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娟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1):106-107
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由于受翻译水平、翻译目的等主观因素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原文的阐释、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等不同,从而使译文迥异。译者已成为翻译活动的中心,译者主体性研究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郭瑞娟 《科技信息》2006,(11):146-147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个案研究表明翻译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彰显.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其文化态度、翻译动机、翻译准则等主观因素将影响译本及其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各民族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使一种思想文化通过翻译在异域的土壤上扎根是译者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着重论述了译者以及交际环境对译语读者接受外来思想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以及交际意图,译者自身素质和社会时代背景等因素使翻译不可能完全忠实于原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对翻译作品进行分析发现译者多维转换程度因素和译者素质因素是影响翻译作品的忠实性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5.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的构建者。翻译即解释、译者就是解释者、理解和解释的无穷性、效果历史原则等理论为我们审视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并呈现出主体性意义的哲学本质。作为一种解释行为,译者的主体性已经让优秀的文艺作品得以传承,并将继续以其巨大的潜力使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外域文学走进本民族并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每种语言都传达着各自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特色,由于不同的地理、历史以及不同的生活习俗,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种巨大的差异对翻译存在着很大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不同的民族信仰、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以及思维、联想和意象等方面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了解语言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是不平等的。在文学翻译领域中,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表现在强弱势文化间翻译的流向、译者对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民族文化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文化以及旅游活动环境等层面对凉山民族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有利作用和不利影响作了较为全面、具体、深入的研究。文章并就加强凉山民族文化建设,为凉山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保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迫切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译者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准确的翻译.然而,倘若译者不甚了解文化的内涵,势必会误导读者,影响文化的真正融合.因此,翻译人必须充分了解文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译者.  相似文献   

10.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核心主体,直接决定了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及翻译产品等各个环节。文本外部的文化规范与其内部的语言规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必须通过译者的中介作用才能具体体现在译文中。但文化转向后的翻译研究主要侧重于外部系统规范因素,在彰显译者主体地位的同时,译者主体性发挥有受其决定论影响的倾向。本文以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为视角,从译者惯习和场域出发,具体阐述文学翻译系统规范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藏师范生负性生活事件的研究,发现其面临的挫折问题主要表现在丧失、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文章结合西藏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特征、宗教信仰等背景进行分析,认为西藏师范生挫折问题是特殊的客观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西藏师范教育的挫折管理工作应努力改善可控因素,积极探寻消除西藏师范生挫折问题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译者主体性主要表现在文化因素的影响、译者的价值观和对目的语的把握能力上。儿童文学的翻译受译者主体性的直接影响,这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和审美再创作的过程中。赵元任先生选择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作品的偏好,这体现了译者对文本的偏好影响其对译本的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赵元任充分发挥了其主体创造性,再现了原文中诗歌、文字游戏等的语言美、形式美,体现了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原则以及翻译策略选择的主导。儿童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发挥,其最终目的是要更好地再现原作中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藏师范生负性生活事件的研究,发现其面临的挫折问题主要表现在丧失、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文章结合西藏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特征、宗教信仰等背景进行分析,认为西藏师范生挫折问题是特殊的客观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西藏师范教育的挫折管理工作应努力改善可控因素,积极探寻消除西藏师范生挫折问题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翻译作为一种交流、传播的文化行为,其社会性和政治性越来越多的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而后殖民主义凭借翻译这种特殊手段,更是对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后殖民主义的发展过程,联系本国实际,拟诠释其在明确译者责任及义务,对弱势文化抵制霸权文化、弱小民族丰富本土文化、坚定民族信念,促进和完善多元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黎 《科技信息》2007,(29):9-9,13
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面对的是异族文化,译者的任务主要就是应该传达这种文化的差异。文化的表现主要在于带有文化内涵的字、谚语以及俗语等方面。可见,在对跨文化文本进行阐释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文化差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口译并不是对源语信息完全复制的过程,它也是译者再创造的过程。译者的创造取决于特定的口译任务和目的。影响口译的因素包括:文化与思维模式、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及其它因素。译者需要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口译忠实性的并采取相应的策略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7.
自"文化转向"之后,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文化地位得以确认。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贯穿着整个翻译过程,主要体现在译者对原文的充分理解、译者对相应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译者再现原文时发挥的创造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即文化沟是翻译的主要障碍。为了准确传递原语的文化信息,在文化移植的过程中,必要的妥协和补偿手段势在必行。常用的文化移植的方法有:释义、归化、加注、增译、虚实互化等。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英译本《满格木莫日根》中的独特赫哲族文化图式以及赫哲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出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可多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更好地传播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对德语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两个中文译本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译者不同的文化视角对原著解读、策略选择及译本整体面貌的影响。面对复杂的文化关系时所秉持的文化视角和文化传递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抉择取舍,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主体性作用的集中体现,并最终形成富有文化个性的译本面貌。不同的译者产生不同的译本,不同的译本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应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译者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