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小麦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数量大、种类多,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研究中还发现了许多具有优良基因特性的珍贵品种。但是同时我国小麦品种也存在易倒伏、烘烤品质较差等缺点。因此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小麦小花开放特性与基因漂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个转基因小麦、2个受体对照与170个地方品种对照,在武汉进行环境释放试验.约20%的小麦地方品种与转基因小麦花期相遇,所有地方品种开花时柱头都部分外露,且小花开放度和开放时间品种间有差异,表明存在着转基因小麦以花粉为媒介向地方品种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且不同地方品种作为接受者,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时,因小花开放度的差异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也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小麦矮秆基因的种类、我国小麦品种矮秆基因的矮源和主要矮秆基因在我国不同麦区的分布,主要总结了生产中常见的小麦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定位、遗传方式及其结构特征,对我国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HMW-GS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麦品种改良趋势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品种改良是最主要的科技因素。面对种植面积下降、水资源短缺、化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小麦品种改良的对策是培育节水、省肥、高产的超级小麦新品种,通过合理的品种推广方式,良种良法结合,实现大面积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
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有效控制对该区乃至全国的小麦条锈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该区条锈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抗条锈小麦品种的选育、抗条锈品种的合理利用、搞好生态防治、重视农业防治。减少发病条件、药剂防治仍应及时全面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川中丘陵区小麦品种绵阳26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相关、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四川省小麦主推品种绵阳26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绵阳26号小麦品种千粒重的变异不大,穗粒数是产量构成的最重要因素,合理的有效穗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晋2148,7506,7606,5926四个春性品种的幼胚为材料,用JQ700型高速基因枪将BPI121质粒导入小麦,研究并确立了轰击速度、钨粉直径、上方式、DNA浓度等基因枪转化参数。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将导入外源基因的小麦幼胚质片细胞通过胚胎发生途径再生成植株。供试的4个品种中有3个(7506,7606,5926)获得了可育的转基因植株。GUS基因的转化频率分别为0.6%,0.6%和1  相似文献   

9.
根据超高产小麦品种应具备的丰产潜力大、抗逆性强、抗倒耐肥、灌浆速度快等特点和合理的群体结构应符合产量构成因素协调、群体光合性能好、茎蘖消长动态合理等要求,提出了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高质量整地播种和控促结合的看苗管理技术等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以促进超高产小麦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许萍 《科技信息》2010,(23):J0233-J0233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影响小麦高产稳产。本文通过分析了小麦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对策。通过培育并选用耐盐品种、以水调盐、合理施肥、覆盖压盐和适当深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显著减轻盐渍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改变该区域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导入野生大豆DNA小麦后代的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大豆总DNA导入小麦,获得了转基因小麦,其后代的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变化。田间实验分析了变异系小麦植株与对照植株在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面积及株高、穗粒、穗重等性状上的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变异系小麦在叶面性状及产量性状上的差异是显著的,外源DNA的导入改善了植物的农艺性状,并在后代中表达,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小麦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小麦储藏期间环境条件与品质变化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和Flash,Excel等多种软件,建立小麦安全储藏测报系统.根据试验测定的资料,确定系统参数;通过运行系统,实现小麦的品种分类、品质评价和预警、品质变化预测.利用试验资料对系统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系统结构合理,功能比较完善,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收集及引进的5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小麦幼苗干旱胁迫试验筛选耐旱小麦种质,结合旱胁迫相关指标测定,揭示耐旱生理指标与耐旱性能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经干旱处理复水后品种间成活率差异显著,其中川麦42、西农2000和洲元936的成活率均高于65%,其他品种低于42%。进一步分析3个耐旱品种和随机选择的3个干旱敏感型品种在干旱胁迫下4种生理指标的差异表明,耐旱性小麦品种幼苗叶片中K+、可溶性糖及Pro含量均显著高于旱敏感型品种,而MDA含量降低,表明小麦苗期幼苗叶片中K+、可溶性糖、Pro及MDA含量与小麦耐旱性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冀东北麦区的小麦品种潜力和超高产品种产量指标的讨论,提出了本区选育超高产品种应以提高穗粒重为主攻目标,以选择合理株型为关键,以创造超高产的种质资源为前提的育种策略。明确了冀东北麦区超高产品种的10项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小麦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克隆和功能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中果聚糖累积有助于提高植物耐逆境胁迫能力,但对小麦中果聚糖合成相关基因及其与抗逆性关系还缺乏研究。本研究拟从普通六倍体小麦中克隆出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研究,以期解析小麦通过累积果聚糖途径提高自身抗逆境胁迫能力的分子机理,为转6-SFT基因提高小麦抗逆境胁迫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利用touch-down PCR技术从小麦品种杨麦6(Triticum aestivum cv. Yangmai 6)基因组及cDNA中分离出编码6-SFT基因的全长序列,运用生物学信息技术对其编码蛋白的相关理化及生物学功能进行了预测,同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所克隆的小麦6-SFT基因转入了烟草,对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了抗旱、抗盐和抗低温鉴定。结果表明,小麦中6-SFT基因的gDNA和cDNA长度分别为3134bp和1851bp,序列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编码产物为约68kD的蛋白质,其等电点(pI)约为5.25,具有液泡定位信号;转小麦6-SFT基因烟草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抗盐和抗低温能力。本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小麦抗逆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小麦环境释放中基因漂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漂移供体是转基因小麦,受体有转基因小麦的非转基因分离体、受体对照品系和地方小麦品种,以外源uidA基因表达作为基因漂移的分子标记,在供体开花期间,距供体5个不同距离上收集花粉,约80%的花粉分布在距供体中心15m以内,距离35m处只检测到约6%的花粉,在11个检测样点检测受体和供体间杂交率,供体与分离体混种同一小区时,基因漂移频率较高(1.08%);与其受体对照播种于相邻小区(相距约0.5m)时,基因漂移频率居中(0.63%);地方品种距供体边缘0.5~2.5m处,频率较低(0.25%);3m以外没有检测到基因漂移,认为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距离应在3m以内。  相似文献   

17.
感病小麦京411、抗病小麦Brock及杂交后代近等基因系感染白粉菌后,发现京411感病,Brock和近等基因系抗病,因此白粉病抗性呈显性.对上述3种小麦的叶片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在感小麦的京411中有一个8kD/pI 5.3的特异蛋白,该蛋白在抗病品种Brock和杂交后代近等基因系中不存在,后者的蛋白质谱型与Brock相同.上述结果表明,幼苗抗白粉病特性的遗传与蛋白质谱型的遗传相类似,此结果也许可以为生产上筛选抗白粉病小麦品种提供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青海省海东富铁地区小麦籽粒中铁元素的含量,测定了种植在该地区60个青海省育成小麦品种籽粒中的铁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小麦籽粒中铁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为63.2mg/kg,远高于国内同类研究,该地区生产的小麦应属于富铁小麦.同时小麦品种间铁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含量最高品种是含量最低品种的2倍,为进一步改良和提高该地区的小麦籽粒中铁元素含量提供了种质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19.
源库调节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明九 《甘肃科技》2004,20(7):150-151
源通常讲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 ,在小麦上主要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存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 ,在小麦上主要指籽粒 ,主要包括建库能力和库容强度两个方面。通过小麦不同生育期模拟不同的叶片严重度来研究源库调节对小麦慢条锈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为小麦品种的保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从而提高小麦品种稳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国家粮改政策的出台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各省市都加快了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师市也相应提出以发展优质小麦为重点调整小麦品种结构,加速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