮检距的速度反演递推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实际地震资料是一定炮检距范围内共中心点道集叠加的结果,建立于地震波垂直入射似设基础之上的常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波阻抗反演方法,常导致错误的解释结果,垂直入积压假设不能反映地震波传播的实际情况,通过对Zoeppritz方程的合理简化,推导出了一个考虑炮检距变化的反射系数递推公式。经地质模型试算,证明了该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目前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野外采集阶段是获得高品质地震成像的一个关键阶段,而主要的采集参数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质量的好坏。其中,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采样间隔、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面元尺寸、覆盖次数、炸药量、偏移孔径等。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但该地区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部分构造受损,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勘探难度很大,前期勘探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差。因此,对于该地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某探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井资料,构建了与实际目标储层近似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获得了自激自收的地震波场记录,模拟结果与前期勘探获得的地震资料较好地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集为目标,针对目标探区的地质情况,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道间距、较小的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近似勘探目标埋深的最大炮检距是得到高品质地震资料的关键。因此,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的论证及优选,能从根本上改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为后续勘探中的复杂地质体高精度成像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除了泊松比外,有不少非目标因素会引起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在AVO属性叠加图上能直观看到它们的影响.AVO的抗干扰性能远低于水平叠加,那些振幅或时差随炮检距单调变化的因素会引起严重的假AVO异常,因此利用AVO方法时,需要作特别精细的叠前处理.地震数据处理,AVO属性盛加.非目标因素;随机嗓声,剩余时差  相似文献   

17.
抛物线Radon变换中的参数采样与假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物线Radon变换可作为消除多次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频率域对最小平方抛物线Radon变换中的曲率参数和偏移距参数的采样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保证方法稳定及抗假频的曲率参数的最小采样间隔和扫描范围 ,分析了由于偏移距采样不足造成的后果。研究表明 ,变换中曲率参数采样不足时 ,远炮检距数据道重建误差较大 ,采样过密只能稍微改善重建的结果 ,但会使最小平方反问题的方程组变为病态 ,而且还会增加计算机时。当偏移距采样不足时 ,整个变换过程不稳定 ,且会产生假频 ,表现为变换域中能量的发散 (拉伸 )。此外 ,若变换过程中曲率参数的扫描范围不能满足采样条件 ,变换时也会产生假频。利用数值计算对文中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抛物线Radon变换中的参数采样与假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抛物线Radon变换可作为消除多次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频率域对最小平方抛物线Radon变换中的曲率参数和偏移距参数的采样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保证方法稳定及抗假频的曲率参数的最小采样间隔和扫描范围,分析了由于偏移距采样不足造成的后果。研究表明,变换中曲率参数采样不足时,远炮检距数据道重建误差较大,采样过密只能稍微改善重建的结果,但会使最小平方反问题的方程组变为病态,而且还会增加计算机时。当偏移距采样不足时,整个变换过程不稳定,且会产生假频,表现为变换域中能量的发散(拉伸)。此外,若变换过程中曲率参数的扫描范围不能满足采样条件,变换时也会产生假频。利用数值计算对文中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畅永刚  李云明 《科技资讯》2006,(19):173-173
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是整个采集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选择代表不同构造特征的论证点对采集参数精细论证,设计区域变观测系统,运用正演模拟技术进行模拟观测,对观测系统的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优化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20.
共反射面元叠加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剖面,不依赖于速度信息。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叠加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共反射面元叠加三参数分析的精度。同时引入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新优化方法中遇到的组合优化的难题。基于CRS参数搜索的具体问题,对模拟退火算法中的三函数两准则做了最优设计。模型数据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