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跨世纪的优秀人才──访上海首届十佳科技启明星许晓鸣教授“启明星联谊会”云集了上海科教领域的各路英才,通过前几期“今日启明星”的介绍,读者对此当已有所了解。本期今日启明星专栏要推出的许晓鸣是一位在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领域成绩卓著的专家,这位36岁即出任上... 相似文献
2.
钟情于道路交通的“启明星”──访上海十佳科技启明星孙立军教授孙立军93~94年在美国作访同研究时与美国一位教授合影孙立军是我近日结识的又一位启明星朋友,可以说,每一位启明星都有一段不凡的经历,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骄人的成绩,然而与小孙的一番倾心交谈... 相似文献
3.
一位风华正茂的红外物理学教授──访上海十佳科技启明星陆卫研究员在上海的诸多“启明星”中,陆卫是具有典型特征的:年方而立.已具有博士、研究员资历.他还是1994年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获得者,上海市94年十大杰出青年。初知陆卫,是通过一系列传媒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奋战在肿瘤免疫学前沿的骁将──访上海十佳科技启明星曹雪涛教授我历来尊敬和景仰那些为民解除病痛、救死扶伤的人们。多年以前,当我得知,肿瘤疾患已成为全人类最凶恶的杀手,每年要夺去近千万人的生命时,我的心被一次次震颤。这些年来,我熟识的或不熟识的人中,已有... 相似文献
5.
真正意义上的扶贫之举──访上海十佳科技启明星熊思东教授乙肝及乙肝病毒是一个极普通的医学名词,然而它对于世界医学界、特别是中国医学界,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下面一组数字反映了这种沉重性:全球迄今有4亿人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一亿三千万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支撑中华民族脊梁的人们──记上海十佳启明星胡黎明教授一幅题为“父亲”的油画曾作为艺术再现我们的父辈刚毅、坚忍品格的特征写照而深深印刻在千万人的心里。每当目睹画像,我不由想到黄土地,想到亿万支撑中华民族脊梁的普通中国人。星移斗转,当历史演进到临近本世纪... 相似文献
7.
时下有这样一句话:世界的土木在中国,中国的土木在上海。虽然这句话的可信度尚未得到证实.但凡是近期在上海稍作逗留的人士多少会有置身于一繁忙工地的感受,以致于一位本想到上海传授经验的美国土木工程专家一到上海,目睹了中国同行的工作.他立刻觉得已没有必要再介绍自己的工作了。提供这一信息的是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的博士生导师杨敏教授。一周前,杨敏作为《今日启明星》的采访对象.我们有过一次交心的访谈。杨敏并不讳言自己赶上了好时光。20年前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当时17岁的杨敏尚是初中毕业下放到江西老区的一位知青… 相似文献
8.
年方35岁的陈立侨是目前中国学历最高的少数人之一。几年前当他从华师大生物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成为国内第一位专门研究水生动物的博士后专家时,许多人在投以仰慕眼光的同时,也极想了解、打听陈立侨这位博士后是干什么的?陈立侨的专业方向是水生动物营养学和甲壳动物生物学,讲得通俗一点,他是研究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生长、繁殖规律的。回顾自己的学术研究之路,陈立侨认为自己博士论文的工作──探讨池塘饲养鱼类优化结构及其增产原理──给了自己莫大的锻炼。这项课题通过大量测试、分析和综合比较评价,对我国传统的鱼种密集越冬… 相似文献
9.
资赋优秀,却朴实无华,是我对刚刚访问过的一位33岁的女性启明星张苗的第一印象。张苗有1,70米的好身材,尽管从95年9月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攻读博士学位起在上海已经学习、工作了整整5年,但20多年来在祖国大西北兰州的生活工作经历塑造了她做科学研究坚毅恒久、一丝不苟的态度,一种理性和诚实的个性在张苗身上显露无遗,本份、不事张扬,每天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上班、下班。如果你在路上遇见她,很难联想到她是一位在中科院的一个极重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重要攻关任务的博士、副研究员。 张苗现在供职于中科院上海冶金所…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一见刘滨谊,听他一谈,我就有相见恨晚之感。正是这次访问使我知道了“景观建筑”这一概念。刚过不惑之年的刘滨谊已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度”——他是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建筑学旅游管理系系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会会员,美国景观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此外他还是上海首届科技启明星,并于IWe年人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名片上的这一系列职衔是对他十几年来奋斗业绩的肯定,在素以挑剔、严谨著称的国内外建筑界,刘滨谊的名字获得了认同和尊敬。我… 相似文献
13.
14.
15.
黄大鸣,复巳大学物理系和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材料和器件研究与教学工作,他曾二度入选启明星计划。日前在复旦科学楼里我访问了这位一见难忘的科技启明星。如今大家都在谈计算机、谈信息技术,而这些都离不开硅芯片、集成电路,有人称当今是硅的时代。采访中,我们的话题自然较多涉及到这方面的进展。黄大鸣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业,并从事博士后研究。7年的留学研究生涯的回顾、感受也成了我们访谈的一部分内容。另外我觉得在大鸣身上有某种能让人明显感到的我称之为科学家素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17.
尽管我与朱泉并未谋面 ,我对他的了解只是通过有关的文字材料 ,但在阅读这些材料时我还是有一种震撼的感觉。朱泉是东华大学 (原中国纺织大学 )的教授 ,现年 42岁。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主持或参与完成了3 0多项科研项目 ,项目涉及到纺织工艺、染整工艺的革新 ,通过这些革新提升了相关纺织品的质量档次 ,带来了相关企业上亿元的经济效益。我和许多人一样一直关心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 ,在国内所有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中 ,纺织业的惨烈使人难以释怀。痛定思痛后人们意识到 ,中国纺织业如想在世界市场的大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是一个有… 相似文献
18.
都市型农业的耕耘者──记上海市第二届十佳优秀科技启明星黄丹枫博士初识黄丹枫,很有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这位上海农科系统首位蔬菜专业女博士当年头戴博士帽的情影及一周前她带我参观她的试验田时那娴熟的农家里手式的于练使人对什么是知识女性、职业女性的聪慧美、成... 相似文献
19.
记得好几年前,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这样一段让人眼睛一亮的话:医学是人类掌握的技术中最富革命性的一种,它不是雕塑人像或绘画,而是改造人类机体与再造人类的生命。前些天在访问上海二医大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医师范志宏博士后,我脑海里很快又闪现出那一段话,此刻似乎能更深一层地理解其涵义了。说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一定会有许多人想到整形外科,想到张涤生院士,确实这是一个深为国内外整形外科界关注,为中国人争得许多荣耀的学科和学科带头人。1988年,一位年轻的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外科医生,冲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