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新昌县野生珍稀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得出新昌县有野生珍稀植物34种,隶属于31属25科.简要论述了几种主要的新昌县野生珍稀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自然条件和分布现状.并且将新昌县野生珍稀植物属划分成10个分布区类型,发现新昌珍稀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研究结果为新昌县野生珍稀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中国野生牡丹向国外(主要是欧美)输出及其后发展的情况,并探讨了如何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问题:欧美利用黄牡丹和紫牡丹与普通牡丹杂交已取得巨大成就;大花黄牡丹、狭叶牡丹、紫斑牡丹和杨山牡丹等野生种在育种中应用的潜力很大。丰富花色、延长花期、扩大栽培等育种问题,均可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野生牡丹为中国特有植物,是培育优异牡丹品种的重要资源。针对野生牡丹资源破坏严重,多数野生种处于濒危状态的现状,基于文献调研、原生境实地考察、电话咨询及团队对野生牡丹长期繁育的研究,总结了野生牡丹分类、目前分布区域和存在数量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同时,综述了野生牡丹起源进化和油用与食用价值开发等方面研究进展,结合野生牡丹收集保存的现状和本团队野生牡丹研究进展,提出了具体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保护植物级别为线索 ,对分布在辽宁朝阳地区的 11种珍稀野生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分布、药用价值等分别进行阐述 .同时 ,针对这些野生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 ,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调查统计得出杭州西湖风景区共有野生珍稀植物17种,隶属于12科17属.简要论述了西湖风景区野生珍稀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分布现状.对西湖风景区野生珍稀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发现西湖风景区野生珍稀植物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和植被的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野生分布的国家及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6种,隶属19科,24属,其中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19种.并建议将84种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列入国家或省级保护植物名录.本文在分析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现状评估、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紫斑牡丹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调查入手,对影响紫斑牡丹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紫斑牡丹在高寒地区引种驯化栽培的技术措施.并通过牡丹的独有特性为切入点,分析牡丹在繁育发展中存在的花期短、繁殖慢、抗热性抗寒性品种不足、花色还需要丰富等问题.提倡采用各种新科技手段,选育出更加优良的品种,提高繁育能力,实现牡丹生产、经营、管理、发展的规模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牡丹的输出及其在国外的发展 Ⅱ:野生牡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野生牡丹向国外(主要是欧美)输出及其后发展的情况,并探讨了如何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问题:欧美利用黄牡丹(Paeonialutea)和紫牡丹(Pdalavayi)与普通牡丹(Psuffruticosa)杂交已取得巨大成就;大花黄牡丹(Pludlowi)、狭叶牡丹(Ppotanini)、紫斑牡丹(Procki)和杨山牡丹(Posti)等野生种在育种中应用的潜力很大.丰富花色、延长花期、扩大裁培范围等育种问题,均可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紫斑百合居群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居群生物学原理和方法,以分布于云南境内的紫斑百合(LiliumnepalenseD.Don)3个居群为研究对象,从形态性状、常规染色体以及ISSR位点3个层次展开研究,旨在阐明紫斑百合的遗传体制和遗传多样性.紫斑百合为广布种,从滇西北到滇南都有分布.其居群内存在巨大的遗传变异,个体杂合程度较高,适应力强.杂合有利性以及环境的异质性是造成居群内多态现象的重要原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仅为紫斑百合的自然选择进化提供了保证,还为开发利用这一野生花卉资源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以保护植物级别为线索,对分布在辽宁朝阳地区的11种珍稀野生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分布、药用价值等分别进行阐述,同时,针对这些野生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野生红菇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红菇是一种主产于稠树林中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但目前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本文对野生红菇的分布区域、生态环境、最新研究情况等进行初步总结,为人们进一步研究野生红菇,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红菇资源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由土壤环境和根系代谢活动共同作用产生,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解析牡丹野生种在引种地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有效利用微生物资源和保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改良牡丹野生种的土壤环境、实现优质种质资源广谱性种植奠定基础。【方法】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狭叶牡丹(P.potaninii)、紫牡丹(P.delavayi)、黄牡丹(P.lutea)、紫斑牡丹(P.rockii)、杨山牡丹(P.ost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稷山牡丹(P.jishanensis)和卵叶牡丹(P.qiui)9个牡丹野生种根际土壤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并分析其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通量测序共获得606 536条序列和99个OTU聚类,隶属于24门、84纲、154目、280科和603属。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杨山牡丹根际微生物群落包含的物种数目最高,Beta分析发现四川牡丹、紫斑牡丹、黄牡丹、杨山牡丹、紫牡丹和大花黄牡丹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更为相似。细菌群落组成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牡丹鹦鹉原产于非洲等很多地区。70年代中期北京动物园赴非洲的动物采集组在坦桑尼亚收集和捕捉到野生牡丹鹦鹉400余只,并于1975年初航空托运回京,这是我国饲养展览牡丹鹦鹉的最早记录。据说此后国内玩赏笼鸟者通过不同渠道,又从日本、美国引进部分笼养种。现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公园和居民都饲养和繁殖这种鸟,成为我国笼鸟养殖业中的常见种。按玩赏笼鸟者的习惯及北京市场通用名称,较常见品种有棕头牡丹鹦鹉、黑头牡丹鹦鹉、红头牡丹鹦鹉、蓝黑头牡丹鹦鹉、黄头脸牡丹鹦鹉等近十个种和人工品种。野生原种牡丹鹦鹉体羽以嫩绿色为主,头部分别为黑褐色、棕褐色、桔红色或金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和植被的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野生分布的国家及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6种,隶属19科,24属,其中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19种。并建议将84种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列入国家或省级保护植物名录。本在分析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组成、分布、现状评估、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摸清台江县木本珍稀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特征.方法:通过随机踏查和线路法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台江县分布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树种共21科26属4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科21属25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9科13属16种,《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植物2科2属2种,珍稀树种的种类组成较为丰富;分布濒危的植物为柔毛油杉,占总数的2.33%;稀有植物有伯乐树、半枫荷、马尾树、十齿花等11种,占总数的25.58%;渐危植物有翠柏、篦子三尖杉、闽楠、楠木等11种,占总数的25.58%;台江的珍稀植物从海拔510~1320 m都有分布,多保存在州级南宫自然保护区和"风水林"中,碎片化严重,多数种极稀少,有在台江灭绝的危险.结论:台江县分布的珍稀植物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急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以培育纯黄色的紫斑牡丹为育种目标,采用亚组间远缘杂交育种的方法。以乳黄色的紫斑牡丹"祥云"作母本,金黄色的大黄花牡丹(肉质花盘亚组)作父本进行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17.
调查统计表明,衢州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22种,隶属12科19属,其中国家1级保护植物3种,2级保护植物19种.衢州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过渡性强、成分特有及起源古老等特征.还探讨了它们与邻近地区珍稀植物区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酒泉市甘草资源分布特点、甘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甘草采种基地、加大甘草技术研究开发、加快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甘草野生资源原种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贵水韭隶属水韭科唯一现存的孑遗属,中国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仅分布于云南寻甸、昆明近郊及贵州省平坝。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目前分布于云南省的几个野生种群已消失,贵州省平坝县东郊城关林场的砂石冲可能是我国唯一仅存的云贵水韭野生种群分布点。此次在红枫湖调查所发现的云贵水韭新种群,属在贵州分布的新纪录,对云贵水韭这一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粤东地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前人的资料 ,粤东地区野生分布的国家级保护植物计有 2 5科 ,2 7属 ,2 9种 ,占广东总种数的 45.3% ,其中 ,国家级一级保护植物 2种 ,二级保护植物 1 6种 ,三级保护植物 1 1种 ,主要分布在粤东北部山区 .改造区内森林植被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本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