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收集了163个Blazar天体在低态时不同波段流量、红移、黑洞质量的数据(其中有86个BLLacs天体和77个FSRQs天体),通过研究和分析不同波段流量与红移,以及不同波段流量间的相关性,统计得到FSRQs的红移比BL Lacs的红移偏大,FSRQs的平均黑洞质量大于BL Lacs的平均黑洞质量,预示BL Lacs与FSRQs的γ辐射机制可能不同,并且表明Blazar的两个子类BL Lacs与FSRQs的物理性质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Blazar天体光变时标的结构函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结构函数分析提供的定量分析时变特征方法,利用云南天文台获得的观测数据,对活动星系核的一个子类——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射电选的BL Lac天体有较高的短时标光变观测率,而Blazar中各子类(RBL,XBL和QSO)的结构函数特征无明显差异存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包含66个具有噪Blazar天体(其中19个BLLac天体和47个平谱射电类星体)的完备样品,研究了该样品各观测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观测量和红移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噪Blazar天体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一个带有射电5 GHz和γ射线辐射流量密度的含有94个γ噪Blazar的大样本,其中有66个FSRQs,20个BL Lac天体,利用该样本研究了射电5 GHz和γ射线流量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平均值之间的辐射相关.结果表明:γ射线流量最大值和平均值与射电5GHz辐射有较强的相关,最大相关系数r=0.651,置信度均好于10-4;γ射线流量最小值与射电辐射之间没有相关;3C273辐射的最大值不是爆发态时的观测值,若令γ射线谱指数αG=1.0,则3C273的最大辐射流量为(450.8±39.4)×10-8photon.cm-2.s-1.因此,Blazar的γ射线辐射与低频射电辐射确有关联,γ射线的辐射应来自同步加速自康普顿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5.
结合K-S检验方法,对Blazar天体的HBL、LBL、FSRQ等三个子类的谱指数、光度、红移等物理量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HBL的物理量的分布一般与LBL、FSRQ有明显差异,而后两者间却较接近;且复合谱指数、光度及红移的值有从HBL到LBL再到FSRQ的连续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用运用小波分析寻找类星体PKS1510-089射电波段光变周期的方法.收集了PKS1510-089在射电37和22GHz波段较为完备的观测数据,获得了从1990~2005年的射电光变曲线.使用小波分析方法较好地分析和认证了类星体PKS1510-089的光变周期值,结果表明:(ⅰ)PKS1510-089在射电37GHz有T1=(1.80±0.06)a和T2=(0.90±0.07)a的周期,(ⅱ)在射电22GHz有T1=(1.80±0.06)a的周期,(ⅲ)从等值线图的连续性,发现T1=(1.80±0.06)a为PKS1510-089的主周期,T2=(0.90±0.07)a可能为T1=(1.80±0.06)a的半周期.这些结果与Xie在2004,2005,2008年以及Wu在2005年,Liu和Fan在2007年采取其他数据分析方法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预测最近的一次大爆发将发生在2011年1月. 相似文献
7.
OJ287是一个典型的BL Lac型天体,研究该天体对于理解BL Lac型天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OJ287天体的射电结构、亮温度等性质,本文搜集有关该天体的甚长基线射电望远镜阵(VLBA) 2 cm观测数据(1995—2018年),并把这些观测数据分别单个导入DIFMAP程序软件进行成图和分量处理、拟合,得到以下结果:OJ287天体在VLBA 2 cm波段的喷流方向(单侧的且方向向右),该天体的总流量,该天体的喷流各模型成分的流量、大小、方位角,喷流各模型成分离核心的距离,以及该天体的射电亮温度(1011.81015.0K)。由此可知,OJ287是一个高光度且光度变化非常快的天体,其喷流结构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8.
BL Lac天体是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特殊的一类,用23个BL Lac天体,研究了它们在1 GeV处的γ射线辐射流量密度最大值、平均值及最小值与射电5 GHz辐射流量之间的可能关系。结果显示:对于γ射线辐射最小值,γ射线流量与射电流量没有相关;对于最大值和平均值,γ射线流量与射电流量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最大相关系数r=0.802,置信度p均小于10-4;另外,γ射线谱指数和射电谱指数之间也有一个弱相关关系存在。这些关系表明γ射线辐射来自同步自康普顿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到8个BL Lac天体的U、B、V、RI、波段的大量观测数据,研究了天体的光学谱指数的变化规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BL Lac天体的光学谱指数具有变化的特征:当BLLac天体S5 0716+714和OJ287变亮时光学谱变陡,而当BL Lac天体3C66A、H 0323+022、PKS 0422+004、PKS 0735+178、BL Lac和ON231变亮时光学谱变平。并对得到的结果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由于Blazar天体的高光度、高偏振、高红移等极端性特点,对Blazar天体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本文选取了1744个射电源的坐标、红移、峰值频率、流量等参量,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论如下:BL Lac天体偏振分布跨度、偏振度的平均值与中值均比FSRQ和BCU的大。其中,BL Lac天体的偏振度的平均值和中值最大,FSRQ次之,BCU以及其他类型的最小;Fermi Blazar天体在不同尺度巡天中射电偏振的偏振角之间没有相关性;BL Lac天体与FSRQ的射电偏振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BCU和其他类别的Fermi Blazar天体的射电偏振之间没有相关性;在不同尺度的Fermi Blazar天体巡天中,同步辐射峰值频率低的天体,其射电偏振高,而同步辐射峰值频率高的天体,其射电偏振低。 相似文献
11.
从文献中收集了BLLac天体PKS2155-304在光学R波段从2004年至2011年共6310个观测数据点,获得了天体光学R波段的变化曲线。用Jurkevich方法分析了PKS2155-304在光学R波段的变化周期,发现PKS2155-304在光学R波段存在约314d(0.86a)的中短时标光变周期,用双黑洞系统的轨道驱动引起喷流的非弹道螺旋运动模型解释了天体存在的中短时标光变现象。 相似文献
12.
使用了针对非均匀采样时间序列优化的小波变换方法,对密歇根大学射电天文台(UMRAO:the Univerity of Michigan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在3波段(4.8 GHz,8 GHz和4.5 GHz)上所获得的类星体QSOJ0607-085的射电光变数据进行了分析,获取了时标约为6.51-7.34 a的准周期信号,以及0.034 aa-1的周期变化率和0.03mJysHz-1a-1的幅度变化率. 相似文献
13.
陈辉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5):110-115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模块教学目标、专题(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高中专题史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基于教学专题而进行。其中,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与编写应准确把握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学习水平等四个要素,应尽可能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通过问题情境和材料情境的创设在专题史教学中予以具体落实,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15.
尹海文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8(5):116-120
意思表示解释与法律行为解释和合同解释不同。意思表示解释有其特殊的法律构造,其解释对象是表示行为和效果意思而不仅仅是目的意思,意思表示解释的原则。依意思表示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国民法通则对意思表示解释没有规定,在未来的民法典型总则中应当对此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准确探测煤层工作面的地质构造异常体的情况,基于矿井无线电波透视煤层理论,模拟探讨了各种不同异常体对无线电波坑透仪接收场强值的影响情况,并应用研究成果指导煤层探测。通过实际应用,较为准确的划分了灾害异常区,合理指导了煤矿灾害防治的设计与规划,为类似煤矿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两涡相互作用下四川盆地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MM5模式的高分辨率输出资料,对发生在2009年7月29~31日的一次四川盆地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产生在高原低涡逐渐减弱而西南涡逐渐增强的过程中,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这支水汽经广东、广西流入四川盆地;暴雨中心与等熵面上湿位涡的正值中心对应,湿等熵面气压场和散度场在暴雨区有一定的下陷和辐合.由等压面上的湿位涡分析进而得出,高层有MPV1正值带下传,使暴雨区对流层中低层MPV1由负值转变为正值控制,而MPV2的值与MPV1相反,在对流层中低层由正值转变为负值控制;倾斜上升运动和条件对称不稳定是此次暴雨产生的一种可能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南海夏季风强弱年东亚地表热力异常特征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AR/NCEP1948年1月-2002年12月共55 a 660个月的地表感热通量和地表潜热通量以及其它气象场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期间5-6月平均的南海夏季风湿位涡强度指数。由标准化的湿位涡强度指数距平的年际变化曲线,选择距平值大于0.5的年份为季风爆发的强年,距平值小于-0.5的年份为季风爆发的弱年,对强、弱年东亚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表潜热通量(LHF)距平、地表感热通量(SHF)距平以及海平面气压(SLP)距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强年和弱年,其前期冬春季的地表潜热通量、感热通量以及海平面气压场的距平分布有很大不同,前冬的差别更为明显。冬季,LHF和SHF在强、弱年的主要差异在海洋上和近海地区,尤其是西太平洋沿岸,合成距平呈现沿海岸线的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强年沿岸为正距平,弱年为负距平。LHF和SHF标准化距平叠加之和有同样的区域分布特征。这种强、弱年的距平分布差异,与低层风场在强、弱年的不同有密切关系,强年东亚冬季风偏强,弱年则反之。强、弱年SLP在前冬的距平差异,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综述了元素周期表研究进展,讨论了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政计思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化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