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法律控制与社会规范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论述,进而引申到德治的提出缘由,再论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最后谈论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
德治是中国独特的法律化现象,德治观的提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杰出法律思想家长期思索的结果,德治作为冶国手段,既有独特的优越性,也存在着先天不足。德治和法治并不冲突,我们可以借鉴德治的思路,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法律控制与社会规范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论述,进而引申到德治的提出缘由,再论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最后谈论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4.
法治的作用和调整范围是有限的,德治才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和动力。法制规则所不及的地方,最能看到道德之意义,古今中外的实践都能证明,社会要和谐和文明,特别要加强德治。  相似文献   

5.
皋陶是我国上古时期与尧、舜、禹并列被后人誉为“上古四圣”之一的历史人物,也被后人尊为我国“司法鼻祖”、“德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梳理和分析了皋陶的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6.
德治思想是孔子整个伦理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孔子重视德治的思想、孔子对“政”的理解、孔子对某些政德德目的倡导以及孔子的政德修养论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孔子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宁宁 《科技信息》2006,(12):242-243
保护环境既需要法治,又需要德治。积极推进环境法治,才能切实保障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深入贯彻环境德治的重要思想,才能加强环境建设。环境法治与环境德治并举,全面、充分、深入地认识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坚持环境法治建设与环境道德建设的同步发展,必能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必能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文明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德治     
管理如同教学 ,管无定法 ,但我以为以法治校、以德治校之法为广大管理者所共识 ,要管好学校这二法确无可避之。目前学校基本上实行了校长负责制 ,校长的权力大了 ,校长在某种意义上可左右学校的一切 ,可以说了算———即人治。但要有效地治校 ,人治并不一定管用 ,教师口服心不服 ,他们的积极性很难调动 ,学校管理中的第一要素人并不一定能管理好 ,所以我以为应当把二者融为一体 ,兼而用之 ,效果会更好。一、法治法治 ,即以法治校 ,依照国家有关教育事业的法律、法令、规范、规则、条例、章程办事。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法制观念 ,懂法、用法、以…  相似文献   

9.
德治与法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模式,其实任何一种治理方式都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人的关系的处理。不管是德治还是法治,其出发点都是对人性的判断和假设。本文试从人性论的角度来评析一下关于德治与法治这两种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馆"是老子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启示之一:"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是以德治馆的哲理依据,"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德治馆的基本模式,"柔软胜刚强"是以德治馆的基本原理,"始制有名"是以德治馆的组织构建原则,"损有余而补不足"是以德治馆的读者工作法则,"民白化"是以德治馆的文化建设准则,"见素抱朴"是以德治馆的管理主体养成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指出法治和德治作为治国方略中的二个子系统,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德治能够有效降低法治的成本,二者优势互补,具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时要注意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妥善谨慎地处理道德法律化问题,使法律的正义、秩序、人权等价值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2.
德与法是治国之二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德与法两者之中,中国古代首先强调以德治官,认为这是治本之举,即所谓“礼禁未然之前,法禁已然之后”和“为政以德”、“为政在人”。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这一文化遗产,充分发挥道德在治官方面对于依法治吏的互补作用,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官德,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道德。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实行依法治国过程中,江泽民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本文对德治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对推进法治和德治同时并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以德治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悠久、前后相沿、百家言德等特点;以德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有重民爱民、发展经济、倡导清廉、重视教化等;中国历史上的德治思想在国家与人民、效率与公平、道德与法律、法治与人治等关系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德治和法治,作为两种最基本最通用的治国方略。要从理论上考察二者的互动,必须深入剖析德治-法治互动的历史经验及其机理,必须在历史与现实的深入思考中对道德和法律的互动达成共识。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古代和西方德治与法治互动的思想,提出必须密切关注德治与法治的差异和冲突,并高度重视德治和法治的重叠和融合,积极促进德治与法治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思想 ,是我们党对治国基本方略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治国要法德相济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 ,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任何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都是依赖于人们对各种行为规范的遵守实现的,而法律和道德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法治和德治相统一是善治国家的一般规律。德治为法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思想保证,法治对德治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救济,为治理好国家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而实现二者统一的社会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新发展,对于建设一个民主、富强和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文章在分析、论证法律和道德在内容上相互吸收,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基础上,阐述了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是当前中国现实的需要,并对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途径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孔子提出德治的政治主张,并把其德治主张无法施行的原因归结为统治者好色不如好德。在这一模式下国家治理的好坏依赖于统治者个人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缺乏稳定的制度保障,这实际上是人治的表现。因此,中国古代的德治在实质上是人治,法仅仅做为外在的统治工具。  相似文献   

20.
德治思想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它要求统治者、在上者率先垂范,以德爱人惠人教人感化人,而不是片面地以道德口号和律条去迫使人民服从。而且儒家认为道德具有独立的崇高的价值。当然德治思想也有其局限性,但比之西方文化和其他政治文化思想,有着独到意义。我们不应该忽视对其进行总结和借鉴,对义利之辨有必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