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芳 《科技信息》2010,(7):395-395
资本项目的开放,引发大规模的投机性短期资本(俗称“热钱”)的流入,成为导致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本文重点分析了“热钱”流入我国的现状,揭示了目前金融形势下“热钱”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进而结合我国现有的监管环境提出加强“热钱”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热钱的特点及危害,分析了我国热钱的现状及热钱流入的途径,提出了我国防范热钱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热钱流入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童凌 《科技信息》2010,(23):I0383-I0383,I0420
本文首先介绍了热钱的概念和特点,然后从热钱流入我国的原因、渠道、对我国的影响等以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面临的热钱形势,最后文章提出了监管热钱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资金的配置方向和规模正在深度的改变着,大量资金正在以快进快出的游资角色出现在一些新兴国家市场的门口,而这其中不乏热钱隐匿的身影。由于中国在金融危机后的快速复苏,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不断施压,导致了国际热钱对我国又一轮新的袭击。如今种种迹象表明,曾在过去几年中如过江之鲫涌入中国的热钱,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短暂停歇之后,又再度袭来。本文从热钱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入手,分析了大量热钱进入我国后所造成的最严重影响的两个领域:资产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并在最后寻求出合适的应对热钱冲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热钱以各种形式不断流入我国,其中有不少资金以个人汇入款形式流入国内,加强个人外汇汇入款结汇管理,有效抑制国外热钱以个人汇入款名义流入国内迫不容缓。文章分析了目前个人外汇汇入款现状,从法律、技术、相邻等三个层面阐述了加强个人外汇汇入款结汇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热钱”,不仅仅是我国单独面对的局面,菲律宾中央银行近期也表示,国际市场对美国调整量化宽松政策反映强烈,热钱已经显示出撤离菲律宾的迹象。据统计,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热钱的定义,探讨了热钱规模的估计及其难度,分析了热钱和人民币升值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协调货币政策、加强热钱的监控、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控制国内价格等应对热钱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心果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2):51-52,48
目前美国经济已经处于缓慢复苏之中,但出于对高失业率和通缩风险的担忧,美联储宣布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日本政府受压于日元大幅升值,6年多以来首次干预汇率,准备扩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部分发达国家担忧二次衰退,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风险,全球经济复苏节奏的差异导致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政策。现在,日元和美元已经成为国际热钱的两大资金来源,对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威胁。本文将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因素分析,分析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并对国际热钱催生我国资产泡沫的风险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凯 《华东科技》2014,(2):54-55
正流入中国的热钱与美国国债利率有直接关系,美联储2009年开始推出量化宽松后,美国国债利率下降,通过虚假发票流入我国的游资便开始逐步增加。"热钱",如同一群嗜血的秃鹫,每次出没在金融危机中都要给各经济体留下仍然隐隐作痛的疮疤:1992年欧洲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货币危机,当时英国和意大利经济不景气,而德国实力很强,德国加息引起国际游资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致使前两者汇率大跌,各国央行注入上百亿英镑的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过剩问题是时下的热点问题,它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持续增长的经济热潮而产生,备受全社会公众关注。流动性过剩的产生在于我国长期以来过低的消费率和过高的储蓄率,以及随着我国经济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期望所带来的大量热钱的涌入。面对眼前的现状,我们应当把流动性过剩作为一个长期性的问题来看待,要想从根本解决它,必须从体制以及市场运行方面入手寻找突破。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流入记者什么是“热钱”?目前流入中国的“热钱”有多少?我们如何得知有“热钱”流入中国? 黄金老“热钱”(hot money)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国际游资。目前,流入中国的“热钱”大约有200亿美元。根据1995年-2001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统计,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平均为负150亿美元左右,而2002年则为正77亿美元,由此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增长十分明显,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善果";但是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恶果",这种"善果"与"恶果"同现同在的"经济增长——贫富差距扩大"悖论其实质是道德悖论。需要认清这种悖论的产生以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合理的消解悖论的理路。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投放计算,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400亿美元(账面增加1170亿美元,其余部分为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注资);2004年,外汇储备增加2066亿美元;而2002年全面增加不过742亿美元(2004年与2002年没有银行注资)。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异常增加,外界一直在怀疑是否有大量热钱进入。国家外汇管理局也一直关注这个问题,致力于防范投机资本的流入,并一再警告,赌人民币升值不可能成功。但是,对于到底有多少热钱进入中国,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04年11月2日的新闻通稿中指出,“检查发现,目前银行、企业和个人等经济主…  相似文献   

14.
夏骥  王佺 《科技资讯》2010,(35):215-216
回顾中国经济几次战略性变革,论说"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精髓。从多个方面阐述"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又一次重大的战略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孟凡芹 《科技信息》2010,(27):I0015-I0016
循环经济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人为割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弊端,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发展民族经济的战略选择。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该以循环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改变传统的"线性"生产过程为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多赢"。  相似文献   

16.
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欧元汇率波动下降,欧元对一些主要的货币汇率大幅下挫。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也开始持续走低,由2009年的10.3470下跌至2010年的8.14510,此后虽有小幅度的回升,但是仍一直处于低位。随着欧债危机的愈演愈烈,世界的经济复苏受到极大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着深层的影响,欧元贬值使得外需下降,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出口,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危害着我国的金融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被称为"中国奇迹"。为了避免重蹈1998年"亚洲奇迹"的覆灭,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审视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表现,探究经济增长的本质源泉。本文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制度变迁角度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也发现了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我国经济高速、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的阴影下,全球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全球资金流动方向更是扑朔迷离。全球资金流向,既是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晴雨表,同时也受到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和相关政策的影响。其中最活跃、影响较大的是资金在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流动,一般称之为游资或热钱,不易把握;而直接投资时间长,具有投入刚性、流动性相对较小的特点,影响相对较小;银行信贷则介于两者之间。游资或热钱的流向常常会影响直接投资和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全球资金流动的目的可归为两类:一是避险,二是追求高收益。就避险而  相似文献   

19.
周秋霞 《科技信息》2010,(28):98-99
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研究,文献资料很丰富,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历程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对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实践做出了客观评价,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本文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观"角度出发,对"经济后果观"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后,通过回顾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历程,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探讨了产生经济后果的动因,从理论角度评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热钱(Hot Money)是指在国际货币市场上迅速流动的、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的短期投机性资金。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一方面亟需发展资金,另一方面也必须维护金融基础的稳定。本文从热钱的特征、成因出发,探讨了热钱的危害,以及我们可能采用的一些抵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