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罪刑相适应原则作为体现刑法基本精神内涵的原则,由来已久。但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应是报应刑与目的刑的结合,已经成了现行刑法理论界的主流观念,而此为传统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所不能完全概括,故应在新刑法修订的基础上将其演变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通过对"刑事责任"概念的分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涵应为:刑不等于罪,责不等于罪,刑等于责。  相似文献   

2.
对交通肇事罪刑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我国刑法却将交通肇事罪定位在危害性一般的犯罪范畴,对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和司法处理都很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价值、犯罪的成本与效益原理都说明我国当前对交通肇事罪的处罚太轻,我们应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加大对交通肇事罪的量刑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3.
酌定减轻处罚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当前规定的适用条件模糊,核准程序较为严格,造成了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适用困境,使这一制度并没有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甚至几乎被闲置.从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协调、司法能动和个案公正以及刑罚轻缓化和量刑规范化的角度透视这一制度的价值向度,进而从明确其适用条件、简化审批程序、严格判决书说明义务等方面促进该制度的落实和回归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从客观主义刑法学派主张的罪刑对称和主观主义刑法学派主张的刑罚个别化演变而来的。这一原则要求在规定和裁量刑罚时,既要注重犯罪行为及其造成的实际危害,又要注重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或人身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郝宏亮 《当代地方科技》2010,(24):28-28,177
我国现有刑法之下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对醉酒驾驶的处理有违罪刑法定原则之嫌,或者难以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基于醉酒驾驶及类似行为本身具有社会难以容忍的危险性,这种行为使得法益面临过高的危险,因此,刑法应该立足此类行为本身之评价,增设"危险驾驶罪"。《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在危险驾驶罪行为方式上限制的过死,而且配置的刑罚过轻,在出现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未作出规定,存在不合理。笔者建议,在在危险驾驶罪后增加一款,出现危害结果配置更为严厉的刑罚,已达到解决现有刑法与司法实践矛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先行行为是不纯正不作为犯成立的一个重要义务来源,但是先行行为在法律属性上能否是犯罪行为却存在过多争论。笔者认为合理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以结果加重犯、转化犯作为界定先行行为可以是犯罪行为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连续犯的罪数形态问题一直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分析连续犯的特征入手,并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提出了连续犯应当属于实质数罪的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断原则,即连续犯并非总需要实行数罪并罚,按一罪处罚无法做到罪责刑相适应的,则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8.
人身危险性理论引入刑事法势必与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相矛盾,这也是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之间的矛盾。然而在强调刑罚个别化的今天,人身危险性已经悄悄进入了刑事司法领域,因此正确把握人身危险性理论在定罪量刑行刑过程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
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之一,在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拘役是刑种由轻到重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刑罚体系严密完整。规定拘役刑有利于贯彻罪别相适应原则,我国的拘役刑还体现了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因而构设无法被其他刑种代替。  相似文献   

10.
论司法独立     
独立作为起源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宪政原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是我国一项宪法原则,适应我国追求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应该推进司法改革,改革与其相适应的各项制度,保障实现司法公正,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礼》有关司法制度中保留了许多氏族制的残余。其中所载的复仇、发誓、象刑、众惩刑等反映了早期刑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周礼》所记载的司法条文为我国法制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典修订后,可以判处罚金刑的犯罪种类大量增加,罚金刑的实际适用也大大扩展。然而,由于罚金刑制度在设立上存在缺陷,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突出问题。因此需要以探讨罚金刑制度设立及具体适用的相关问题为基础,尝试对完善罚金刑制度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我国刑法中罚金刑的适用,有益于我国广大刑事司法实践工作者正确运用刑法。本文从罚金刑适用范围、适用方式、适用的缺陷等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完善罚金刑理论乃至刑罚理论。  相似文献   

14.
《周礼》有关司法制度中保留了许多氏族制的残余。其中所载的复仇、发誓、象刑、众惩刑等反映了早期刑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周礼》所记载的司法条为我国法制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谭加云  左建华 《科技信息》2008,(16):186-186
在未成年人司法领域内,确立“刑罚个别化”原则能更好的体现刑法谦抑与人道的价值,因此从制刑、量刑和行刑三个方面实现未成人刑罚个别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当"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罚的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立法、司法、执法的主流的时候,刑罚的报应主义与单纯的惩罚主义已经成为历史,慎刑应该是作为21世纪刑罚价值取向的主要的内容和潮流,对我国的影响来说主要表现在我国刑事政策、刑罚种类和刑罚意识的转变,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不同的罪犯情节,依据法律的规定适用合适的刑罚。在当今的中国,刑罚的慎刑思想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长久以来在法律制度上追求公平价值目标入手,分析我国新刑法典规定的"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含义,从罪与刑应符合的角度提出司法实践中背离该原则的几种问题的解决对策,阐明这一原则在中国刑事立法上的进步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WTO原则之一,是当代国际私法的核心问题,任何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在客观上绝对存在着一个“最适应”的法律与之相适应,加强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认识,并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以解决WTO协议规则所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益纷繁复杂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帮司法解释将奸淫幼女的行为作为强奸罪的从重情节,而不独立成罪,具有可操作性,不致引起司法及理论理解上的混乱。对该行为实行程序性严格责任不构成对过错责任原则的背离,既保护了幼女的性权利和利益,又兼顾了“公平的正义”。我国刑法将该行为不同情形作为同一档次量刑不符罪刑相适应原则,有必要重新规定。  相似文献   

20.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法院多在再审程序才被动适用虚假诉讼条款。法院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虚假诉讼条款过程中存在识别与规制滞后、处罚手段单一、第三人救济渠道不足、民刑衔接不畅等问题。立足司法实践,可从适度降低认定标准、拓宽受害人救济渠道、构建顺畅的民刑衔接机制入手,以民事手段加强对虚假诉讼的司法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